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彰化縣永靖鄉

增加 2,12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彰化縣永靖鄉位於東經120°29',北緯23°55',於彰化縣中央偏東南,東北以崙子村與員林接壤,東與社頭為鄰,南與田尾有很長的邊界,西邊竹子村高速公路貫穿而與溪湖相毗,北沿埔心鄉。永靖鄉位於整個彰化縣隆起海岸平原,南是濁水溪沖積扇平原,東是八卦山山脈,地勢平坦,平均高度20公尺,無山岳湖澤。<ref>[https://twinfo.ncl.edu.tw/tiqry/hypage.cgi?HYPAGE=search/search_res.hpg&dtd_id=4&g=0&sysid=00000205 地理位置],彰化縣永靖鄉-台灣概覽-地方概況</ref>
 
永靖是一個可愛的地方,稱得上地靈人傑,它擁有濁水溪豐沃的土壤,及全島最古老的灌溉設備(地靈) ,且居民有傑出的農耕智能與技術,及勤儉奮鬥的習性(人傑)。日據時期即從事果苗、甘蔗及種兩期水稻的多角化經營,全省荖花、荖葉的投資技術指導,自日據以來,本地農產品早已商業化。   
 
以民族學角度來看,世居於永靖者約有七成來自廣東潮州府饒平縣的客家人,但因居於閩南人數居多的彰化平原,大多數居民已閩南化。語言有特殊的「永靖腔」,常以下列句子來表現出永靖人台語發音的不同:「永靖枝仔冰,冷冷硬硬」。
風景區 鄉民藝廊、永靖花卉、玫瑰苗生產園區(美而佳玫瑰中心)
歷史沿革
過去未開發時期,永靖多屬洪雅族大武郡社所有,獨鰲村、敦厚、崙美村一帶則屬巴布薩族的東螺社。清康熙末年十五庄圳(八堡二圳)築成,漢族遷入拓墾開發。
==歷史沿革==永靖地區在漢人未入墾前,大部分屬平埔十族中,洪雅族大武郡社所有。獨鰲、敦厚及崙美村一帶則屬巴布薩族的東螺社所有。以狩獵為主,兼簡單的農業生產。    清康熙末年,十五莊圳(八堡二圳)築成後,漢族由福建、廣東遷徙至此定居及開墾,歷經多次變遷。     清雍正九年設永靖總局,後改永靖保良局,在清朝時期,本地人的村莊意識很強烈,同一個村莊的人都會互相幫助。本地區於當時的行政區域屬於武西堡,還沒有一個名稱足以代表永靖地區。    經過一百年的發展, 清嘉 慶18 慶十八 (1813年)因應 永靖地區已經充分開發。此時,附近客家村落基於 商業貿易 貿易之趨 及聯絡鄉誼的需要,眾人商議「在關帝廳莊前,置田一十六甲 街市, 共費去銀四千六百八十員(圓)」。這種做法類似現在的都市計畫,並請 當時知縣楊桂森命名為 永靖 其涵 「期勉閩粵和平相處永久平靖」, 故名「 此乃 永靖 街名由來,以後的演變是以街市名為莊(鄉)名 清領時 甲午戰敗被日本佔據改稱永靖區,初 :雍正元年起設彰化縣治 永靖地區 武郡堡。雍正12年﹝1734年﹞ 部分劃 彰化縣大武郡西堡及東螺堡。乾隆年間屬彰化縣武西堡及東螺東堡。光緒13年﹝1887年﹞屬臺灣府彰化縣武西堡及東螺東堡。 日治時期:光緒21年屬臺灣縣,彰化半務署武西堡,東螺東堡。光緒23年﹝1897年﹞改屬臺中縣本斗辦務署武西堡,東螺東堡。光緒27年﹝1901年﹞改屬彰化縣員林支廳武西堡關 帝廳區, 及北斗支 其行政區域分為關帝 ,東螺東 (現永靖鄉)、湳港溪、五汴頭、湳港舊、陳厝厝、崙子、獨鰲、同安宅、竹子腳等 堡。 宣統元年分別隸 永靖西區劃 臺中縣管下員林支廳與北斗支廳轄下武西堡、東螺東堡 羅厝區或海豐崙區     國9 國九 由臺中州員林郡 地方自治制度改稱為「永靖莊」,設置 永靖庄 役場(永靖大字內現在郵局對面地址) 九大字,行政區分為廿四保    光復迄今: 迨至 國34 國三十四 抗戰勝利,行政區域 隸屬 中縣, 共轄24 下分廿四村,各村設置 辦公室各掌自治行業, 國39 國三十九 行政區域調整劃分隸屬彰化縣管轄。  
永靖是一個可愛的地方,稱得上地靈人傑,它擁有濁水溪豐沃的土壤,及全島最古老的灌溉設備(地靈) ,且居民有傑出的農耕智能與技術,及勤儉奮鬥的習性(人傑)。日據時期即從事果苗、甘蔗及種兩期水稻的多角化經營,全省荖花、荖葉的投資技術指導,自日據以來,本地農產品早已商業化。   
以民族學角度來看,世居於永靖者約有七成來自廣東潮州府饒平縣的客家人,但因居於閩南人數居多的彰化平原,大多數居民已閩南化。語言有特殊的「永靖腔」,常以下列句子來表現出永靖人台語發音的不同:「永靖枝仔冰,冷冷硬硬」。<ref>[https://town.chcg.gov.tw/yungchin/01local/local01.aspx 歷史沿革],彰化縣永靖鄉-永靖鄉公所</ref>
31,5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