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孫多慈

移除 12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孙多慈'''(1912~1975),安徽寿县人,原名为孙韵君,“多慈”是入学后老师[[徐悲鸿]]为之所取,寓“大慈大悲”之意。是出色的画家、艺术教育家,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兼任文化大学艺术系首任主任。后艺术学院成立,又出任院长。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孫多慈患了乳腺癌,曾三次飛往美國手術,仍無效,於1975年2月,病逝于好友吳健雄博士的家中,享年63歲。
孙多慈其伯祖父[[孙家鼐]]是清季重臣,历任工、礼、吏、户部尚书,中国首任学务大臣,曾主持创办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父亲[[孙传瑗]]曾参加晚清民主革命,曾任过军阀[[孙传芳]]的秘书,担任过安徽大学教务长。孙多慈1930年成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旁听生,翌年就读,老师便是徐悲鸿 。。<ref> {{cite web | url =http://www.sohu.com/a/277800644_100150511 | title =孙多慈:她不是你想象的小三 | accessdate =2019-03-31}}</ref>
1957年孙多慈获台湾“教育部”颁发美术类金像奖。台湾历史博物馆、华冈博物馆和大成馆收藏的大幅主题油画,如《天问图》、《春城无处不飞花》、《孔子画像》和《黄兴马上英姿》、《黄兴与夫人徐宗汉》等,都出自她的笔下。在台期间,她曾多次携现代中国水墨作品赴欧洲、亚洲、美洲参展、演讲。她與[[陳香梅]]、[[蘇雪林]]、[[琦君]]、[[華嚴]]等人都是文友。孫多慈創作涵蓋西方油畫和東方水墨,她承襲徐悲鴻寫實主張,運用西畫的觀念和技法,追求「引西潤中」,試圖發展水墨新路<ref> {{cite news | url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817000957-260115?chdtv | title =孫多慈百年回眸 依然有情 | author =吳垠慧 | date =2013-08-17 | publisher =www.chinatimes.com | accessdate =2019-03-31}}</ref>。
 
 
==“慈悲”之恋==
对“师生恋”,孫多慈未曾为自己解释半字。徐悲鸿1953年去世,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有两个写了回忆录:[[蒋碧薇]]写了《蒋碧薇回忆录》,[[廖静文]]写了《徐悲鸿的一生——我的回忆》。唯有孙多慈,从来缄默有加,任由他人涂抹,直到1975年辞世也未曾对早年和徐悲鸿的交往说过半字<ref> {{cite news | url =http://cul.sohu.com/20151109/n425752468.shtml | title =孙多慈画展:她和徐悲鸿有过一段“慈悲之恋” | author =艺术观 | date =2015-11-09 | publisher =cul.sohu.com | accessdate =2019-03-31}}</ref>。
孙多慈的父亲、同窗好友[[李家应]]也都不看好这段感情,认为孙徐在一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王映霞]]把才貌兼具的孙多慈介绍给了[[许绍棣]],孙多慈最终嫁给了许绍棣。
===愛無言 只有一顆紅豆===
徐悲鸿曾提醒过孙多慈说:“许绍棣这个人我在上海见过,人并不很讨嫌,有些文人风度,在北伐战争中还立过功。不过,他因曾行文通缉鲁迅而为世人所诟病。你没读过 [[ 鲁迅 ]] [[ 曹聚仁 ]] [[ 郭沫若 ]] 等人批判他的杂文与时评吗?”面对这样的异声,此时的孙多慈以自己亲身交往为见证,竭力为已经在自己内心留下好印象的许辩解道:“我在丽水倒是发现许绍棣热心于抗战事业,为办战时流亡中小学而不遗余力地奔走,从不讲究个人物质享受,浙江省主席黄绍竑也多次公开表彰他。他对客居丽水的进步文化人也给了不少关照,可见人是复杂的,不可因一事而论之,以偏概全。”虽然许绍棣给孙多慈的印象不差,但也没那么容易真正走进婚姻的殿堂。许绍棣与孙多慈真正走在一起,用了近4年的相互认识和考验。孙与许终于在1940年成婚。此时的徐悲鸿远在新加坡,在等待许久后,终于收到一封来自丽水的信件,信件中片纸未着一字,只有一颗红豆寄送。见此情物,徐悲鸿伤痛不已,以诗“红豆三首”记之<ref> {{cite news | url =http://art.people.com.cn/n1/2017/1208/c226026-29695453.html | title =抗战时期孙多慈在丽水的情感抉择 | author =雷祺发 | date =2017-12-08 | publisher =art.people.com.cn | accessdate =2019-03-31}}</ref>。
1945年,徐悲鸿和蒋碧薇终结了28年的婚姻,赔偿给蒋碧薇一大笔画。随后,徐悲鸿和[[廖静文]]结婚。1949年,孙多慈举家去了台湾。
===《孙多慈像》===
2011年11月16日下午,中国嘉德“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在北京国际饭店举槌。徐悲鸿素描《孙多慈像》从52万开拍,最终以310万的价格落槌,该拍品的此前估价 为 60 为60 -80 -80 万。据画作原拥有者徐悲鸿学生[[康寿山]]说“此象是一九三四年老师带领一班学生去天目山旅行写生时所画,当时他们情正浓,老师极珍视此画,后根据此画及回忆作了一张油画,藏于徐悲鸿纪念馆,并早已刊印行世:老师交付此画象时孙已早为人妇,而老师亦正与[[廖静文]]师母论婚嫁,对此等纪念品不便留存,又不忍毁弃,乃托我二人代为珍藏<ref> {{cite news | url =http://collection.sina.com.cn/pmzx/20111116/151045409.shtml | title =徐悲鸿《孙多慈像》310万落槌 | date =2011-11-16 | publisher =collection.sina.com.cn | accessdate =2019-03-31}}</ref>”
===《燕燕于飞图》===
徐悲鸿曾画了一幅《燕燕于飞图》送给孙多慈以作临别纪念, 画面上, 一位身着古装柔情仕女, 长袖轻舒, 哀云满面, 似乎在表达对徐悲鸿的无尽相思。背景中的远山近水,也有淡淡一分愁意。右上方的题款, 为"乙亥秋, 写燕燕于飞图, 以遣悲怀。孙多慈离别后也在给老师的感怀诗中写道: "风厉防侵体, 云行乱入眸, 不知天地外, 更有几人愁。<ref name="张少侠李小山1986">{{cite book|author1=张少侠|author2=李小山|title=中国现代绘画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4KVoAAAAIAAJ|year=1986|publisher=江苏美术出版社}}</ref>"
===《寿桃图》===
[[董桥]]在散文《孙多慈采红豆送老师》中说, "我那两幅徐悲鸿的画小得可爱, 画给孙多慈的是寿桃, 题了' 慈弟清玩' ; 」; 画给[[李家应]]的是水鸭, 上款' 应弟存玩'" 都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春日之作<ref name="董桥2007">{{cite book|author=董桥|title=故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lNLAQAAIAAJ|year=2007|publisher=作家出版社}}</ref>。
===《孙多慈自画像》===
当他们的感情在阻挠面前进一步升温之后, 孙多慈满怀柔情, 画过一幅油画自画像。[[舒新城]]早些年在南京徐悲鸿画室, 匆匆见过孙多慈一面, 但印象不深, 感觉就是一个非常本分的小城姑娘, 长得很淳朴, 有一种天然之美。后来看徐悲鸿相赠的《孙多慈自画像》照片, 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不说风情万种, 最起码有"楚楚动人"的成分在里面。尤其一双眼睛, 流光溢波, 不言而能千语。此次相见, 面前更是一位气质非凡的才女, 其谈吐, 其举止, 落落大方, 既有新潮女性的开放, 又有大家闺秀的典雅。舒新城不由在心中暗暗称赞, "好你一个悲鸿, 到底是绘画大师, 乱石之中, 只一眼, 就能寻出真玉啊!<ref name="张健初2008">{{cite book|author=张健初|title=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情画传|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xNLAQAAIAAJ|year=2008|publisher=江苏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99-2857-9}}</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dimensions=40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劉錫康 簡介公视新闻}}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内容待查#]]
[[Category: #待校稿##]]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2#]]
[[Category: #参考资料待查#]]
[[Category: #检查]]
9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