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廷试

增加 3,097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廷试'''》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夏竦的作品。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入侵中原,夏竦的父亲夏承皓率领宋…”
《'''廷试'''》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夏竦]]的作品。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入侵中原,夏竦的父亲夏承皓率领宋兵抄近从偏僻的小路前往抵抗契丹,晚上与[[契丹]]军队相遇,夏承皓立即率领宋兵向契丹军队发起攻击。在战斗中,夏承皓不幸被流箭所伤,卒于战场。朝廷抚恤夏承皓家属,赏夏竦一个名为“三班差使”的小武官。一天,夏竦拿着创作的诗集,等候在宰相李沆退朝回家的路上,左等右等,终于看见宰相李沆一队人马退朝往回走,于是拦住[[宰相]]李沆的马头,躬身拜下,将诗集恭恭敬敬地献给李沆,李沆读到诗中的“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很赞赏,继续看下去,全卷都是好诗句。第二天宰相李沆上朝,将夏竦的诗集呈给宋真宗看,并说夏竦父死家贫,请给他换个文职,真宗就任命夏竦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

<center>廷试</center>
{{Cquote|
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

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
|[北宋]夏竦}}

==作者简介==

夏竦,字子乔,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夏竦著有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今多有散佚<ref>[https://www.xuexila.com/lishi/bk/zhishi/50766.html 古文字学家夏竦生平简介],学习啦,2017-11-20</ref>。

==政治成就==

宋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仁宗景佑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中国最早出现的虹桥<ref>[https://www.sohu.com/a/389792865_120655982 当年上了头条的虹桥 ],搜狐,2020-04-21</ref>。

==军事成就==

宋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主持对[[西夏]]战事。治军尤严,敢诛杀,对疾病死丧者,则抚循甚至。

==视频==
===<center> 廷试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赵祯告诉贾教习自己决定下旨让夏竦和夏竦夫人和离</center>
<center>{{#iDisplay:m0955shueir|560|390|qq}}</center>

<center>戴建业:宋朝诗词的风情与风韵(二)</center>
<center>{{#iDisplay:d0856ozsvj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