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安縣志

增加 63 位元組, 1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small>
|}
《'''新安縣志'''》是[[中國]][[廣東]]新安縣的地方志, 地理範圍大約就是今日[[香港]]與[[深圳]], 記錄新安縣的人、事、地、物,也保留了不少重要的地方文獻 , 記載了香港開埠前歷史的重要文獻, 對重構[[ 香港]] 歷史有重大幫助 ,
目前留存於世的《 新安縣誌》祇有[[清]]代[[康熙]]二十七年及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兩個版本. 香港及[[ 深圳]] 在明清兩代,是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新安縣志》是記載香港開埠前歷史的重要文獻 。<ref>{{Cite Web|url=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ntity/g155p_2n3?hl=zh-TW|title=新安縣志|website=google藝術與文化|accessdate=2022-08-15}}</ref>
==揭密香港==
香港位處南海之濱,既遠離朝廷,亦非國防重鎮,因此在古代極少引起史官注意。要了解香港的古代面貌,文字資料方面主要依賴地方志。
[[明]] [[萬曆]]元年(1573年),隨着人口增加,沿海一帶海盜不時出沒,為了方便管治,從[[東莞]]縣劃出新縣名 新安縣, 意思革故鼎新,去危為安之意,地理範圍大約就是今日香港與深圳。 其後當地政府着手編纂地方志,香港自此在地方志中開始有較詳盡的記載。
萬曆十四年(1586年)《新安縣志》第一次纂修完成,至民國初年經過多次重修增補,可惜目前存世的僅餘兩個版本,分別是康熙版(1688年)及嘉慶版(1819年)。<ref>{{Cite Web|url= https://www.hkchronicles.org.hk/志在四方/四方修志/新安縣志-揭開香港本來面貌的主要文獻|title=揭開香港本來面貌的主要文獻|website=香港地志中心|accessdate=2022-08-15}}</ref>
康熙版《新安縣志》約9萬字,包括輿圖、 [[ 天文 ]] [[ 地理 ]] 、職官、宮室、田賦、典禮、兵刑、 [[ 選舉 ]] 、人物、防省、藝文、雜志等13卷。 然而,因成書於清初復界之後,當時新安縣人丁稀少,內容未算完全齊備。
其後嘉慶版的《新安縣志》由知縣[[舒懋官]]主修,合共近15萬字,按內容分成13個部分,總共24卷,內容包括各種基本資料如 [[ 人口 ]] 、氣候、 [[ 山川 ]] 、物產、官府架構、官員名字、基建、政策、防務、官員政績、 [[ 科舉 ]] 、名勝古蹟以及奏摺、詩詞等,並附有列明縣界的地圖。
==記載明清港人生活==
香港自 [[ ]] 代起就有源於[[中原]]的氏族遷入定居,明清時期的香港人究竟如何生活,閱讀嘉慶《新安縣志》的經濟史料就略知一二。
嘉慶《新安縣志》卷一有關氣候的記錄,就知道香港古代酷熱的時間多而寒冷的日子少,氣候變化和今天大致相同。香港的[[夏天]]經常有[[颱風]],沿海居民飽受其苦,情況一如今日。
13,3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