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齊白石

增加 7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傳統中國畫新高峰'''===
他留下畫作3萬餘幅、詩詞3000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並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再印製行世齊白石是造詣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繼清末民初海派畫家之後,他把傳統中國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齊白石的繪畫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都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從民間畫工轉變為文人畫家,齊白石將富有農民生活氣息的民間藝術情趣融進文人畫中,這不僅擴展了文人畫表現的題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書的藝術境界,開創了具有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的寫意花鳥畫的新篇章。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rEZrb3y-o}}
==传统宗法之内 真情存在==长在中国宗法制乡村的齐白石,对于人际关系,首重孝亲、家和、敬老慈幼;在外则重宗族及同乡、同门之谊,尊师爱生,恪守信义。==='''两妻伴白石 情深意也濃'''===
齐白石有两个妻子。他与两个妻子都有很深的感情,两个妻子相处也很融洽。原配妻子陈春君,自幼嫁到齐家,成年后才与齐白石"圆房" ,是个典型的湖南农家女子。齐白石五十多岁以前的家,多亏有她支撑。齐白石晚年写有回忆诗《葡萄架下说说往事》:山妻笑我负平生,世乱身衰重远行。年少厌闻难再得,葡萄阴下纺纱声。可以反映齐白石和陈春君生活的艰辛和他们之间的情感。
齐白石的第二位妻子胡宝珠,是陈春君为夫君北上定居而亲选的"副室"。陈春君去世后,扶为"继室"。胡也是一位蔑匠的女儿,虽然比齐小许多,但身体总不太好。她以病身服侍齐白石,陪齐度过了从民国确立以及军阀混战、日军入侵等湖南到北京定居的变迁。齐白石对她很有感激之情。这从《慰姬人》一诗中可以体现出来:笑嘻患难总相同,万里孤舟一老翁。病后清癯怯风露,夜深窗隙纸亲封<ref name="萨本介2001">{{cite book|author=萨本介|title=齐白石|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764PAQAAMAAJ|year=2001|publisher=河北教育出版社}}</ref>。
==='''「悔乌堂」印 思父母'''===
齐白石刻了至少三枚"悔乌堂"印。有诗注云:「家山百劫,庐墓久违,愧不如乌。」并刻了一方印章「悔乌堂」。应人征题,又写出「黄泉碧落总范范,反叫甫追思泣两行」的句子<ref name="朗紹君1997">{{cite book|author=朗紹君|title=齊白石|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a0pAQAAIAAJ|year=1997|publisher=天津杨柳青画社}}</ref>。
==''' 「悔乌堂」印 思父母'''== 中,怉含着 齐白石 的浓醇亲情。他早年生活清贫,与父母妻子一道艰难度日,晚年定居北京后生活渐趋富裕,七十三岁时由北京南行返家,祭扫先人坟墓。归来 了至少三枚" 悔乌堂 ,心责自己未尽好孝道。日记云:「乌乌私情,未供一饱,哀哀父母,欲养不存 」他想到:乌鸦小鸟 在中国宗法制乡村的齐白石 成犹能反哺母鸟 对于 而自己身为 际关系 首重 未能 亲、家和、敬老慈幼;在外则重宗族及同乡、同门之谊 养父母 尊师爱生 遂感寝食不安 恪守信义。诗后注云: 「家山百劫,庐墓久违,愧不如乌。」并 故几次 了一方印章 「悔乌堂」 印以自慰 第二天应人征题,又写出「黄泉碧落总范范, 表示后悔自己不能像乌鸦 反叫甫 追思泣两行」的句子那样孝顺父母<ref name=" 朗紹君1997虢筱非2001">{{cite book|author= 朗紹君虢筱非|title= 白石印艺|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Qa0pAQAAIAAJ2Frf742bZ_EC&pg=PA112|year=19972001|publisher= 天津杨柳青画 广西美术出版 |isbn=978-7-80625-975-7|pages=112–}}</ref>。
==雅俗共赏的艺术道路发展== 「悔乌堂」印中,怉含着 齐白石 的浓醇亲情。他早 在"衰 生活清贫 变法"之前 与父母妻子 艺术道路上 道艰难度日,晚 个具有关键意义的转折是从1902年到1909 定居北京后生活渐趋富裕 七十三 即40岁至47岁之间的六次远游一他自称是"五出五归"。齐白石1919年57 岁时 由北 题画道:"余自游 南行返家 华,画法大变 祭扫先人坟墓。归来刻「悔乌堂」印 即能知画者 心责自己未尽好孝道 多不认为老萍作" 日记云: 「乌乌私情 从五十七岁开始 未供一饱,哀哀父母 齐白石致力于发展个性 欲养不存 独创门户 想到:乌鸦小鸟长成犹能反哺母鸟 艺术上的变法 与[[陈师曾]]的鼓励有很大关系。当1917年纯粹因为躲土匪 自己身为人子 移居北京的"乡下老农"齐白石因"冷逸如雪个 未能孝养父母 游燕不值钱" 遂感寝食不安 在北京陷入署境的时候 故几次 是[[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看到齐白石浑厚朴拙的篆 制「悔乌堂」印以自慰。表示 而循迹循迹造访住在法源寺的齐白石 悔自己不能像乌鸦反叫甫那样孝顺父母<ref name="虢筱非2001">{{cite book|author=虢筱非|title= ,20世纪的中国画坛才掀开了 齐白石 印艺|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2Frf742bZ_EC&pg=PA112|year=2001|publisher=广西美术出版社|isbn=978-7-80625-975-7|pages=112–}}</ref> 这有声有色的一页
==='''五出五归'''=== 齐白石在"衰年变法"之前,艺术道路上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转折是从 1902 年到 1909 年,即 40 岁至 47 岁之间的六次远游一他自称是"五出五归"。 齐白石 40 岁以前的山水画作品保存下来较早的一件代表性作品 为 1894 为1894 年所作《龙山七子图》<ref>{{cite book|title=第一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文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bYpAQAAIAAJ|year=1998|publisher=广西美术出版社|isbn=978-7-80625-590-2}}</ref>。步入四十歲之後(1902-1909),齊白石曾「五出五歸」遊歷桂林、欽州、梧州等地,旅居於山水之懷抱裡,並邊售賣所作的書畫及篆刻印章,猶如今天的旅遊達人。他雖酷愛畫山水,但因應國內市場需求,多畫花卉蟲鳥魚蝦蟹,今天在市場上其作品中以山水畫市值最高,例如《山水十二條屏》北京保利2017年12月成交價 約為1.41億美元<ref> {{cite news | url =https://thestandnews.com/art/%E7%9C%8B%E6%97%A5%E6%9C%AC%E7%AD%96%E5%B1%95%E4%B8%AD%E5%9C%8B-%E9%A1%8F%E7%9C%9F%E5%8D%BF-%E9%BD%8A%E7%99%BD%E7%9F%B3/ | title =看日本策展中國 ~ 顏真卿 & 齊白石 | date =2019-03-01 | publisher =thestandnews.com | accessdate =2019-03-19}}</ref>。
==='''陈师曾慧眼识石'''===
齐白石随[[郭葆生]]一家到天津租界避难。复辟之乱平定后,于六月底回京,搬至西砖胡同法源寺庙内,与同乡[[杨潜庵]]同住;又在琉璃厂挂出卖画刻印的润格。当时,齐白石学[[八大山人]]的粗简笔法,京城无人问津。惟[[陈师曾]]慧眼,十分推重齐白石的画格,亲至法源寺寻访。相谈之下遂成莫逆。齐白石虽年长陈师曾12岁,但很佩服陈的艺术见解,便时常到陈师曾的槐堂谈天论世。可以说,与陈师曾交朋友是齐白石此次到北京乃至一生中最可纪念的事。离京时齐白石有诗云: "槐堂六月爽如秋,四壁嘉陵可卧游。尘世几能逢此地,出京焉得不回头<ref name="徐改2000">{{cite book|author=徐改|title=齐白石|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dZH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教育出版社}}</ref>。"
陈师曾以三代诗书官宦世家,本人又是留洋学者的身份鼓励齐变法。这一切在齐白石看来是改变一生的决定性因素。以至垂老的齐白石亲口叮咛自己的子孙说,自己能有今日"都是搭帮陈师曾喽"。他是怕自己的儿孙们忘了陈师曾对齐派艺术的成就之贡献。
==='''衰年变法 大膽红花墨叶'''==齐白石1919年57岁时题画道:"余自游京华,画法大变,即能知画者,多不认为老萍作"。从五十七岁开始,齐白石致力于发展个性,独创门户。他艺术上的变法,与[[陈师曾]]的鼓励有很大关系。当1917年纯粹因为躲土匪而移居北京的"乡下老农"齐白石因"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在北京陷入署境的时候,是[[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看到齐白石浑厚朴拙的篆刻而循迹循迹造访住在法源寺的齐白石后,20世纪的中国画坛才掀开了齐白石这有声有色的一页。=
齐白石变法变什么?这是目前研究变法的文章中至今仍模糊的一件事。从表面上看,齐白石学习八大的冷逸风格在北京无市场,当时正是[[吴昌硕]]的画风走红的时候,吴昌硕的弟子陈师曾在北京的地位就与此有关。而齐白石也的确是从陈师曾那儿借来吴昌硕的画反复体味、学习而变更画风的。但如果仅仅从此种画风的变更来看是较表面的,学吴昌硕究竟又是为了改变自己的什么弱点呢?这个问题齐白石自己说得倒是很明白的,如"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ref name="林木2000">{{cite book|author=林木|title=二十世纪中囯画硏究: 现代部分|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ssp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广西美术出版社|isbn=978-7-80625-747-0}}</ref>。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