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守礼

增加 79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注释 =
}}
=='''李守礼'''==
''' [[ 李守礼]]'''({{bd|672年||741年|catIdx=L}}),[[唐朝]][[李贤 (唐朝)|章怀太子李贤]]次子,母张良娣。[[唐朝]][[宗室]],[[官员]]。
咸亨三年(672年)出生于王府。调露二年(680年)[[李贤]]犯下谋逆罪,[[李光仁]]与父母同被废为平民,流放到偏僻的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李贤在流放地被迫自尽。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家人得以返还长安。李光仁更名李守礼,封为嗣雍王,授太子冼马官职,但仍与皇嗣李旦家人幽禁宫中。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李守礼薨逝,时年七十岁。[[唐玄宗]]恩制加赠太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
== 生平 ==[[File:李守礼.jpg|缩略图|左|李守礼|[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2994179123&di=207ee3c5ce6032c60b50f16ac8b4c0e2&imgtype=0&src=http%3A%2F%2Fnpic7.edushi.com%2Fcn%2Fzixun%2Fzh-chs%2F2018-10%2F14%2F4554935-201810141344376144.jpg 原图链接][http://www.edushi.com/zixun/info/149-155-n4554935.html 来自今日潮文的图片]]]
本名光仁,[[垂拱]]初年改名守礼,封为[[太子洗马]]。由于其父得罪于祖母[[武后]]的关係,李守礼自幼便被幽禁起来。武后称帝后,将李守礼与其兄李光顺、弟李守义、姐妹[[长信县主]]都赐姓武,与叔叔[[唐睿宗|睿宗]]父子等人一同关在宫中长达十馀年。直到睿宗改封为相王时,受准许出宫居住,守礼才得以与睿宗的儿子们一同住在宫外,改司议郎中。<ref>守礼,章怀太子次子,始名光仁,垂拱初改今名。授太子洗马,嗣爵雍王。武后革命,畏疾宗室。守礼以父得罪,与睿宗诸子闭处宫中十馀年。圣历元年,睿宗自皇嗣封相王,许出外邸,守礼等始居外,改司议郎中。</ref>
[[李显|中宗]]复位后,封守礼为嗣雍王,拜光禄卿。707年,封守礼之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赤德祖赞]]。710年,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出嫁,同年睿宗即位,依照中宗的遗诏,改封守礼为邠王,兼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出为[[幽州]]刺史,遥兼单-{于}-大都护,迁司空。[[开元]]初年,累官为州刺史。<ref>中宗立,复故封,拜光禄卿。唐隆元年进封邠王。睿宗立,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出为幽州刺史,遥兼单于大都护,迁司空。开元初,累为州刺史。</ref>当时宁王[[李宪 (唐朝宗室)|李宪]]、申王[[李撝]]、岐王[[李范 (唐朝)|李范]]、薛王[[李业]]与守礼一起受封为刺史,皆选择幕僚以维持纲纪。守礼手下有[[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礼]]等官员督导他,但他自己却只顾着打猎、宴饮、游玩,沉溺于歌舞伎乐。守礼有次在农忙之时要出去打猎,家奴罗列在侧,潘好礼便拦路进谏,守礼不理,潘好礼遂下马躺在马前,指责守礼,这才使他惭愧而还。721年以后,在[[唐玄宗|玄宗]]徵召下,回到京城。<ref>惟弋猎酣乐,未尝领事,后还京师。</ref>
守礼以旁系的身份做为亲王,才识猥琐低劣,远远不及 [[ 李范 ]] [[ 李业 ]] 。又多宠妾,子女竟然多达六十多人,声望低落。面对这种情景,守礼却仍处之泰然,高歌击鼓。他上街时,常常带着相当庞大的现金,有人劝他:“王爷您年纪越来越大了,妻小也很多,用钱要爱惜啊。”面对这些劝他的人,守礼说:“我身为皇帝的兄长,死了还怕没人葬我吗?”<ref>《新唐书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后还诸王京师,守礼以外支为王,不甚才而多宠嬖,子六十余人,无可称者。常负息钱数百万。或劝少治居产,守礼曰:“岂天子兄无葬者邪?”</ref>
当时亲王们常常开宴会,互相聊天欢乐。有时虽然天气阴暗,但守礼告诉众人:“快要放晴了。”不久果然放晴。有时一连十天都处在酷热中,守礼说:“要下雨了。”果然下起一阵及时大雨。[[李范 (唐朝)|李范]]将这件事禀报玄宗说:“邠哥对天候很有研究。”玄宗问起原因,守礼说:“臣没有研究,这件事也别无所他。想当年天后掌政时, [[ 章怀太子 ]] 有罪,臣被幽禁在宫中长达十几年,每年都被杖击好几回,伤痕累累。现在只要快下雨时,臣的背嵴就会感到沉闷;快放晴时,背嵴则感到轻健。臣是因为这样才能预知晴雨,并不是因为有研究的关係。”此话说完,涕泗沾襟,玄宗也为此相当感伤。<ref>守礼庸鄙无才识,每天将雨及霁,守礼必先言之,已而皆验。岐、薛诸王言于上曰:“邠兄有术。”上问其故,对曰:“臣无术。则天时以章怀之故,幽闭宫中十馀年,岁赐敕杖者数四,背瘢甚厚,将雨则沉闷,将霁则轻爽,臣以此知之耳。”因流涕沾襟;上亦为之惨然。——资治通鑑/卷214</ref>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守礼过世,追赠为[[太尉]]。<ref>二十九年薨,年七十馀,赠太尉。</ref>
==人物评价==
 李守礼幼时遭遇父难,常年生活于动荡不安的环境,战战兢兢求得生存。直至 [[ 唐中宗 ]] 复辟,作为皇室旁系的李守礼才得以承恩进封亲王。李守礼幼年丧父、四处贬谪,没有得到王子应有的教育,长大后才识低劣,生活浑浑噩噩。《 [[ 旧唐书 ]] 》评价李守礼的个人素养还不及不学无术的岐王李范和薛王李业。平日里宠妾很多,对儿女也不重视家教、不规范礼仪,致使儿子大多不成材,女儿也有负贞洁名声。面对这样的家境,李守礼却处之泰然,自认为是皇帝的兄长而不以为意。
现代也有研究认为李守礼并不是史书记载那样无德无行。其父章怀太子身后平反、两次追封以及能够高规格陪葬乾陵,与李守礼的积极奔走分不开。而他为细人渤海高氏所做墓志铭也可见其用情真挚,并不似一般德行低劣的纨绔子弟。李守礼前半生在不断的政治斗争中求得生存,很可能在深刻反省父亲的遭遇后,选择以另类的生活方式躲避政治灾难,最终远离皇权斗争而明哲保身。
== 家庭 == === 妻妾 === *妃冯氏,可能为 [[ 李承宁 ]] 母<ref>《唐北岳慧炬寺建寺故禅师(智力)神道影堂纪德碑》,墓主智力禅师为李守礼妻弟</ref> 
*某妾,生李承宏
 
*细人高淑嬐,[[渤海]]高氏,十八岁归于李守礼,生李承宽<ref>《大唐邠王故细人渤海高氏(淑嬐)墓志铭》</ref>
=== 子 ===
 
#广武郡王[[李承宏]]
 #秘书少监 [[ 李承骞]] #嗣邠王 [[ 李承宁]] 
#敦煌郡王[[李承寀|李承-{寀}-]]
#仪王司马李承宥
#梁王谘议参军李承寰
#梁王谘议参军李承寔
#丰王友李承实
#信王谘议参军李承賨
#延王友李承容
#荣王谘议参军李承突
#永王友李承寪
#济王谘议参军李承寯
#李承宽
#仪王司马[[李承宥]] #梁王谘议参军[[李承寰]] #梁王谘议参军[[李承寔]] #丰王友[[李承实]] #信王谘议参军[[李承賨]] #延王友[[李承容]] #荣王谘议参军[[李承突]] #永王友[[李承寪]] #济王谘议参军[[李承寯]] #[[李承宽]] === 女 === 
*有史可查者三人
#第二女, [[ 华亭县主]]<ref>《[[全唐文]] 卷二十一 ○封邠王守礼第二女华亭县主制》</ref> 
#某女,[[金城公主]]
#某女,建宁县主,嫁颍川郡长史兼防御副使庞坚
#某女,[[建宁县主]],嫁颍川郡长史兼防御副使庞坚 === 后人 === 
有一孙为[[安邑县]]报国寺开法大德泛舟禅师。
 
==李守礼墓==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李守礼薨。[[唐玄宗]]命赠予太尉官衔,以亲王礼陪葬于乾陵。
 
[[唐乾陵]]共有17座主要陪葬墓,邠王李守礼墓是陪葬的三座王墓之一,墓葬规格仅次于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
==视频==
 ===== 武则天秘史:李贤贵为太子,竟然要谋反,不料武媚娘竟要大义灭亲 =====
{{#iDisplay:n0806cahidb|640|360|qq}}
== 参考 文献 资料== 
{{Reflist}}
*《 [[ 全唐文/卷0099 ]]
{{start box}}
{{s-after|[[杨国忠]]}}
{{end box}}
 
[[Category:唐朝宗室国王|汾]]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