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鸣玉

增加 6,32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楊鳴玉
| 圖片名稱= 百年来唱丑角第一人1.jpg
| 圖片大小 = 180px
| 圖片說明 = [http://i6.hexunimg.cn/2016-09-06/185894672.jpg 原图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6-09-06/185894670.html 来自和讯新闻图片]
| 最高職務 =
| 國家 =
| 籍貫 = [[江蘇]][[揚州]]
| 族裔 =
| 字號 =
| 諡號 =
| 出生日期 = 1815年
| 出生地點 = [[江蘇]][[揚州]]
| 逝世日期 = 1894年
| 逝世地點 = [[江蘇]][[揚州]]
| 墓葬 =
| 配偶 =
| 親屬 =
| 出身 =
| 經歷 =
| 著作 =
}}
 
'''楊鳴玉'''({{bd|1815年||1894年||Yang, Mingyu}}),原名'''楊金''',[[表字|字]]'''儷笙''',[[號]]'''鳴玉''',乳名'''娃子''',因排行第三,人稱'''楊三''',[[清代]][[江蘇]][[揚州]]人,知名戲劇界人物。
楊鳴玉過世後一年,正值[[甲午戰爭]]失利,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從此[[臺灣割讓]]予[[日本]],有人以輓聯一副輓之:“楊三已死無蘇-{丑}-,[[李鴻章|李二先生]]是[[漢奸]]”。這個[[無情對]]廣傳[[天下]],上聯輓'''楊鳴玉''',下聯卻是諷刺人稱「李二」的[[李鴻章]]。也有說法「楊三」是名丑[[劉趕三|劉羊三]]的訛寫。
 
==人物最新事件==
[[File:百年来唱丑角第一人2.jpg|缩略图|右|320px|[http://i4.hexunimg.cn/2016-09-06/185894675.jpg 原圖鏈接] [http://news.hexun.com/2016-09-06/185894670.html 来自和讯新闻图片]]]
 
===央视昨播清代著名“昆丑”杨鸣玉 曾演戏暗讽李鸿章签卖国条约===
 
====百年来唱丑角第一人 《戏曲采风》聚焦杨鸣玉====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曾说,与他的祖父梅巧玲同时期的有两位昆曲大家,一位是旦角朱莲芬,另一位就是丑角杨鸣玉。齐如山先生也曾在书中写道:“百年以来唱丑角的,第一要数杨鸣玉。”那么,这位杨鸣玉到底是谁?为什么他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呢?
 
嘉庆二十年,杨鸣玉出生在扬州邗江,因为在家排行老三,故世人称他为杨三。那个时候的杨鸣玉在苏州昆腔科班学习,初学小生,后改学昆丑。杨鸣玉生长在人才辈出的年代,正是昆曲茁壮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恰是京剧逐渐形成的时期。杨鸣玉的名字虽不为外界所熟知,但精湛的表演技艺却不容小觑,在昆丑行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品有《活捉三郎》《十五贯》《下山》《时迁盗甲》等。
 
《活捉三郎》是杨鸣玉的代表作,扬州昆曲研究所研究员林鑫说,当阎婆惜来追索他性命的时候,有三个浪头,第一个浪头,他的两个眼睛珠子在眼睛中间,周围是雪白的,中央是黑的;第二个浪头的时候,黑眼睛珠子就到了眼睛框子上面,就成了半个了;到了第三个浪头的时候,全部是白茫茫的,黑眼睛珠子一点也看不到了,一直到这出戏演出结束。“等到阎婆惜用汗巾拎着他的这个脖子,把他从台子里拎出来的时候,他本来是5尺长的身躯却陡然地缩成2尺有余,而且阎婆惜汗巾动他就随着汗巾,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还转了三个圈子,就像那个纸一样,灯笼一样的,后来把他再一提就又变长了,又来回转了三个圈,这个技巧很了不起。”
 
《同光十三绝》一书的作者张永和也说,这个绝活也只有杨鸣玉有。“足捷如风,身轻于纸,觉满台阴森有鬼气,可谓善于形容。”中国京剧乐师陈彦衡曾在《旧剧丛谈》中这样评价杨鸣玉在《活捉三郎》中的精湛技艺。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这十三绝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演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他们都是技艺非凡的表演艺术家。
 
在“同光十三绝”里面,据考证共有二人为扬州籍,他们是梅巧玲(“四大名旦”梅兰芳的祖父,现属泰州)、杨鸣玉。他们能成为国粹京剧的开创者,是扬州人的骄傲,其中昆丑杨鸣玉就出生在扬州邗江。
 
梅巧玲、杨鸣玉等人,祖辈及个人都曾生活在扬州的大地上。尤为重要的是,当年四大徽班进京也是由扬州为起点,不表现扬州,就无法展现徽班的进京以及后来衍生为国粹京剧的这段史实。
 
据介绍,摄制组曾于今年6月中旬来扬州取景,先后在何园、个园、瘦西湖、甘泉陈园、双东街区等景区拍摄一周时间,将杨鸣玉曾经生活和学艺、演戏的场地以及情景再现。
 
杨鸣玉为人耿直,不苟世俗,为后人所赞誉。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惨败,由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先因战败受到“褫去黄马褂”的处分,后又因屈辱投降而遭到人民的谴责,其时,扬州苏昆名丑杨鸣玉,在演《白蛇传》中“水斗”一场时,故意对穿黄色外褂上台的鳖精打诨道:“娘娘有旨,攻打金山寺,如有退缩,定将黄褂剥去。”观众心领神会,满堂哄笑。对此,李鸿章对杨鸣玉耿耿于怀。后来,杨被李逼死,有人写了一副对子,挽悼杨鸣玉,联云:“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严格苦练技艺超群 丑角技艺至今仍延续====
 
据了解,杨鸣玉技艺超群,有很多绝活,这是他自己严格苦练的结果。他不轻易授徒,并且训练严格。如杨鸣玉教徒弟练矮子功,有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他让每个徒弟都蹲在一块砖上,但是又不许蹲实了,然后双脚并齐、双手合十,成了一个童子拜观音的姿势,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中,搁上一根好几尺长的围子,这时才能开始走,这条长围子不许左右摇摆,就这样一练就是半个早晨,而且天天练。
 
杨鸣玉要求徒弟先把矮子功练合格了,才能教给单出的戏。据说有的徒弟就禁受不了他严格的训练,呆不了几天就跑掉了。
 
京剧界久负盛名的醇和堂第一代罗巧福,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青衣旦角名家,师从名丑杨鸣玉,习青衣兼花旦。第二代罗寿山(1859-1912),名丑,苏州籍,幼年曾拜杨鸣玉为师,学习丑行,20岁成名,在当时以小花脸排班居第一位。醇和堂第四代长女嫁老生名家贯大元,贯大元之子贯振山,北京京剧院著名老生,现为央视戏曲频道导演。第五代长子罗长德为北京京剧院著名花脸,罗长德之子罗宁工丑行。可以说,杨鸣玉的艺术生命仍在延续。<ref>[http://news.hexun.com/2016-09-06/185894670.html 央视昨播清代著名“昆丑”杨鸣玉 曾演戏暗讽李鸿章签卖国条约], 和讯新闻网, 2016-09-06</ref>
==參考資料==
*《菊壇名人錄》{{Reflist}}
{{京剧名角}}[[Category:人文社科学家]][[Category:戏曲家]]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