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匡 (三国)

移除 6,87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Otheruses|王匡|other=同名或类似名的其他条目描述}}{{东亚男性历史人物|名称 = [[File: 王匡|身份 = [[东汉]]末年官员|国家 = [[汉朝|汉]]|时代 = 东汉末年|最高职务 = [[河内郡 (中国)|河内郡]][[太守]]|前任 = [[朱儁]]{{refTag|name=严耕望|1=严耕望编:《两汉太守刺史表》,第111页。}}|继任 = [[张杨 (东汉)|张杨]]{{refTag|name=严耕望}}|图片名称 = Wang Kuanga and Lu Bu.jpg| 缩略 片大小 = 300px|图片说明 = 《三国志传评林》对于王匡受吕布追杀而逃亡的想象图| 姓 = [[王姓|王]]|名 = 匡|字 = 公节|官职 = [[大将军|大将军]]府掾→[[河内郡 (中国)|河内郡]][[太守]]|出身地 = [[兖州 (古代)|兖州]][[泰山郡]]|出生日期 = 不详|出生地点 = [[兖州 (古代)|兖州]][[泰山郡]]|逝世日期 = [[初平]]年间{{noteTag|1=根据[[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的考据,把张杨排列为王匡去世后的下任河内郡太守{{refTag|name=严耕望}}。首先,在《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袁绍》注引《[[九州春秋]]》提到,担任[[冀州 (古代)|冀州]]都督从事的[[赵浮]],劝阻将要把冀州交给袁绍的[[韩馥]]的话中,有说[[张杨]]和于夫罗,成为袁绍的外援没多久{{refTag|1=《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袁绍》裴松之-{注}https://gss3.bdstatic.com/- 引[[司马彪]]《九州春秋》:「(韩)馥遣都督从事赵浮、[[程奂]]将彊弩万张屯河阳。浮等闻馥欲以冀州与绍,自孟津驰东下。……浮等到,谓馥曰:『袁本初……虽有张杨、于扶罗新附,……』……」}}。加上,《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说:「(初平)二年……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这表示张杨在初平二年七月时,已投靠于袁绍之下,也证明王匡还维持河内郡守的职位。然后,在《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张杨》有提到,张杨在从[[持至尸逐侯单于|于夫罗]]挟持之中,受袁绍获救之后,被[[董卓]]受命担任河内郡太守{{refTag|1=《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张杨》:「……袁绍至河内,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单于欲叛,绍、杨不从。单于执杨与俱去,绍使将麴义追击于邺南,破之。单于执杨至黎阳,攻破渡辽将军耿祉军,众复振。(董)卓以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再来,[[董卓]]的去世时间为初平三年[[四月廿三|四月辛巳日]](192年5月22日){{noteTag|1=关于董卓的去世时间,在《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有说:「(初平)三年……夏四月辛巳,诛董卓,夷三族。」在以{{中西曆转换}}换算之下,对照的国曆日期为192年5月22日。}}。而这说明张杨是在初平二年(191年)七月到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之间,就任[[河内郡 (中国)|河内郡]][[太守]]。总归一句,以目前的线索来看,能够推测王匡是最晚在初平三年四月去世。}}|逝世地点 = |姊妹 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 313ad4f10924ab18e016e6310dc181f0/b3119313b07eca8006640830912397dda0448387.jpg 王氏(夫[[胡母班]])|经历 = *[[中平]]年间任大将军府掾{{noteTag|name=job|1=根据《后汉书·卷六十九·窦何传·何进》,何进因中平元年(184年)的黄巾军起事,升为大将军,并防御首都的安危{{refTag|1=《后汉书·卷六十九·窦何列传·何进》:「中平元年,[[黄巾军|黄巾贼]][[张角]]等起,以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后于[[光熹]]元年(189年)去世,离已即位的[[刘辩]],以「光熹」取代「中平」来纪年,有四个月之久{{refTag|name=后汉书|1=《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中平)六年……夏四月……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改元为光熹。……八月戊辰,中常侍张让、段珪等杀大将军何进……辛未,司隷校尉袁绍勒兵收伪司隷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及诸阉人,无少长皆斩之。」}};换句话说,王匡也就是在中平年间,正式受何进任用。}}* [[中平]]六年(189年)任[[河内郡 (中国)|河内郡]][[太守]]{{noteTag|1=因王匡是在何进失败的那一年,才担任河内郡守。再加上,那一年有[[光熹]]、[[昭宁|昭宁]]、[[永汉 (东汉)|永汉]]这三个年号轮流纪年,很难去知道王匡就任河内郡守是在哪一年。不过,《后汉书·卷八·孝献帝纪》提到「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还复中平六年。」所以,能肯定王匡在中平六年,就任河内郡守。}}}}'''王匡'''({{bd|2世纪|?|190年代|?|catIdx=W}}),[[表字|字]]'''公节''',[[中国]][[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兖州 (古代)|兖州]][[泰山郡]](位于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东北方)人{{refTag|name=英雄记|1=《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英雄记]]》:「(王)匡字公节,泰山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彊弩五百西诣京师。会进败,匡还郷里。起家,拜河内太守。」}}{{noteTag|1=在《英雄记》和《后汉书》这两部书籍当中,一致认为王匡的出身地为兖州泰山郡,却没指出其故乡为泰山郡的哪一县{{refTag|name=英雄记}}{{refTag|name=后汉书1|1=《后汉书·卷六十九·窦何列传·何进》:「(袁)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勐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何)进然之。……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皆以诛宦官为言。」}}。另外,在《三国志·魏书二十三·和常杨杜赵裴传·常林》有提起胡母彪与王匡出生在同一县,却还是没指出明确县名{{refTag|name=常林|1=《三国志·魏书二十三·和常杨杜赵裴传·常林》:「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于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穀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檛客,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匡同县胡母彪……彪即书责匡,匡 林叔父。」}}。再加上,虽然胡母班出身于泰山郡奉高县{{refTag|1=《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胡毋辅之》:「胡毋辅之字彦国,泰山奉高人也。高祖班,汉执金吾。」}},但目前没任何线索,可证明班和彪有任何亲属关係,更无法间 图链 确认王匡与胡母班出身于同一县。}},官至[[河内郡 (中国)|河内郡]][[太守]]。起初在[[大将军|大将军]][[何进]]底下担任[[大将军|大将军]]府掾。何进去世后,受拜为[[河内郡 (中国)|河内郡]][[太守]]。[[董卓]]执政时,与各地群雄起兵讨伐董卓。最后因妹夫[[胡母班]]的亲属和[[曹操]]联手攻击而死。在[[纪传体]]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后汉书]]》中,皆有叙述到相关事蹟;但是没像其他[[诸侯|群雄]] 一样拥有个人传记。
== 官宦生涯 ==
=== 起兵讨伐董卓 ===
[[File:发矫诏响应曹公.jpg|left|250px|thumb|《三国演义》对于各方群雄响应曹操讨董的想像图]]]
{{main|董卓讨伐战}}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