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

增加 3,5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于1949年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从那以后,尽管他仍然求学于斯托利亚尔斯基,但父亲也开始逐渐系统地给他上课了。在这一年里,才华横滋的青年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第一次在基辅举行了公开独奏会,演奏了[[莫扎特]]的《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巴赫]]的《g小调无伴奏奏鸣曲》和[[维尼亚夫斯基]]的《浮士德幻想曲》等作品。此次演奏会的成功对于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来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不仅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小提琴家而被人们承认和注意,同时对自己来说也大大增强了演奏上的信心。紧接着,他就在同年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中荣获了第一名,使全世界的人们第一次领略到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儿子的杰出风采<ref>http://www.xtqzf.com/17913.html</ref>。
==苏联青年赢得响亮的国际名声==
1952年,这一年他在波兰举行的“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这次胜利,不仅使得他自己成为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中的一员,同时也为他的父亲于1935年在同一比赛中败给法国女小提琴家[[吉娜特·内弗]]的遗憾挽回了面子。
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作为当时苏联青年小提琴家的优秀代表,其广泛的国际艺术活动是从50年代开始的。自从1952年他于“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荣获头奖以后,步入国际乐坛的活动就一个个地接踵而至了。
==琴風與父親如出一徹==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在欣赏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较早时期所录制的唱片时,如果不去仔细品味的话,是很难区分出到底是由他们父子中的哪一位演奏的。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在演奏时,无论是音色变化、运弓感觉还是特殊指法及揉弦效果的韵味,都好似与他的父亲同出一辙,然而如果再往下细听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演奏距离老奥伊斯特拉赫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深度,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永远达不到他父亲那样的神圣高度的原因。当然,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在自己演奏生涯的后期,其艺术风格上的成熟性和独立性都大大有所改观。
但也许是人们故有的概念太深刻,对他父亲的崇拜心理太强烈的原因,致使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一生都丝毫未能摆脱开他父亲所带给他的无形压力,人们只要提起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便会不由自主地立即将他与他那位在小提琴演奏史上多少年才能出一位的奇才父亲相比较起来。这种自然形成的现象,对于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来说的确是有苦难言的。虽然这种情况带有很大的特殊性,但也不容否认地反映出了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在演奏上过分拘泥于他父亲的风格特色,从而缺乏自己独特个性的弱点。
==父子默契獨一無二==
早在伊戈尔·奥伊斯持拉赫还是一个少年小提琴新秀时,父亲就与他合作录制了巴赫的《小提琴二重协奏曲》的唱片。以后,他们父子二人经常合作举行二重奏音乐会,其中老奥伊斯特拉赫还经常演奏中提琴与儿子合作。他们在一起合作录制了许多出色的唱片,其中除巴赫的《小提琴二重协奏曲》之外,还有莫扎特的《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由父亲演奏中提琴),斯波尔丁的小提琴二重奏和萨拉萨蒂的《纳瓦拉舞曲》等。他们父子二人在这项领域中的合作,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无人能够匹敌的。
==20世纪小提琴界的特殊人物==
他既是其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精神继承者,又是前苏联小提琴演奏学派第二代演奏家中的代表人物。如今,他又作为这一具有光荣传统的小提琴演奏学派中责任重大的新传人,被时代和历史推到了一个责无旁贷的重要位置上。然而,正如一位西方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他是我们这个世纪中的一位卓越的小提琴家,是一位永远不容人们等闲视之的艺术家。”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占据着不同凡响的位置。他,是前苏联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一颗耀眼明星,更是一个与其父同创伟绩,开拓辉煌艺术时代的杰出典范。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内容待查#]]
[[Category: #待校稿]]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2]]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