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纬线

增加 1,966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纬线</big>'''|-|<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file1.renrendoc.com%2Ffileroot_temp2%2F2021-2%2F3%2F2a726c89-18b3-4eba-bf2f-2497b822bfb7%2F2a726c89-18b3-4eba-bf2f-2497b822bfb72.gif&refer=http%3A%2F%2Ffile1.renrendoc.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8094321&t=6f2c07c3cfb4691af839c55e8c5f156d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BA%AC%E7%BA%BF&step_word=&hs=0&pn=6&spn=0&di=7108135681917976577&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725214311%2C3794129909&os=1757968255%2C2893340904&simid=725214311%2C3794129909&adpicid=0&lpn=0&ln=1655&fr=&fmq=1655502298087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file1.renrendoc.com%2Ffileroot_temp2%2F2021-2%2F3%2F2a726c89-18b3-4eba-bf2f-2497b822bfb7%2F2a726c89-18b3-4eba-bf2f-2497b822bfb72.gif%26refer%3Dhttp%3A%2F%2Ffile1.renrendoc.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58094321%26t%3D6f2c07c3cfb4691af839c55e8c5f156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6jg6jg15v_z%26e3Bv54AzdH3Frwrj6AzdH3F88dmm098a_z%26e3Bip4s&gsm=7&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MSw2LDUsNC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中文名;纬线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外文名;纬线[wěi xiàn][地] parallel; [纺] weft; woof
|- | align= light|别称;纬线圈
扩展;66°34'纬线称极圈
|}
'''纬线''',是指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 [[ 垂直 ]] ,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经线(meridian)和纬线(parallel)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 [[ 方向 ]] ,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ref>[ https://wenda.so.com/q/1372598961069120 纬线的定义?], 360问答 , --2013年8月26日</ref>
==简介==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且与经线相垂直相交。 [[ 纬线 ]] 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圈—— [[ 赤道 ]] ,叫做0°纬线。从赤道向北度量的纬度叫北纬,向南的叫南纬。南、北纬各有90°,北极是北纬90°,南极是南纬90°。
==特点==
所有纬线都是圆。
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同,纬度不同的纬线 [[ 长度 ]] 不相同.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缩小为点。
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
除极点外的纬线均指向东西 [[ 方向 ]]
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6.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
==详情==
在地图上,通过 [[ 地球 ]] 表面上任何一点,都能画出一条经线和一条与经线相垂直的纬线。这样,就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来。怎么样才能够区别出这些经线和纬线呢?最好的办法是给每一条经线和纬线都起上一个名字,这就是经度和纬度。用经度表示各条经线的名称,用纬度表示各条纬线的 [[ 名称 ]]
赤道,叫做0°纬线,它是所有纬线中最长的一条。越靠近两极的纬线,越短;越靠近赤道的纬线越长。从赤道向北度量的纬度叫北纬;向南的叫南纬。南、北纬各有90°。北极是北纬90°。北纬23°26'纬线为北回归线,南纬23°26'纬线为 [[ 南回归线 ]] 。北纬66°34'纬线称北极圈,南纬66°34'纬线称南极圈。
纬线也叫“纬线圈”。它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它与经线相对应。纬线圈的圆心位于地轴上;纬线指向东西方向;地球上纬线与经线 [[ 垂直 ]] ;赤道纬线圈最长。两极的纬线圈则缩成一点。 纬线的长度不一样,每一条纬线就是一个圆圈,纬线分为南纬和北纬。
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 [[ 弧线 ]] ,经线和纬线 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度数。
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叫做纬线。相对的,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
纬度线投射在图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线,但实际上是不同 [[ 半径 ]] 的圆。有相同特定纬度的所有位置都在同一个纬线上。
赤道的纬度为0°,将行星平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的度量==
以赤道为0°纬线起始线,向南到 [[ 南极 ]] 之间平分为90份,每一份1°,记为南纬(S);向北到北极之间平分90份,每份为1°,记为北纬(N)。
==经度的度量==
以本初 [[ 子午线 ]] 为0°经线起始线,相对的一条经线定为180°。向东到180°经线之间平分为180份,每份1°,记为东经(E);向西到180°经线之间平分分为1°。
==晨昏线与纬线==
①晨昏线与纬线相切,则表示该纬线是极昼(极夜)区域与非极昼区(极夜)域的过渡线,也就是极昼(极夜)区域纬度值最低的纬线;
②晨昏线与纬线相离, 则表示该纬线处于极昼或极夜,而且极昼或极夜已经出现较长 [[ 时间 ]]
③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则表示该纬线上的点既有处于昼的也有处于夜的。 简而言之,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纬线是极昼(极夜)的边缘,处于晨昏线与其相切纬线之间的纬线与晨昏线的 [[ 关系 ]] 是相交,处于晨昏线与其相切纬线外围的纬线与晨昏线的关系是相离。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1)纬线与纬度 人们把地轴的中心叫地心。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地轴的 [[ 平面 ]] ,叫赤道面。赤道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圈叫赤道。在地球表面上,凡与赤道相平行的圆圈,就称为纬线圈或纬线。由于赤道面垂直于地轴,而所有纬线都与赤道相平行,所以任何一条纬线都代表地球上的南北方向。
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就是该点代表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这个 [[ 夹角 ]] ,在赤道为0°,在北京约为40°,在南北两极为90°。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纬度分别有0°至90°。由于赤道面把地球等分为两部分,赤道以南称为南半球;赤道以北称为北半球,所以,纬度也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为了研究某些问题方便起见,0°~3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低纬度;30°~6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中纬度;60°~90°之间的纬度地带,为高纬度。
(2)经线与经度 通过两极并和赤道相垂直的大圆圈,称为经线圈或经线,也称 [[ 子午线 ]] 。由于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又与纬线相垂直,所以任何一条经线都代表地球上的东西方向。
地球上某一点的经度,就是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这一夹角相当于这两个平面所夹的赤道弧在地心所张的角度。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地球圆周为360°,所以东西经各分180°。
(3)经纬网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共同组 成了经纬网。有了经纬网及其经纬度,地球上各个点的位置就容易确定了。地球上两个不同的地点,可以有相同的 [[ 纬度 ]] 或经度,但不可能既有相同的纬度又有相同的经度。因此,地球上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位置,就可以用相应的经纬度来表示。例如,北京位于赤道以北40°,本初子午线以东116°,北京的地理坐标就是40°N,116°E;利马(南美洲秘鲁的首都)位于赤道以南12°,本初子午线以西77°,利马的地理 [[ 坐标 ]] 是12°S,77°W。
每个的代码——经线代号(东经 )E,( 西经)W。纬线代号( 北纬)N,(南纬)S。
==地理学上的经纬线==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指向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 [[ 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纬线: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并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纬线指向东西 [[ 方向 ]] 。在地球仪的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圈。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为一点。
==经纬线的来历==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 [[ 资料 ]] ,准备绘制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作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后来,长期担任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的埃拉托斯,测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250千米,他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 [[ 地图 ]]
公元120年,克罗狄斯·托勒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绘制地图应根据已知经纬度的定点做根据,提出地图上绘制经纬度线网的 [[ 概念 ]] 。为此,托勒密测量了地中海一带重要城市和观测点的经纬度,编写了8卷地理学著作。其中包括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为使地球上的经纬线能在平面上描绘出来,他设法把经纬绘成简单的扇形,从而绘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图”。
15世纪初,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 [[ 地图 ]] 并不实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正确地测定经纬度,关键需要有“标准钟”。制造准确的钟表在海上计时,显然比依靠天体计时要方便、实用得多。 [[ 英国 ]] 约克郡有位钟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时间,连续制造了5台计时器,一台比一台精确。第五台只有怀表那么大,测定经度时误差只有0.54公里。与此同时,法国制钟匠皮埃尔·勒鲁瓦设计制造的一种海上计时器也投入使用。至此,海上测定经度的 [[ 问题 ]] 终于初步得到了解决。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y0855te7tyn|480|270|qq}}
<center>什么是经线和纬线?</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