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令狐德棻

增加 8,65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令狐德棻'''({{bd|583年||666年||catIdxclass="wikitable" align=L}}),[[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朝]]史学家。"right"
祖父[[令狐整]]为[[北周]][[大将军]],父亲[[令狐熙]]北周位至[[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德棻[[唐高祖]]时,任[[大丞相]]府[[记室]],后迁[[起居舍人]]、[[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太常卿]]、[[弘文馆]]、[[崇贤馆学士]]等职。唐初奏请重修梁、陈、北齐、北周及隋朝正史,被采纳。龙朔二年([[662年]]),德棻八十高龄,加[[金紫光禄大夫]]。卒于家。曾主编《[[周书]]》。|-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令狐 德棻 《周书》</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10994663/92c68525c73562bc_n.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q.kongfz.com/detail_11884187_4_8/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本名:令狐德棻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主要作品:《凌烟阁功臣故事》《令狐家传》 主要成就:主编史书 官职:礼部侍郎、太常卿、崇贤馆学士 爵位:彭城县公 封赠:秘书监 |}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字季馨,宜州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人 。唐朝史学家、藏书家。 令狐德棻先居[[敦煌]],世为河西右族,以博涉文史知名。大业末年,担任药城县长,迁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618年),担任起居舍人。五年,迁秘书丞,配合侍中陈叔达等受诏撰《艺文类聚》。面对书籍散失,奏请购募遗书,置吏补录,得以保存大批图书。贞观三年(629年),诏修梁、陈、齐、周、隋诸史,联合岑文本修周书。六年,迁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十年,撰《周书》成。次年,撰《氏族志》成。八年,预修《晋书》,制定体例。永徽元年(650年),奉命监修国史及《五代史志,。迁太常卿兼弘文馆学上。参与撰修贞观十三年以后的实录及《唐高宗实录》。龙朔二年(662年),加衔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乾封元年(666年),令狐德棻病逝,享年八十四岁,获赠秘书监,谥号为宪。<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487b43a414670c1?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关中历史文化名人—令狐德棻]快资讯</ref> == 人物生平 == 令狐德棻才华出众, 博涉文史,早年就有文名。[[隋炀帝]]大业末年,德棻授官为药城县(今安徽省亳州市)长。当时天下纷乱,炀帝已是穷途末路,德棻很明智地没有远程跋涉去就职。待李渊起兵反隋后,[[李渊]]从父弟李神通在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起兵响应,德棻就加入 两件 这支反隋军队,在总管府任记室。李渊入据长安后,先为丞相,奉代王杨侑为傀儡,德棻即任大丞相府记室。 李渊称帝后,德棻随即转为起居舍人,"甚见亲密"。 武德五年(622年),升任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人受诏撰《艺文类聚》。当时,战乱之后,书籍散佚,他向高祖李渊上奏,请以重价购求天下遗书,置书吏修缮补录,数年间,群书大备。 在贞观年间德棻 任礼部侍郎,兼修国 意义的 ,奏议修纂梁、陈、周、齐、隋五史,他主修《周书》。又任太子右庶子,雅州刺史,秘书少监。 贞观六年(632年),赐爵彭城县男,又五年,进爵为子。 在唐高宗时,进爵为公。任过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太常卿,国子祭酒,兼授崇贤馆学士。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与,晚年著述尤勤。编有《五代史志》、《大唐礼仪》、《太宗实录》、《高宗实录》,著有《凌烟阁功臣故 》、《皇帝封禅仪》等 其一  龙朔二年(662年),以八十高龄致仕,仍加金紫光禄大夫,又四年 卒于家。 == 主要影响 == ''' 奏请购 书''' 唐初,德棻任秘书丞,职责是掌管经籍图书之事。当时经隋末大乱,经籍图书大量散失,德棻向唐高祖建议,以朝廷之力广泛收求 天下书 ,对献书者"重加钱帛",予以奖励,对所收之书,"增置楷书,令缮写"。在唐高祖支持下,这个计划顺利执行,"数年间,群书略备"。这项工作的成绩是很可观的, 武德九年(626年)九月[[唐太宗]]即位,已 是" 于宏文殿聚四部群书二十余万卷 ”(《"。这其中除了武德初得隋旧书八万余卷外,另十二万余卷则是购求而来,并且已分类别,足见成绩之大。 '''整理古籍''' 贞观二年(628年),[[ 唐会要魏徵]] ·宏 带领学者,对购求之书按"四部"分类,进行校订,"数年之间,秘府粲然毕备"。德棻在新朝建立之初,百废待举之时,及时向皇帝提醒 馆》) 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议并主持购募遗书,从而及时地抢救了大批散失的古书图籍,表明了他的远见卓识 其二 这一大规模求书壮举,为贞观初的古籍整理工作和大规模修史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为唐代文化高潮的到来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参与撰修''' 德棻所做的另一件大事是首倡 修史 ——“ 。唐初史学成就是极辉煌的,而" 创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 ”("。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德棻对高祖李渊说了一番言辞恳切的话:"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史学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高潮,朝代兴替频繁,反映各朝历史的撰述也大量涌现,一朝史可达几种至十几种。但由于多以私人之力完成,内容又往往不能包举一代,所以资料丰富、首尾完整的著作并不多见。而且由于战乱频繁,史书随出随亡。德棻所举的梁、陈、齐、周、隋五代,均无完整史书。其中梁、陈、齐,尚有一些文籍保存,而周、隋文籍散失尤为严重。所以,如果不利用时代相连、"耳目犹接"的有利条件抓紧修史,那么以后再修就困难了。可见德棻具有史家的高度责任感。 '''正统观念''' 如果能通过修前代史而向世人强调北周一隋一唐的一脉相承的正统观念,进而宣传李唐祖先功业,那么对于巩固刚刚建立的唐政权,是再好不过的明智之举了。德棻的及时建议和扼要分析引起了唐高祖的慎重考虑,经过一番筹划,于武德五年(622)十二月正式下诏修前代魏、周、隋、梁、齐、陈六史,对各史编修人员作了分工。负责周史的是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俭。但这次修史"历数年,竟不就而罢"。 待到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又下诏修前代史,则计划措施显然更周密切实了。这次由于众议以《魏书》已有魏收、魏澹二家,已为详备,遂决定不再修《魏书》。对其他各史的分工是:令狐德棻、岑文本修周史,德棻又奏; 李百药修齐史;魏徵、[[ 赵翼孔颖达]] [[ 廿二 许敬宗]]修隋史;姚思廉修梁、陈 札记;魏徵与[[房玄龄]] 总监诸史。值得注意的是,令狐德棻和魏徵起了全面负责指导的作用。魏徵"受诏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隋史序论,皆徵所作,梁、陈、齐各为总论,时称良史"。德棻除主周史外,"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可见,所修五史均有德棻参与。所谓"总知类会",即是负主编之责。有意思的是,魏徵作为总监,为隋史写了序论,为梁、陈、齐三史各写了总论,但独于周史未写,这反映了他对德棻是相当尊重的。 此次修史,由于有长于史学的魏徵和长于运筹的房玄龄为总监,主编令狐德棻又为当时史家先进,分工考虑到修史诸人特点,加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力物力财力都能保证,因而工作效率很高,贞观十年(636)正月五史修成上进。由于这五史只有纪、传两部分,没有志,贞观十五年(641)诏修《五代史志 )。,德棻又参加了修志,其他参加者有于志宁、[[ 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敬播等,至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德棻升任《五代史志》监修。是书于高宗显庆元年(656)上进,共10 志,30 卷,后附入《隋书》,称《隋志》。 贞观年间修成的另一部正史是《晋书》。贞观 二十 年(646)闰三月,唐太宗诏修《晋书》,当时德棻以公事免职在家,于是房玄龄特意奏请起用德棻参与修撰。在当时同修的二十余人中,"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可见德棻深为当时史家所推重。 李延寿在当时 ]] ,年纪较轻,地位不高。他继承父亲李大师遗志,撰成《南史》、《北史》,因是私人修史,对能否得到官方认可没有把握,于是先请任监修国史、国子祭酒令狐 德棻 审查,德棻作为史学前辈,大力提携后进,充分肯定了李延寿的工 出过贡献 ,并作了一些修改,之后这两史才正式奏进于朝廷,获得公开流传的机会。 所修 [[ 梁书]] [[ 陈书]] [[ 北齐书]] [[ 周书]] [[ 隋书]] [[ 晋书]] [[ 南史]] [[ 北史]]》8 》共八 正史,或饱含着德棻的大量劳动,或受到德棻的具体指导 总之,均和德棻有直接、实际的联系。一个人的名字能与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发生联系,这是史学史上的奇迹。 '''修撰《周书》''' 令狐德棻著述虽富,最有价值是《周书》。《周书》主要 德棻所修,助手有岑文本、崔仁师。由于德棻主修《周书》,又负同修诸史的主编之责,因此可以认为,《周书》的编纂形式,内容去取和点明鉴戒之处的史论,主要体现了令狐德棻的思想意图。后 叹止 了解德棻的政治、历史观点也主要根据《周书》。在同时所修的五史中,《周书》突出地全面体现了李唐皇朝的修史宗旨、观点。 == 历史评价 == 《旧唐书》:令狐德棻贞度应时,待问平直 征旧史,修新礼,以畅国风;辨治乱,谈王霸,以资帝业。"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其斯之谓欤! == 参考来源 ==
[[Category:唐朝军政人物]]
22,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