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特雷莎·梅

增加 4,8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特雷莎 ·玛丽 ·梅 | 圖像 = [[File:666200.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db.qina.cc/qzrb/20160715/rb4715c_c_1.jpg 原图链接] [http://db.qina.cc/a/qzrb/2016/07/15/341455.html 图片来自]<ref>[http://db.qina.cc/a/qzrb/2016/07/15/341455.html 特雷莎·梅出任英国首相] 2016年7月5日</ref>]]|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56年10月1日| 國籍 = 英国 | 别名 = 特雷莎·玛丽·梅| 職業 = 政治家| 知名原因 = 英国首相}} 编辑
特雷莎·玛丽·梅(Theresa Mary May,简称“特雷莎·梅”、“特蕾莎·梅”或“特里莎·梅”、“特丽莎·梅”,港译“文翠珊”),1956年10月1日生于英国伊特斯,本人毕业于牛津大学地理专业。英国保守党籍女性政治家,现任英国首相及保守党党首。
大学毕业后曾在银行界工作,1986年当选伦敦市议员步入政界,1997年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2002至2003年曾担任保守党主席,2010年保守党大选获胜后出任内政大臣。 [1] 卡梅伦辞职后,特蕾莎·梅顺利地成为了党首和首相的继任者。
2016年7月11日,当选为英国第54任首相,同时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特蕾莎·梅排第一名。
2017年6月9日,英国大选投票结束,现任首席特蕾莎·梅所在的保守党获得650个议员席位中的314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赢得大选,但无法获得过半数席位。11月2日,荣膺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100名权势女性最具权势女性排名第二。
 
2018年12月12日,英国保守党工党对特雷沙.梅不信任案投票。特蕾莎-梅所获票数超过继续担任党魁的最低门槛158票,将继续担任英国保守党党首,也保住了自己的首相之位。
 
==人物经历==
 
特蕾莎·梅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在英国中央银行担任顾问,之后出任伦敦市议会议员长达10年。
 
特蕾莎·梅在1997年选举中进入英国国会,成为梅登黑德的国会议员。1997年开始成为议会下院议员,2010年开始在卡梅伦政府内阁中担任内政大臣。
 
2002年,她被任命为保守党主席,并在英国枢密院宣誓就职。
 
2002年到2003年担任保守党第1位女性主席,并在党员大会中直言,保守党被批评是令人厌恶的政党,呼吁保守党倾听民意,进行改革。
 
2010年5月掌管内政部,是过去6年来最资深的内阁官员。
 
2016年6月,参与英国首相竞选。
 
2016年7月13日任英国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4]
 
2017年3月28日(当地时间),特蕾莎·梅正式签署了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启动脱欧程序的信函[5]。
 
2018年1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特雷莎·梅于1月31日至2月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新一轮中英总理年度会晤。[9]
 
2018年12月12日,英国保守党工党对特雷沙.梅不信任案投票。[10]特蕾莎-梅所获票数超过继续担任党魁的最低门槛158票,将继续担任英国保守党党首,也保住了自己的首相之位。[11]
 
==竞选历程==
 
2015年3月,英内政大臣特蕾莎·梅接受英媒采访时,建议保守党将本届政府未能达成的控制移民目标写入大选纲领,但这一做法引来了多个在野党的嘲讽。
 
2016年6月30日,在英国伦敦英国内政大臣特蕾莎·梅宣布竞选英国首相,并与能源大臣安德里亚·利德索姆进入最终英国首相竞选环节[1]。竞选期间,特蕾莎·梅表示在当选后对欧盟公民实施更严厉的移民条例,她同时指出,不会为公投反悔者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
 
2016年7月11日,安德里亚·利德索姆发表声明表示,退出首相之争,特蕾莎·梅成为英国首相的唯一候选人[3]。
 
2017年6月9日,英国大选投票结束,现任首席特蕾莎·梅所在的保守党将获得650个议员席位中的314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赢得大选,但无法获得过半数席位。这意味着英国大选可能出现事前市场预测中最糟糕的结局:悬浮议会![6]特雷莎·梅表示,保守党将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合作。
 
==执政理念==
 
2016年7月8日,特蕾莎·梅表示,若当选首相,会限制欧盟国家公民自由进入英国[2]。制定计划引领英国经济走过(脱欧后的)不确定期,让所有经济领域实现强劲增长,着手应对长期存在的生产力问题,创造更多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在谈判中为英国争取最好的条件并为我们在世界舞台打造一个全新的角色。
 
==家庭生活==
 
特蕾莎·梅家乡在英格兰南部海滨城市伊斯特本。她的父亲是一名神职人员。毕业于英国高等学府牛津大学。
 
在牛津大学求学期间,特蕾莎·梅一直保持低调。在那里,她结识了丈夫、银行家菲利普。特蕾莎·梅1980年与菲利普结婚,两人至今没有孩子。
 
==个人事件==
 
===为伦敦大火致歉===
 
2017年6月22日,特蕾莎·梅说:“格伦费尔大楼火灾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整个国家的过失,我为这一过失致歉”。[7]
 
==人物荣誉==
 
2016年12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2016年全球年度女性领袖榜单,特蕾莎·梅等19名女性上榜。
 
2017年11月2日,荣膺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100名权势女性最具权势女性排名第二。[8]
 
=='''参考资料'''==
1,4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