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元文宗

增加 3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元文宗'''==[[File:元文宗.jpg|缩略图|右|元文宗|[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064493450&di=16fbfb8eefe8ac27f97985fd1bbbffab&imgtype=0&src=http%3A%2F%2Fwximg1.artimg.net%2Fauction_manager%2F201805%2F9f93dfc05006574fac5ddd51599b91c41526570915.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55016350102x9wr.html 来自新浪博客的图片]]]'''[[ 元文宗图帖睦尔]]'''[[蒙古语]]中,“图”意为中央,“帖睦尔”意为[[铁]]。{{bd|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catIdx=图帖睦尔}}),是[[元朝]]第八位[[中国皇帝|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二位[[蒙古大汗|大汗]],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4月3日;后复位,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译辽、金、元三史中的音译专名,改译'''图卜特穆尔'''{{NoteTag|清刊《[[元史]]》、清修《[[续资治通鑑]]》所译。}},今日学界已无人使用。
1330年5月25日,群臣为图帖睦尔上汉语[[尊号]]'''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元文宗自幼成长于汉地,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是元朝各帝中颇有建树的一位。天历二年(1329年)在大都创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历代帝王之得失,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并依儒家礼仪新祀南郊。元文宗在位期间,燕帖木儿独专朝政,奢靡无度,吏治渐趋腐败。汗号“札牙笃汗”。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
== 生平 ==
[[致和]]元年七月十日(1328年8月15日),[[泰定帝|元泰定帝]]在[[元上都|上都]]去世。八月,在[[元大都|大都]](今[[北京市|北京]])的[[燕帖木儿]]等大臣决定立[[元武宗]]的长子周王[[和世㻋]]为帝,但是因为路远而先迎周王之弟怀王图帖睦尔(元文宗)。九月,在上都的[[倒剌沙]]等大臣则立[[太子]]阿速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并发兵攻[[元大都|大都]]。
[[天历 (元朝)|天曆]]元年九月十三日(1328年10月16日),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在大都拥立图帖睦尔在大都[[大明殿]]即位称帝,并在即位诏中改[[致和]]元年为[[天历 (元朝)|天曆]]元年。<ref>根据《元史》卷三十二《文宗本纪一》记载,天历元年九月,“壬申,帝即位于大明殿,受诸王、百官朝贺,大赦,诏曰:
   洪惟我太祖皇帝溷一海宇,爰立定制,以一统绪,宗亲各受分地,勿敢妄生觊觎,此不易之成规,万世所共守者也。世祖之后,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以公天下之心,以次相传,宗王、贵戚,咸遵祖训。至于晋邸,具有盟书,愿守藩服,而与贼臣铁失、也先帖木儿等潜通阴谋,冒干宝位,使英宗不幸罹于大故。朕兄弟播越南北,备历艰险,临御之事,岂获与闻!
   朕以叔父之故,顺承惟谨,于今六年,灾异迭见。权臣倒剌沙、乌伯都剌等,专权自用,疏远勋旧,废弃忠良,变乱祖宗法度,空府库以私其党类。大行上宾,利于立幼,显握国柄,用成其奸。宗王、大臣,以宗社之重,统绪之正,协谋推戴,属于眇躬。朕以菲德,宜俟大兄,固让再三。宗戚、将相,百僚、耆老,以为神器不可以久虚,天下不可以无主,周王辽隔朔漠,民庶遑遑,已及三月,诚恳迫切。朕故从其请,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已于致和元年九月十三日,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其以致和元年为天历元年,可大赦天下。自九月十三日昧爽已前,除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但犯强盗,印造伪钞不赦外,其余罪无轻重,咸赦除之。
   于戏,朕岂有意于天下哉!重念祖宗开创之艰,恐隳大业,是以勉徇舆情。尚赖尔中外文武臣僚,协心相予,辑宁亿兆,以成治功。咨尔多方,体予至意!</ref>燕帖木儿经过多次战争,于1328年11月14日打败位于上都的天顺帝朝廷,天下安定。
元文宗采纳燕帖木儿的建议,照原本的安排立自己的兄长周王和世㻋为帝,是为元明宗。1329年2月27日,元明宗在漠北草原和宁之北即位,并派遣[[撒迪]]等人前往大都通知元文宗;但直到1329年4月3日,在大都的元文宗才派遣[[燕铁木儿]]和众多官员奉皇帝宝玺前往元明宗行在所,正式让出皇位<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33.htm 《元史·文宗本纪二》]</ref>。5月5日,燕铁木儿率百官将皇帝宝玺献给元明宗。5月15日,元明宗正式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子(实应为[[皇太弟]])。8月16日,图帖睦尔受皇太子宝。8月25日,元明宗抵达[[元武宗]]时建为中都的[[王忽察都]]。8月26日,皇太子图帖睦尔入见,两兄弟会面,元明宗宴请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于行殿。1329年8月30日,燕帖木儿毒死元明宗。
天曆二年八月十五日(1329年9月8日),在燕帖木儿等官员的拥戴下,元文宗于上都[[大安阁]]再次即位称帝,并发布第二次即位诏<ref>根据《元史》卷三十三《文宗本纪二》记载,天历二年八月,“己亥,帝复即位于上都大安阁,大赦天下,诏曰:
   朕惟昔上天启我太祖皇帝肇造帝业,列圣相承。世祖皇帝既大一统,即建储贰,而我裕皇天不假年,成宗入继,才十余载。我皇考武宗归膺大宝,克享天心,志存不私,以仁庙居东宫,遂嗣宸极。甫及英皇,降割我家。晋邸违盟构逆,据有神器,天示谴告,竟陨厥身。于是宗戚旧臣,协谋以举义,正名以讨罪,揆诸统绪,属在眇躬。朕兴念大兄播迁朔漠,以贤以长,历数宜归,力拒群言,至于再四。乃曰艰难之际,天位久虚,则众志弗固,恐隳大业。朕虽从请而临御,秉初志之不移,是以固让之诏始颁,奉迎之使已遣。寻命阿剌忒纳失里、燕铁木儿奉皇帝宝玺,远迓于途。受宝即位之日,即遣使授朕皇太子宝。朕幸释重负,实获素心,乃率臣民北迎大驾。而先皇帝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道里辽远,自春徂秋,怀艰阻于历年,望都邑而增慨,徒御弗慎,屡爽节宣。信使往来,相望于道路,彼此思见,交切于衷怀。八月一日,大驾次王忽察都,朕欣瞻对之有期,独兼程而先进,相见之顷,悲喜交集。何数日之间,而宫车弗驾,国家多难,遽至于斯!念之痛心,以夜继旦。诸王、大臣以为祖宗基业之隆,先帝付托之重,天命所在,诚不可违,请即正位,以安九有。朕以先皇帝奄弃方新,摧怛何忍;衔哀辞对,固请弥坚,执谊伏阙者三日,皆宗社大计,乃以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于上都,可大赦天下,自天历二年八月十五日昧爽以前,罪无轻重,咸赦除之。于戏!戡定之余,莫急乎与民休息;丕变之道,莫大乎使民知义。亦惟尔中外大小之臣,各究乃心,以称朕意。</ref>;因该年的[[年号]]是天曆,[[历史|史]]称天曆之变。
元文宗第一次在位期间,于[[天历 (元朝)|天历]]二年二月二十七日(1329年3月27日)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以及[[校对|校勘]]。同年下令编纂《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着。元文宗第二次登基后亦大兴文治。
文宗颇具[[汉文化|汉文化]]修养,喜爱作诗。《宋元诗会》记载:文宗怡情词翰,雅喜登临。居[[南京市|金陵]]潜邸时,常屏从官,独造[[锺山]]冶亭,吟赏竟日,惜现存诗作仅有数首而已。又精于书画。《[[元史]]》记载,文宗的书法受[[赵孟頫]]影响而宗晋人,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晋祠]]碑风,遂益超旨。文宗曾命近臣[[房大年]]画《京都万岁山图》,房大年以为自己火候未到而请辞。文宗于是索纸运笔,先作一稿,大年惊服,谓格法周匝停匀,虽积学专工,莫能及也。文宗的书画作品在今日极为罕见,仅有《相马图》一幅。
== 家庭 ==
'''妻妾'''
* 长子:[[阿剌忒纳答剌]],早逝,生母是卜答失里皇后
 
* 次子:[[燕帖古思|古纳答剌]],后改名[[燕帖古思]],1340年七月被[[元顺帝|元惠宗]]流放致死,生母是卜答失里皇后
 
* 三子:[[太平讷]],早逝,生母是卜答失里皇后
== 相关史料 ==
* 《[[至正条格]]》,1346年[[元惠宗]]颁布的元朝第三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60年—1344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桉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32.htm 《元史·文宗本纪》],[[明朝]]官修[[正史]]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20.htm 《新元史·文宗本纪》],[[中华民国|民国]]官修[[正史]]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xzztj/index.htm 《续资治通鉴》],[[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邵远平]]撰写。
 
*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 (清朝)|魏源]]撰写。
 
*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 《[[蒙兀儿史记]]》,[[清朝|清]]末[[民国|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
== 评价 ==
*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应变戡乱,莫匪尔劳;玺绶虽去,太阿已操;前车所鉴,烛影斧声;从来疑桉,多在弟兄。”<ref>《元史类编》卷九《文宗》</ref>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21.htm 《新元史》卷二十二《文宗本纪下》]</ref>
== 注释 延伸阅读=={{NoteFoot}}
== * 参考 石守谦:〈[http://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65p097.pdf 元 献 =={{Reflist}}宗的宫廷艺术与北宋典范的再生]〉.
==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石守谦:〈[http://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65p097.pdf 元文宗的宫廷艺术与北宋典范的再生]〉.
{{-}}
{{S-none|继皇帝位}}
{{end box}}
 
 
[[Category:蒙古帝国大汗]]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