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邓颖超

增加 14,810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Officeholder |name = <span style="font-size:larger;">邓颖超</span> |original_name = |honorific-suffix = |image = Deng Yi…”
{{Infobox Officeholder
|name = <span style="font-size:larger;">邓颖超</span>
|original_name =
|honorific-suffix =
|image = Deng Yingchao.jpg
|imagesize = 200px
|smallimage =
|caption = 邓颖超
|term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
|office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term_start = 1983年6月
|term_end = 1988年4月
|vicechairman = [[杨静仁]]、[[王任重]]等
|vicepremier =
|deputy =
|chairman =
|premier =
|succeeding =
|predecessor = [[邓小平]]
|successor = [[李先念]]
|constituency =
|majority =
| 籍贯 = [[河南省]][[光山县]]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04|2|4}}([[光绪]]二十九年12月19日)
| birth_place = {{QIN}}[[广西]][[南宁]]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92|7|11|1904|2|4}}
| death_place = {{PRC}}[[北京市]][[北京醫院]]
| nationality ={{PRC}}
| spouse = {{marriage|[[周恩来]]|1925|1976|end=逝世}}
| party = {{CPC}}
| relations =
| children =
| residence =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
| alma_mater = 直隶女子师范学校
| occupation = 政治家、社会学家
| profession = [[教师]]
| religion =
| signature =
| website = [http://www.mzhoudeng.com/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 footnotes =
}}
'''邓颖超'''({{bd|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catIdx=D邓}}),曾化名'''邓玉爱'''、'''邓文淑''',[[河南省]][[光山县]]人,出生于[[广西]][[南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的妻子。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名誉主席,[[中纪委]]第二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她还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992年7月11日6時55分,在[[北京]]病逝。

==家庭背景==
邓颖超的父亲[[邓庭忠|邓廷忠]],字靖臣,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居河南省光山县城关镇,为钦点武翰林,任御前侍卫副将(由皇帝直接管理的高级别侍卫),入宫为慈禧光绪护驾,后钦命为广西左江[[南宁]]副将,曾对越南作战,八国联军事发后奉命回京委以重任护卫慈禧和光绪西徙西安,一路深得满清信任。1901年光绪帝回京后,提升其为广西南宁镇台,成为绿营军高级武官,位仅次于提督。

母亲[[杨振德]],出身官宦世家,从幼学习[[中医]]。在[[杨振德]]嫁给[[邓庭忠|邓廷忠]]的第三年里,生下女儿“邓文淑”(即“邓颖超”)。由于“重男轻女”,邓廷忠要将女儿送人,杨振德以死相逼。<ref>{{cite web|url=http://www.nnrb.com.cn/jrsd/200505/30/jrsd02.htm|title=南宁女儿——邓颖超|publisher=《南宁日报》网|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22130345/http://www.nnrb.com.cn/jrsd/200505/30/jrsd02.htm|archivedate=2006-06-22}}</ref>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同年邓廷忠死。杨振德独自抚养邓颖超,曾先后辗转[[广州]]、[[上海]]等地,最后居[[天津]]。

==早年经历==
在邓文淑考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今[[天津美术学院]])后,老师为她改名“邓颖斌”;但她自己又改为“邓颖超”。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时年15岁的邓颖超积极发动同学参加到这场爱国运动中;她和[[郭隆真]]、[[张若名]]等人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自任执委、兼讲演队队长;走上街头,宣传鼓励各界妇女参加运动。后来,她和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周恩來]]、[[馬駿]]等人组织了[[觉悟社]]。

1920年后,邓颖超先后在[[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北师大附小]]、[[天津]]“达仁女子小学”任教。1923年她和[[觉悟社]]社员[[李峙山]]成立“[[女星社]]”,继续从事妇女社会活动;还于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夏,邓颖超在[[南开大学]]暑期学校学习<ref>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马千里先生年谱. 天津历史资料(第10期).1981-04[2015-12-21]</ref>。次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出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

==和周恩来结合==
邓颖超和[[周恩来]]是在“五四运动”中相识的。两人在中学生涯分别就读女校([[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和男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同样有参与学校的[[话剧]]团,他们在话剧团内有份儿参与的话剧也同样有闹“角色性别脚色荒”(女校没男生饰演男角/男校没女生饰演女角),而他们的相貌条件又同样被认为适合饰演跟自己性别不同的角色,因此他们也同样在中学时期于话剧团内[[反串]]起来<ref>{{cite news|url=http://phtv.ifeng.com/program/jmcwq/200801/0123_1732_375132.shtml|title=《解码陈文茜》──陈文茜:周恩来是如何追求邓颖超的|publisher=鳳凰衛視|date=2008年1月23日|accessdate=2008年5月23日}}</ref><ref>{{cite news|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hAlfOTUGUvc|title=《解码陈文茜》──陈文茜:周恩来是如何追求邓颖超的|publisher=鳳凰衛視|date=2008年1月23日|accessdate=2008年5月23日}}</ref>。

在周恩来赴[[法国]]求学后,二人保持书信往来。直到1923年的某天,邓颖超收到周恩来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ref>{{cite web|url=http://tv.people.com.cn/GB/39805/42848/8614492.html|title=周恩来的求婚信:愿与邓颖超共上断头台|publisher=凤凰网}}</ref>这时,才确认了两人间的关系。两年后,在周恩来回国后不久,1925年8月8日,邓颖超和周恩来在广州结婚。

邓颖超和周恩来都不避讳地承认两人的结合首先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其次才是“一个屋檐下的伴侣”。<ref name="kkkkk"/>周恩来曾对家中晚辈说,当时自己在法国有一个女朋友,但是他觉得作为革命的终身伴侣,那个人不合适。<ref name="kkkkk">{{Cite journal zh|url=http://yesee.qianlong.com/3910/2006/01/09/1240@2961540.htm|title=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work=《三联生活周刊》}}{{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婚后不久,邓颖超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工作,她将孩子打掉了。一年后,她再次怀孕,临近生产时发现,胎儿过大而且难产,刚生下来就夭折了。此时,政治环境发生逆转,[[中国国民党]]开始对共產黨进行搜捕。邓颖超在母亲的陪同下,不得不离开广州。由于难产后得不到休息,身体损伤很大;后来,医生判定邓颖超很难再有怀孕的可能。建国后,著名[[妇产科]]大夫[[林巧稚]]曾建议她做[[输卵管]]疏通手术,以增加生育可能;但邓颖超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所以,她和周恩来一直没有子嗣<ref name="kkkkk"/>。但是,他们收养、照顾了很多中共党员的遗孤,其中包括在文革中惨死的[[孙维世]]、以及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等。

==从事活动==
===前期活動===
1925年,邓颖超来到广州后,出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当时[[中共中央]]鼓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ref>{{cite web|url=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2/70270/4764033.html|title=在国民党内工作|publisher=人民网}}</ref>,邓颖超也是其中之一。1926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八位中共党员进入国民党中央,其中就包括邓颖超和[[毛泽东]]等人。当时,邓颖超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并在[[中国国民党妇女部]]为部长[[何香凝]]担任秘书<ref>{{cite web|url=http://yesee.qianlong.com/3910/2006/01/09/1240@2961540_1.htm|title=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2)|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6030540/http://yesee.qianlong.com/3910/2006/01/09/1240@2961540_1.htm|archivedate=2008-09-26}}</ref>。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件]],许多中共分子被捕,邓颖超不得不拖着难产后还尚未恢复的病体,辗转寻找当时在[[上海]]的周恩来。

来到上海后,邓颖超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妇女委员会|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支部]]书记等职;和周恩来一起在上海工作。1928年,她还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领导人[[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后,邓颖超协助周恩来和中共机关度过了危险;两人又先后辗转到达了[[江西]][[瑞金]]。<ref name="">{{cite web|ur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feature/492295.htm|title=周恩来与邓颖超:永恒的战友之情伴侣之爱|author=姚金果|work=原载《中国妇女报》|date=2004年2月4日}}</ref>

1931年底,[[周恩来]]进入瑞金后即出任中共中央的重要职务。邓颖超半年后来到[[瑞金]],就主动淡出了领导层,默默支持周恩来工作。在瑞金期间,邓颖超历任[[中共中央局]][[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机关总支书记等职。1934年,她带病随部队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時期===
在到达[[陕北]]后,邓颖超又先后出任[[中央机要科]]科长、[[中央白区工作部]]秘书、[[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内政司法部秘书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邓颖超跟随周恩来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统战工作,并先后出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委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妇委书记等职。1938年1月,她当选“[[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同年3月,和[[沈钧儒]]、[[郭沫若]]、[[李德全]]等人共同倡议组建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并出任该会的常务理事;5月,参加起草了《[[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大纲]]》;6月,又和[[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出任“[[国民参政会]]”中共方面的参政员。

1943年7月回到[[延安]]后,邓颖超接受了“[[整风运动]]”的考验,曾在[[中央党校]]一部进行学习。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颖超和[[蔡畅]]、[[陈少敏]]作为仅有的三位女性,一起进入[[中共中央委员会]];并出任[[中共中央妇委]]副书记、兼[[解放区妇联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國共內戰時期===
[[抗战]]胜利后,邓颖超又作为中共唯一的女代表,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她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自1947年3月起,她历任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妇委代理书记等职。1949年6月,入选[[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委员,成为《[[共同纲领]]》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后来,受毛泽东、周恩来的委托,亲赴上海,邀请[[宋庆龄]]到[[北京]]参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File:1965-9_1965_邓颖超率队访问坦桑尼亚.jpg|thumb|right|1965年邓颖超率队访问坦桑尼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颖超先后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副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自[[中共八大]]以后,邓颖超一直是中共中央委员,但始终没有担任政府职务;直到1976年丈夫周恩来逝世后,才再次回到了中共的政治舞台。于当年12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被增补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1978年3月,连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邓颖超于当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出任刚恢复设立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并同时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不久,邓颖超利用早年和国民党方面的接触和联系、以及她在统战工作中的人脉和声望,全面出掌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并兼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1983年6月,八十岁时,邓颖超出任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此外,她还曾兼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三S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等职。1985年9月,邓颖超主动申请辞去了中共中央委员的职务;并在1988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一职任期届满后,离职休养。<ref>{{cite news|ur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356.htm|title=邓颖超|publisher=新华网|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21072025/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356.htm|archivedate=2008-03-21}}</ref>

==离世==
退休后,邓颖超身体逐渐衰弱;特别是1990年,因为感冒和肺炎,先后五次住进医院;1991年8月,开始出现肾衰,数度昏迷。1992年1月23日,身边工作人员以及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主任]]的[[温家宝]],在医院为邓颖超庆祝88岁生日。<ref>{{cite web|url=http://society.dbw.cn/system/2009/08/14/052059242_01.shtml|title=邓颖超临终前说的最后俩字竟是“李鹏”|author=赵炜}}</ref>

1992年7月11日的上午6时55分,邓颖超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88岁,火化後骨灰撒在之前拋撒[[周恩來]]骨灰的同一個地點。官方对她的评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德高望重的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ref>{{cite web|ur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31627/31629/2317194.html|title=邓颖超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publisher=人民网}}</ref>。

==参考文献==
17,6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