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鄭秀文

移除 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19年4月16日其夫許志安外遇偷吃曝光,鄭秀文在沈寂兩天後說「人誰無過」,表示這是她與許志安婚姻中共同重要的一課,並透露自己和老公談了很久很深,她認為婚姻當中除了彼此給予的幸福溫暖,也深深包含了彼此的錯誤和彼此的原諒。鄭秀文深信經歷和教訓一定會幫助他們重回正軌,也盼一切快點平息,大肚原諒腥夫,再度引起外界熱議。<ref>[https://www.msn.com/zh-tw/entertainment/news/%E9%84%AD%E7%A7%80%E6%96%87%E5%8E%9F%E8%AB%92%E8%85%A5%E5%A4%AB%EF%BC%81%E7%B6%93%E7%B4%80%E4%BA%BA%E8%87%89%E6%9B%B8%E5%81%B7%E8%97%8F%E4%BA%AE%E9%BB%9E/ar-BBW63zo?li=BBRN0RL 鄭秀文原諒腥夫!經紀人臉書偷藏亮點]</ref>
== 影歌雙棲 天后 一 紅紅火火 ==
出道至今,鄭秀文於全球的唱片總銷量逾過2,500萬張<ref>[http://www.youtube.com/watch?v=H3P3Q-Dn0cc 真情部落格] [[好消息衛星電視台|GoodTV 好消息]]</ref>,從1996年至2003年的7年間,所推出的大碟突破全亞洲1,000萬張的銷售紀錄,期間數年成為了香港年度最高銷量女歌手,7次成為臺灣年度唱片銷量最高的香港女歌手,為19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香港最成功的女歌手之一,亦被媒體譽為華語樂壇跨世紀天后歌手及香港最後一個天后的稱呼。她更於2008年被[[新加坡]]市民投選為歷年最具代表25位歌手之一。於2012年度台灣《[[第49屆金馬獎]]》憑歌曲《Do Re Mi》首奪「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於《2010年演藝人協會頒獎禮》勇奪「音樂傑出表現女歌手」,為首位奪得此獎的樂壇天后。於2011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獲頒「新城勁爆最傑出至尊女歌手」獎項,以表揚其對樂壇的貢獻。
此外,從1992年首部主演的《[[飛虎精英之人間有情]]》,到1996年至2004年間主演的15部電影,鄭秀文一共在香港市場創下超過3億5,000萬港元的票房紀錄,並且全數穩佔該年度票房排名頭十位,讓鄭秀文一躍成為[[香港回歸]]十年(1997年–2007年)[[香港電影]]首席票房紀錄女星<ref>[http://www.ic1905.com/a/xingguangdadao/2010/1026/16.html 香港票房靈冠——鄭秀文]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105014945/http://www.ic1905.com/a/xingguangdadao/2010/1026/16.html |date=2010-11-05 }}</ref>,其中又以2001年的《瘦身男女》4043萬港元的票房為最高,至今仍於香港中文片票房史上排行第17名,成為其個人代表作品。同年,鄭秀文奪得百視達[[香港]]及[[台灣]]最受歡迎女演員。鄭秀文亦於[[200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更打破歷屆金像獎紀錄,以個人名義於《同居蜜友》、《瘦身男女》、《鍾無艷》三部電影同時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項。隔年,鄭秀文並憑著《鍾無艷》奪得第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演員」影后獎項。此外,鄭秀文於2001年創紀錄,於同一年奪得影后寶座及兩座最受歡迎女歌星獎。而於2017年,獲《[[亞洲電影大獎]]》頒發卓越亞洲電影人大獎。
==百變天后 引領潮流 ==
[[File:1 D'Aguilar St - panoramio (5).jpg|thumb|right|250px|鄭秀文於[[中環]][[德己立街]]的大型戶外廣告看板]]
除歌影雙棲成績突出外,有別於同期的女歌手,鄭秀文以其百變形象見稱,是香港首位染全金髮的女歌手,專輯封面均以嶄新鮮明的的形象出現、演唱會造型往往大膽出位,其中最為經典的是其1996年香港演唱會中的Nike眉,此造型更掀起另一波模仿狂潮,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鄭秀文獨樹一格的造型和衣著潮流風格,令许鄭秀文成為「香港十大傑出衣著人士」,更被廣大媒體尊稱為新一代的「百變天后」。
鄭秀文從出道至今,一共在華語音樂的最高殿堂——[[香港體育館]](紅館),開了八十餘場的個人大型售票演唱會,鄭秀文同時也是僅次於[[徐小鳳]]、[[梅艷芳]]之後,與兩位前輩一同穩據「紅館個人演唱會總場次最多女歌手」前三名的天后,是1990年代後出道女歌手的最高紀錄。 鄭秀文的全球個人巡迴演唱會總場次已突破140場,涵蓋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拉斯維加斯、洛杉磯、舊金山、大西洋城、多倫多、溫哥華、澳洲、紐西蘭及星馬。
自從鄭秀文於2007年全面復出後,人氣絲毫不減,唱片和演唱會的氣勢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仍維持巔峰時期。鄭秀文復出後的首張大碟再創其事業高峰,專輯大膽地打破以往的情歌以及電子舞曲路線,改以流行福音歌曲作為主題,向樂迷傳達正面的信息和能量,為香港樂壇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流。此舉不單獲得極大的成功及迴響,雄霸樂壇創下香港八年來最暢銷的唱片紀錄 更成為2010年香港最暢銷亞洲大碟,成功為廣東流行福音唱片於香港以及華語主流音樂市場開創了先河,並為眾多樂評人、廣大樂迷及[[基督徒]]推崇備至,帶起國粵語福音流行曲的潮流。而其後一直致力在音樂上尋求突破,推出有別過往風格的歌曲,獲得不少樂迷正面的評價。
另外,鄭秀文於2009年12月首推個人書叢《值得》,此書集結鄭秀文於《[[明報週刊]]》專欄撰寫的文章、個人分享及自畫圖畫。此書推出後銷量驚人,直至2011年3月,《值得》單單在香港已推出至第17版,並登上2010年度[[商務印書館]]暢銷書排行榜(文學類)冠軍。
== 音樂生涯 ==
{{Too many sections|time=2015-04-29T15:24:08+00:00}}
=== 1988:首踏歌唱舞台 新人初露鋒芒 ===
1988年,16歲的鄭秀文因為參加了[[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及[[華星唱片]]合辦的第七屆[[新秀歌唱大賽]]憑[[葉蒨文]]的《乾一杯》奪得季軍而加入[[華星唱片]],其後繼續學業,而早期作品是由[[呂方]]主唱的無線電視劇《[[連城訣]]》主題曲《珍惜這一刻》。
 
=== 1990-1992:新人初露鋒芒 ===
1990年,完成學業的鄭秀文推出首張大碟《[[Sammi (鄭秀文1990年專輯)|Sammi 鄭秀文]]》,在樂壇嶄露頭角,銷量超過其時金唱片成績二萬五千張。其後又接連推出數張粵語專輯,包括:《[[Holiday (鄭秀文專輯)|Holiday]]》及《[[Never Too Late (鄭秀文專輯)|Never Too Late]]》等等。
 
1992年,一曲由许鄭秀文、[[許志安]]、[[郭富城]]和[[梁漢文]]主唱的《火熱動感La La La》唱到街知巷聞,讓鄭秀文的知名度大增。同期亦與群星推出《火熱動感》迷你專輯,歌曲包括鄭秀文主唱的主打歌曲《不可一世》
=== 1993-1994: 百變叛逆小天后 ===
鄭秀文在出道初期皆以唱抒情慢歌為主,在公司的打造下走清純玉女的路線。1993年,是鄭秀文事業上第一個轉折和突破。鄭秀文乘著前一年《火熱動感La La La》的成功,在唱歌路上有了變化,1993年《[[鄭秀文的快樂迷宮]]》一碟成為其首張賣出超過十萬張(雙白金)的唱片。第一首邊唱邊跳的快歌'''《Chotto等等》'''使鄭秀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為鄭秀文其後形象的變化鋪下'''關鍵性'''道路。唱片公司順勢推出一連串的快歌,例如《大報復》、《叮噹》、《熱脹冷縮》等。同年亦推出新曲精選大碟《[[大報復 (鄭秀文專輯)|大報復]]》,收錄新曲《大報復》等。同年,與[[許志安]]合唱了至今都是粵語歌壇經典對唱情歌的《其實你心裡有沒有我》,為鄭秀文囊括各大樂壇頒獎禮的獎項。形象及曲風的轉變,使鄭秀文知名度及人氣急增,由1993年開始入選為[[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手五強之列。
此時,鄭秀文對自己的形象作出了當時很大膽的改變,就是染了一頭金髮。此舉動成功引起各界的關注,哄動一時。1994年7月,鄭秀文推出大碟《[[十誡]]》,此大碟封面設計大膽,造型以探討情慾為主題,當中《[[十誡 (專輯)|十誡]]》的Remix《十誡(禁忌的遊戲)》,引起電台及電視台的禁播風波。往後主打同樣以快歌系列為主如《熱愛島》、《失憶》等,確立了她百變叛逆小天后的位置。同年年底,因為與唱片公司的合約糾紛問題,鄭秀文被[[華星唱片]]雪藏了9個月。最後於1995年8月宣傳及推出吿別[[華星唱片]]的最後專輯《[[其後]]》。
=== 1995-1997: 重新出發 天后勢如破竹 ===
1995年9月,經過大半年的銷聲匿跡後,鄭秀文轉投[[華納唱片]]。11月推出首張在[[華納唱片]]的大碟《[[捨不得你]]》,讓鄭秀文踏上事業的高峰,人氣急升,此專輯的成功,不但在短短一星期輕易取得白金銷量(五萬張),更讓鄭秀文在當年各大頒獎禮獲得很好的成績,其中與大碟同名的主打《捨不得你》([[Panasonic]]電視廣告歌),更是紅透全港,勇奪多個金曲獎項,讓鄭秀文擠上一線天后的行列,風頭一時無兩。其中主打《男仕今天你很好》為四台推介No.1冠軍歌曲。順勢亦推出了3吋CD《[[捨不得你(珍藏版)]]》,收錄了《捨不得你(珍藏版)》及《迷城 (Black City)》,當中《迷城 (Black City)》從未收錄在其粵語大碟中。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