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田汉

增加 1,37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田汉
| 圖像 = [[File:田汉1.jpg|缩略图|center|[httphttps://pic5gss0.nipicbdstatic.com/20100111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4125101_111120055643_2baike/w%3D268%3Bg%3D0/sign=7d94ff4823a446237ecaa264a0191533/3ac79f3df8dcd100aa177d13718b4710b9122f7c.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作家
| 出生日期 = 1898年3月12日
| 職業 = 作家
| 知名原因 = 作品风格独特
| 知名作品 = 《 [[ 义勇军进行曲 ]] 》</br>《 [[ 名优之死 ]] 》</br>《卢沟桥》</br>《风云儿女》</br>《丽人行》。
}}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乳名:[[ ''' 和儿]] ''' ,学名: ''' 寿昌 ''' ,笔名:田汉、 ''' 陈瑜 ''' ''' 伯鸿 ''' ''' 汉儿倚声 ''' ''' 首甲 ''' ''' 绍伯 ''' ''' 漱人 ''' ''' 陈哲生 ''' ''' 明高 ''' ''' 嘉陵 ''' ''' 张坤 ''' 男,汉族, [[ 湖南省 ]][[ 长沙县 ]] 人。 田汉, 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ref>[http://www.xhgmw.org/archive-43186.shtml 田汉:国歌之父,用笔唤醒爱国心 .辛亥革命[引用日期2014-07-28]]</ref>==生平事迹== 他创作歌词的歌曲《 [[ 万里长城 ]] 》的第一段后来成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 义勇军进行曲 ]] 》的歌词。田汉早年留学 [[ 日本 ]] 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 [[ 易卜生]]"。1968年,田汉在中国 [[ 文化大革命 ]] 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人物生平 ===
*1898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茅坪田家塅一户贫农家庭;
*1912年,就读于 [[ 长沙师范学校]];
*1916年,考入 [[ 日本 ]][[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 [[ 李大钊 ]] 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1920年,发表处女作《梵峨琳与蔷薇》;
*1921年,与 [[ 郭沫若 ]] 等组织 [[ 创造社 ]] ,倡导新文学;[[File:田汉2.jpg|缩略图|左|[https://gss1.bdstat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35/sign=b63b312d040828386c0ddb178d99a964/0df3d7ca7bcb0a46635b110b6863f6246b60af83.jpg 原图链接]]]
*1922年,回国,受聘于 [[ 上海 ]][[ 中华书局 ]] 编辑所;
*1924年,与妻子 [[ 易漱瑜 ]] 创办《南国》半月刊。以后相继任教于 [[ 长沙第一师范学校 ]] [[ 上海大学 ]] [[ 大夏大学]](今 [[ 华东师范大学]]);
*1926年,在上海与 [[ 唐槐秋 ]] 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
*1927年秋,到 [[ 上海艺术大学 ]] 任文学科主任、校长,创作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年底同 [[ 欧阳予倩 ]] [[ 周信芳 ]] 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甚广;
*1928年,与 [[ 徐悲鸿 ]] 、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同年秋成立南国社,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同时主编《南国月刊》;
*1929年冬开始,他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
*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分参加了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成立大会,并被选为7人执行委员会之一,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6月,南国社被查封,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他是发起与组织者之一;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和 [[ 夏衍 ]] 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等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的面貌;
*1934年,作三幕话剧《[[回春之曲]]》及电影故事《[[风云儿女]]》(后经夏衍改为电影台本,主题歌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
*1938年,年初与马彦祥等编辑出版了《[[抗战戏剧]]》半月刊,后又去长沙筹办了《抗战日报》。2月,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负责艺术宣传工作,同洪深等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1个孩子剧团;
*1940年,到重庆,与欧阳予倩等创办《[[戏剧春秋]]》,后到 [[ 桂林 ]] 领导组建新中国剧社和京剧、湘剧等民间抗日演剧团体;
*1944年春,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主持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对加强戏剧队伍的团结和坚持进步戏剧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1949年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ref>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107-111</ref>
*1968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1979年4月,为田汉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ref>吴孟铿.《田汉年表》.[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3)90-101 </ref>=== 婚姻家庭 ===田汉的一生共有四位爱人。第一位爱人是舅父 [[ 易梅臣 ]] 的女儿易漱渝,1916年,舅父出资将田汉和自己的女儿送往日本读书。田汉和易漱渝可以说青梅竹马,又都喜欢诗文,情投意合。于是易梅臣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1920年底,田汉与易漱渝在日本结婚。不幸的是,易漱瑜1925年病逝。临终前,易漱瑜将自己的同窗好友 [[ 黄大琳 ]] 介绍给田汉,希望他们能结婚。田汉虽然又有新的恋人但是已然没有以前的滋味,尽管如此,1927年,田汉还是与黄大琳结了婚。
没有爱情的婚姻终究是不幸福的,田汉在婚外开始和一位远在 [[ 新加坡 ]] 的女教师 [[ 林维中 ]] 有了联系,彼此通信3年。林维中因逃婚而出走南洋,她风姿绰约,一直想找一位有文化的丈夫。而田汉的才华恰巧进入了她的视线,她大胆地给田汉写了一封信,坦承自己的爱慕之情。就这样,刚再婚一年的田汉与林维中凭着传递信件和照片,感情一发不可收拾。在频繁的信件交往中两人建立不一般的感情关系。直到1929年新年之后,田汉与黄大琳友好分手。
1929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在文艺上取得田汉这一位大剧作家的支持,将女间谍 [[ 安娥 ]] 安插到田汉身边做秘书。从此安娥进入了田汉的视野,安娥不但照顾了田汉的生活,还顺利的影响了田汉的思想,但是频繁的接触与交流,也急剧增进了两人的感情。1930年秋,安娥与田汉同居了。两人的同居的消息很快被林维中得知,于是在林维中和家人的逼迫下,田汉又无奈的与定下婚约的林维中完婚。虽然两人已然成婚,但是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因为田汉已经心向安娥不可挽回 。1946 。<ref>黄禹康.田汉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J].艺术人生·流行歌曲. 2011年04期</ref> 1946 年3月,林维中无奈与田汉协议离婚,结束了两人痛苦的婚姻。田汉与安娥,历经情感的磨折最终走到了一起。随后,他们度过了20多年幸福的晚年生活,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田汉不幸被文革造反派关押、批斗,与1968年含冤而死。8年后的5月,71岁的安娥也随田汉而去。<ref>《田汉与最后一任爱人的艰难爱情》半岛晨报A22 2011.01.25 星期二</ref>
== 人物轶事 ==
[[File:田汉2.jpg|缩略图|左|[http://img3.pchouse.com.cn/pchouse/1007/04/18369_sH.jpg 原图链接]]]
===四处学习===
田汉的家乡长沙县是湘戏、影子戏盛行的地方。田汉从五六岁时起,就经常骑在叔叔们肩上,赶十几二十里地去看庙台戏,他每次看戏回家。参加学生军后,当时军人看戏不要钱,他便时常到"三尊炮"去看京戏,在这种四处可学的气氛和四处爱学的精神下,田汉初步掌握了戏曲艺术的形式,懂得了一些舞台处理方式。而此时传统的折子戏《三娘教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根据这部戏改写产生了他的处女作《新教子》。剧本发表在当时的《长沙日报》上,而田汉这年只有13岁。
=== 真假田汉 ===1929年,田汉率南国社到 [[ 南京 ]][[ 晓庄 ]] 公演。受到校长 [[ 陶行知 ]] 和师范院校学生、农友的热烈欢迎。会上,陶行知发表了极富感情极为生动的欢迎词:"今天我是以'田汉'的身份欢迎田汉。晓庄是农民的学校,农民是晓庄师生的好朋友,我们的教育是为种田汉而办的教育……所以我是以'种田汉'代表的资格在这儿欢迎田汉。"
田汉则用同样风趣的语言说道:"陶先生说,他是以'田汉'的资格欢迎田汉,实不敢当。其实我是一个假'田汉'能够受到陶先生这个真田汉的欢迎,实在感到荣幸,我们一定要向真田汉学习。"
== 艺术特色 ==
===思想内容===
田汉早期的剧作主要在于宣扬个性,彰显五四运动中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精神。他早期的作品一方面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并随着创作历程的推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又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寻,这一主题也贯穿在田汉所有剧作中,其中尤以《[[咖啡店之一夜]]》和《[[名优之死]]》为最。   《咖啡店之一夜》通过盐商之子李乾卿对纯真爱情的背叛与亵渎,揭示了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市侩的丑恶嘴脸,又通过白秋英与林泽奇的觉醒,体现了作者"由颓废向奋斗之曙光"的理想。《名优之死》通过刘振声与强大的邪恶势力的斗争,更让人感到振奋鼓舞。而到了30年代,田汉已经完全接纳了马列主义思想,他的立场又开始逐渐转向贫苦的工农一边,于是他的的剧作也开始着力宣扬民众反抗压迫求、寻求解放的斗争精神,如独幕话剧《[[梅雨]]》,这类作品主要描写工人的生活与斗争,描绘他们生活苦难,同时借此歌颂和赞扬他们的反抗压迫剥削的精神。 <ref>宋宝珍 .《田汉对中国话剧的杰出贡献》.[J].邵阳学院学报.2007 (6)</ref>  同时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田汉开始响应时代的号召创作出了一批旨在宣扬抗战的戏剧,这类作品宣扬和表现抗日爱国的精神,鼓励人们前往最前线为国家流血斗争,这类剧作中的杰出代表有如《[[回春之曲]]》,作者以诗意盎然、优美动人的语言书写了爱国华侨高维汉与梅娘抗日救国的爱情故事,以满含深情的笔调赞美着抗日青年人的爱国热情。
===创作风格===
田汉戏剧最明显的特征即表现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田汉明确指出其处女作《[[梵峨嶙与蔷薇]]》是"通过现实主义熔炉的新浪漫主义剧",而其往后的作品也多沿着这一思路创作,如三十年代的《[[回春之曲]]》和四十年代的《[[丽人行]]》等都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相辉映的优秀作品 。田汉戏剧的浪漫主义与同时代的浪漫主义又有着更为主流的表现,如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相比,虽有不少的共同之处,但比起后者的热烈、豪放来,田汉的浪漫更显出一种温馨、轻柔的韵致。他塑造人物往往不重细腻的描写,而着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发。他的作品状绘时代、勾勒人物,追求精神气质的凸显,而不在具体细节上细心雕琢。他的剧本结构也不以严谨取胜,而以气势见长,不论题材大小、人物多寡,皆能形成"广厦高阁"的壮阔情势。同时在语言方面,他善于运用诗的语言为人物性格的深化、为情节冲突的进展设置独特的意境
与当时的剧本创作者相比, 田汉 又不同于他人的,在作品中不动声色地状绘人生,他往往在 作里着意地凸显当时国难深重 浪漫主义与同 时代 氛围。如《[[母性之光]]》中对于社会 声讨:"是这个罪恶 浪漫主义又有着更为主流 社会毁掉了孩子的生命"而大声疾呼地号召:"要努力奋斗 表现 打倒吃人 如与郭沫若 大魔王!";《[[三个摩登女性]]》里 浪漫主 正辞严地呼吁:"救亡图存 相比 这是每一个 良心的中国人的责任,你们拍影戏的,也应该出把力才对, 要再麻痹观众,也麻痹自己了!";《[[风云儿女]]》里面对日寇 枪炮,群情激愤, 仇敌忾 之处 但比 匕首 后者的热烈 枪支、铁耙、铁锨、铁镐、斧头、砍刀,高举火把,怒吼着"民族万岁!"的民众……应该说 豪放来 ,田汉的 戏剧是激情 浪漫更显出一种温馨、轻柔 ,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与中华民族的心声 韵致 戏外的激情也使戏剧内 他塑造 人物往往 与作者自我融为一体。开始 不重细腻 《[[到民间去]]》,剧中 描写 的一群热情的青年知识分子中 无疑都显现 田汉 重于内心感受 身影,突出显示了田汉个人憎恶封建军阀统治,同情饥寒交迫的民众,强烈要求改变现实 抒发。他 一腔热血。而 作品 中的女性形象 状绘时代、勾勒人物 也能从中发现作者田汉的人格特 追求精神气 。另一部作品《[[三个摩登女性]]》中 周淑贞 凸显 仅正直善良,而且刚强自立、正气凛然。她 酒宴 具体细节 一反原来的羞怯,慷慨激昂地一番演说也已经分不出淑贞与作者的区别了。== 人物评价 ==*夏衍:"田汉同志走过来的道路是曲折而坎坷的,但是他对国家民族,对文学艺术所作出的贡献却是灿如金玉,不可磨灭的 细心雕琢 "
*夏衍:他的剧本结构也不以严谨取胜,而以气势见长,不论题材大小、人物多寡,皆能形成"广厦高阁" 田汉是现代 关汉卿 壮阔情势。同时在语言方面 我私下把 叫做中国 善于运用诗的语言为人物性格的深化、为情节冲突的进展设置独特 '戏剧魂' 意境 "
*苏叔阳:" 与当时的剧本创作者相比, 田汉 又不同于他人的, "五四"运 作品中不 声色地状绘人生,他往往在剧作里着意地凸显当时国难深重的时代氛围。如《[[母性之光]]》 对于社会的声讨:"是这个罪恶的社会毁掉了孩子的 命"而大声疾呼地号召:"要努力奋斗,打倒吃人 大魔王!";《[[三个摩登女性]]》里义正辞严地呼吁:"救亡图存,这是每 位文化巨 个有良心的中国 的责任,你们拍影戏的,也应该出把力才对,不要再麻痹观众,也麻痹自己了!";《[[风云儿女]]》里面对日寇的枪炮,群情激愤,同仇敌忾,拿起匕首、枪支、铁耙、铁锨、铁镐、斧头、砍刀,高举火把,怒吼着"民族万岁!"的民众……应该说,田汉的戏剧是激情的,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与中华民族的心声 "
戏外的激情也使戏剧内人物往往与作者自我融为一体。开始的《[[到民间去]]》,剧中描写的一群热情的青年知识分子中,无疑都显现着田汉的身影,突出显示了田汉个人憎恶封建军阀统治,同情饥寒交迫的民众,强烈要求改变现实的一腔热血。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能从中发现作者田汉的人格特质。 另一部作品《[[三个摩登女性]]》中的周淑贞,不仅正直善良,而且刚强自立、正气凛然。她在酒宴上一反原来的羞怯,慷慨激昂地一番演说也已经分不出淑贞与作者的区别了。=== 人物评价 ===* [[夏衍]]:"田汉同志走过来的道路是曲折而坎坷的,但是他对国家民族,对文学艺术所作出的贡献却是灿如金玉,不可磨灭的。" *夏衍:"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 *[[苏叔阳]]:"田汉是在"五四"运动中产生的一位文化巨人。" *[[ 黄仁宇]]:"为什么田汉会值得这么多环境背景不同的人敬爱?因为他给人们带来乐观自信和希望。他的赎身洗罪,不待神力,也不待将来,用不着内向。他的人生,就是一座大舞台,到最后总结的时候,台上台下都参加了一项群众运动,立即得到心灵的解放。"
*赵晋华:"田汉一生不懂政治,他有追求、有信仰,但胸无城府,口无遮拦,终其一生只是个戏剧家。"
*田申:"我父亲这个人,成也在他太重情,败也在他太重情。"
* [[ 曹禺]]:"田汉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话剧发展史。他对中国话剧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第一, 他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第二,他在中国话剧史上, 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剧作家和中国话剧诗化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缔造者。"
*宋宝珍:"他的性格如火, 他不会见风使舵,,不会说假话, 他在事业上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凡事认真, 忧心如焚,嫉恶如仇。"
== 人物影响 ==
===文艺影响===
田汉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早在1927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社,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同时田汉领导的南国社也创作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作品,如田汉本身所创作的《灵光》、《湖上的悲剧》和《苏州夜话》等,这些戏剧极大的丰富了20世纪20年代的戏剧文学,同时增强了戏剧在当时的文艺影响。   同时田汉是我国戏曲事业的最早也是贡献最大的改革者之一,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戏曲的"三改理论",在此理论下田汉领导同时也亲身整理改编了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目,其中他亲自考察的京剧剧目就达900多个,他为这些剧目书写了许多精辟精彩的分析指导,为戏曲改良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田汉也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翠艳亲王》写于1925年,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剧本之一。   同时他为我国的电影创作了许多先例,如为电影插入大量音乐作为插曲和片头曲片尾曲,田汉为这些曲子写词,其中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了我国国歌,被代代传唱,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ref>任动.田汉对中国现代电影的贡献.[J].电影评介 , Movie Review, 2007年20期</ref>=== 政治影响 ===1930年田汉领导发起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职务,领导和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   同时由他创作歌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广泛传唱于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抗战士兵,后来该曲也成为了我国国歌,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纪念故居 ===
===长沙故居===
该故居位于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村,住居始建于1820年。田汉从出生起直至10多岁前往省城求学前一直居住于此。2005年,故居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2007年7月10日长沙市政府公布其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故居 ===该故居位于 [[ 北京市 ]][[ 东城区 ]][[ 交道口 ]] 地区东四北大街路细管胡同9号。20世纪50年代初, [[ 中国戏剧家协会 ]] 遵照 [[ 周恩来 ]] 总理的指示,为田汉购置了此宅。田汉自1956年开始在此居住,直至去世。1986年6月该故居被东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故居===该故居位于上海瑞金二路409弄内。是田汉1927年起开始在此居住,该故居也是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正式成立后的社址。田汉在此发起和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直至1930年秋,为逃避国民党的追捕,田汉才离开此处。<ref>砚田.《田汉诞辰94周年、中国左翼剧联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戏曲艺术》1992年第01期</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128,7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