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戈登·布朗

增加 1,47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戈登·布朗'''
| 圖像 = [[File:666015.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p1.so.qhmsg.com/sdr/400__/t015e9b5531277a3266.jpg 原图链接]
[<ref>[http://roll.sohu.com/20120309/n337250229.shtml每年1000万未满18岁少女早婚 其中150万低于15岁(图) ]2012年03月09日</ref>]]
| 國籍 = 英國
| 别名 =
| 職業 = [[ 英国首相]]
| 知名原因 = 英国财政大臣(1997-2007年) 英国首相(2007-2010年)
}}
戈登·布朗,英国政治家,前首相兼前 [[ 财政大臣 ]] 。1951年2月20日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
布朗1968年加入 [[ 英国工党 ]] ,1982年获得 [[ 爱丁堡大学 ]] 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9年9月11日起任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临时委员会主席。2001年6月8日连任英国财政大臣。
托尼·布莱尔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 [[ 英国女王 ]] 递交辞呈辞去英国首相职务,布朗接任,入住 [[ 唐宁街10号 ]]
北京时间2010年5月12日凌晨,布朗宣布将立即向英国女王提出辞职,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卡梅伦出任新首相,结束了他3年的执政生涯。 [1] 2012年7月13日布朗被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 任命为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
2014年12月,布朗宣布不会参加2015年英国大选以寻求连任议员,表示将在大选后退出政坛。
==自办报纸==
11岁时,戈登和哥哥已经办起了一家报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苏格兰唯一一家出售后用来帮助非洲难民的报纸,展示了他的前卫政治理念。报纸有10个版,每期用复印机印制几百份,一开始每份3便士,后来提价到6便士。办这份报纸也是受到了他父亲布道的启迪。这份报纸成为一份讨论英国政治理念的媒体,从中甚至还可以看到布朗今天政治理念的影子。报纸曾经采访到美国的宇航员,还成功预言 [[ 麦克米伦 ]] 的辞职以及 [[ 威尔逊 ]] 的上任。
这份报纸最大的成就是独家采访了美国宇航员 [[ 约翰·格伦 ]] ,那是1963年。当时布朗写信给美国宇航局,信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美国首次太空探索的问题。曾经绕着地球转过三圈的格伦给12岁的布朗回了信做出解答,让布朗的哥哥吃惊不已,"他就是这么有信心。"
在刊发"太空采访问答"的同一期报纸上,布朗发表了一篇前卫的政治预言。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布朗在文章中写道,"现在,许多人都觉得哈罗德·麦克米伦以其69岁高龄已经无法胜任首相这一重要的职务了。人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年轻后来人比如 [[ 哈罗德·威尔逊 ]] 以及爱德华·希思。"不久之后,麦克米伦就在病床上辞职;一年之内,威尔逊继任首相,希思成为保守党领袖。
===热爱政治===
12岁时,他已经开始向邻居的信箱里发放工党的宣传单与竞选小册子。
那一年, [[ 肯尼迪 ]] 遇刺时,他的大部分同学都还一头雾水,他却被这个消息弄得差点崩溃。他的一个朋友说,"布朗认为肯尼迪代表着未来,他无法相信未来就这样被毁了。他感到震惊和晕眩,不停地说,'我真不敢相信'。"
===左眼失明===
布朗爱好十分广泛,他喜欢运动,又擅于拉小提琴。15岁的他就和17、18岁的大孩子一起奔跑在橄榄球赛场上;他的网球打得也好。
在高中时期快要进入爱丁堡大学时,他一次与中学的老师们打橄榄球比赛,不幸出现事故,导致左眼视网膜脱落。经过手术后,他左眼的视网膜被摘除了,然后又做了三次手术均以失败告终,左眼彻底失明。[1] 
他已故父亲当时在教会里布道时说:"我们对光明的需求",这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几乎失明的儿子衷心的寄语。"失明当然是人一生中最痛苦的缺陷,失去光明的人对光明有着更强烈的渴望。"说这话的时候,戈登左眼已经失明,右眼也出现了症状,右眼的视力急剧下降。之后就在黑暗中度过了几个月,经过检查和治疗保住了右眼视力。眼睛受伤的黑暗经历让布朗更加坚定地做事,因为他总怕自己的右眼也会看不见东西。
===求学经历===
[[File:665003.jpg|缩略图|左|300px|[http://www.huaxia.com/xw/tpxw/images/2010/09/29/708667.jpg 原图链接]
[<ref>[http://group.baike.com/unknown/bbs/JRQNBCFgWA1hbAklP.html揭秘:领导人着装背后的秘密 ]2010-09-29</ref>]]
16岁戈登·布朗以全优成绩考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历史,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还在上大学时,他就对政治情有独钟,20来岁写出了有关工党社会主义运动的论文,在苏格兰历史上创了个第一。
16岁戈登·布朗以全优成绩考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历史,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还在上大学时,他就对政治情有独钟,20来岁写出了有关工党社会主义运动的论文,在苏格兰历史上创了个第一。 他在大学里负责编辑学生杂志,并在里边披露了所在大学对种族隔离前的南非进行的投资行为。那以后,他成了史上第二位"学生校长"以及校董会主席,其地位仅次于 [[ 爱丁堡公爵 ]] 。那时他21岁,在大学里是所有女生的偶像,发起诸多社会活动时已经有了一个热情似火的女生政治"啦啦队"在后边支持,号称为"布朗甜心"。与她们相比,"布莱尔宝贝"只能算是后起之秀了。
当学生校长时,经过与当局激烈的争取,他赢得了主持校董会的权利,这可是大学的管理机构。他还要求看到所有学校管理人员领取的费用及津贴清单,确保不会铺张浪费。在与学校领导争论问题时,他毫不畏惧,坚定如一。布莱尔在牛津抱着吉他玩得不可开交时,布朗却正在公堂上与爱丁堡当局据理力争,并最终获胜。
毕业后,布朗先在爱丁堡大学和 [[ 格拉斯哥工学院 ]] 任教,后又到苏格兰电视台当起了记者。也许是从小就有政治激情,做老师、当记者都不能让他安分。1979年,只有28岁的布朗一头扎进了议员选举,可惜遭遇保守党方面的强手而失败。时过4年,他从头再来,再次竞选议员并获成功。
在进入国会之前,戈登·布朗已颇俱声望:他在学生时期就被选为爱丁堡大学名誉校长(Rector)和大学法庭的主席,并编辑了苏格兰红皮书。作为苏格兰电视台记者之前,他在母校和 [[ 喀里多尼亚大学]](Caledonian University)授课。1986年,他撰写了一部独立工党政治家 [[ 詹姆斯·麦克斯顿]](James Maxton)的传记。
==成立家庭==
戈登·布朗在4年追求之后,于2000年8月3日同 [[ 莎拉·麦考利 ]] 在他法夫北Queensferry的家成婚。布朗夫人是公共关系主管。2001年12月28日他们的早产女儿詹妮弗·简出生。次年1月8日詹妮弗·简死亡。他们第二个孩子,儿子约翰诞生于2003年10月17日。次子詹姆斯·布朗于2006年出生。
==出任首相==
布朗好像与布莱尔总有说不清的缘分。他比布莱尔长两岁,同年进入英国下议院,同用一间办公室,同样是工党的希望之星。也许是运气,抑或是才气之故,布莱尔总胜他一筹。
1994年,工党领袖 [[ 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心脏病发去世,两人竞争,布朗输了,1997年大选,布朗也只能辅助 [[ 布莱尔 ]] 夺下首相大印。得以安慰的是,在布莱尔成为英最年轻首相的同时,布朗也搬进紧邻首相府的唐宁街11号,做起了英国经济的大管家--财政大臣。托尼·布莱尔与戈登·布朗做成一项政治交易,由布莱尔担任工党领袖即未来工党政府首相,而布朗则担任未来工党政府的财政大臣,布莱尔将在适当时机卸任,并由戈登·布朗继任工党领袖和首相职务。在2005年英国大选中,作为苏格兰Kirkcaldy和Cowdenbeath选区候选人成功当选。"更美好、更公平"是布朗的竞选口号,他提出公仆政府,政府服务于人民的想法。
戈登·布朗在刚刚上任成为财政大臣之后,在这仅次于首相的重要位置上,一干就是10年,不仅创下150年来担任财政大臣一职时间最长的纪录,而且协助布莱尔打造了"新工党",全力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1997年让 [[ 英格兰银行 ]] 拥有了独立决定利率的权力,英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胀、低失业率、低利率和高增长的奇迹。[6] <ref>[http://roll.sohu.com/20120309/n337250229.shtml每年1000万未满18岁少女早婚 其中150万低于15岁(图) ]2012年03月09日</ref> 在经济领域的才华得到公认,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他出人意料地赋予英格兰银行(The Bank of England)独立制定利息基本利率(Base rate of interest)的权力和责任,从而使其控制货币政策。他对英国经济所做出了两大杰出贡献。首先,他给予英国中央银行"独立操作"的权限。其次,没有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系。2007年6月27日,托尼·布莱尔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辞去英国首相职务,由当时身为财政大臣戈登·布朗接任。由于戈登·布朗是议会多数党领袖,他可以在不经过选举的情况下成为英国首相。入主唐宁街10号。<ref>[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8215/31552/31558/2315774.html戈登·布朗:英国财政大臣 ] .人民网 . 2013-12-20</ref>
2007年6月27日,托尼·布莱尔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辞去英国首相职务,由当时身为财政大臣戈登·布朗接任。由于戈登·布朗是议会多数党领袖,他可以在不经过选举的情况下成为英国首相。入主唐宁街10号。[2]
==宣布辞职==
使布朗与工党支持率不断下降,2010年5月6日,工党在大选中落败。
2010年5月11日,43岁的英国保守党领袖 [[ 卡梅伦 ]] 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宣布就任英国首相,成为了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的政府首脑。
在卡梅伦就任的稍早时刻,布朗在首相府唐宁街10号外,宣布辞去首相一职,并前往白金汉宫向女王递交了辞呈,在英国执政了13年的工党正式下台。
布朗在宣布辞职时表示,担任首相一职让自己了解到人性中最优秀的一面,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脆弱之处。他说,在自己执政期间,英国遭遇了诸多挑战。在面对诸如金融危机这样的困难时,自己总是尽全力为英国的国家利益及人民的利益服务。布朗表示,自己为能以首相的身份为国家服务而感到荣幸,他还对英国新首相送上了祝福。[3] 布朗当天还同时宣布即刻辞去工党党魁一职,工党在2010年9月底党大会前,选出 [[ 爱德华·米利班德 ]] 出任新党魁。
布朗领导的工党在6号举行的英国议会选举中输给了保守党,成为议会第二大党。由于没有一个党派能够以绝对多数的优势组阁,工党曾与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商讨组成联合政府。但在经过十多个小时的磋商后,双方并未就联合组阁达成协议。
===出任特使===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 [[ 马丁·内西尔基 ]] 在2012年7月13日午间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潘基文秘书长任命英国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weib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 。ref>[4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07-17/4037290.shtml潘基文任命英前首相布朗为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 .中国新闻网 ]2012-07-18</ref>
===反对分裂===
戈登·布朗是坚定的反独者,他此前曾多次劝告苏格兰人不要投票脱离英国。2014年4月22日首次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警告,如果苏格兰在同年9月18日的公投中决定从英国独立,分离的代价将包括10亿英镑(17亿美元)的养老金和福利系统负担。
2014年9月17日,布朗发表讲话,称他反对 [[ 苏格兰独立 ]] 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的孩子们"与"苏格兰的孩子们"。
2014年9月18日,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前往苏格兰独立公投投票站,投下他的一票。
===内政===
他更加重视民主政治,更加强调议会的权限应该得到加强,应该约束首相,尤其是 [[ 布莱尔 ]] 犯了错误,他深刻地吸取这个教训,他强调是的是一种民主政治而不是所谓个人的经营政治。<ref>[http://news.cctv.com/special/C17274/01/20070625/107697.shtml[7今日关注]布朗上任--英国外交政策向何处去? .CCTV.com ]2013-12-24</ref>
===外交===
布朗在英国广播公司的专访中表示, "英国首相与美国总统保持好的关系符合国家利益",这完全显示布朗已排除不再与美国总统布什保持紧密关系的建议。他放弃了布莱尔的"总统风格",将重大事务,例如参战等的决策权重新交给国会。
虽然英美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变,但布朗以布莱尔为前车之鉴,考虑英国公众的感受,与美国既保持关系,又保持距离。而且,前任的布莱尔与美国总统 [[ 布什 ]] 关系密切,经常被批评其为美国的"小跟班",布朗在任期内摆脱了那些布莱尔留下的负面政治遗产,改变民众的不良印象。<ref>[5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2560?archive布朗:有缺陷的政治巨人. FT中文网]2013-12-20</ref>
==财政成就==
戈登·布朗认为:世界上有两种财政部长,一种是失败者,另一种是及时退出者。财政部长的更替非常频繁。而布朗却非常成功的坚持了十年之久。自从 [[ 尼古拉斯.范西塔特]](1813年~1823年任英国财政部长)以来,还没有任何一届英国财长能像布朗这样,持续如此长的任期。但是,布朗先生的成就不光是其任期持久,更在于他对英国经济所做出了两大杰出贡献。<ref>[http://jingji.cntv.cn/special/bulang/mxe/index.shtml[6领导者]专访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央视网 ]2013-12-20</ref>
===给予英国中央银行"独立操作"的权限===
此项措施于1997年实施以来,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非常成功。过去10年里,英国的零售物价指数是2.6%;早前10年,零售物价指数是4.6%;再早前10年,这个指数高达9.5%。时间序列已经明示了英国经济的进步。
这样的进步,终止了高昂且不稳定的通货膨胀及其附带的巨大社会成本。高额通胀的强大破坏力,既阻碍长期商业规划与投资,也增加商业风险以及借贷成本,而成功地遏制高额通货膨胀,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市场经济。<ref>[7http://news.cctv.com/special/C17274/01/20070625/107697.shtml[今日关注]布朗上任--英国外交政策向何处去? .CCTV.com ]2013-12-24</ref>
===不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系===
黄金法则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弹性,因为这一法则关注的是经济周期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分年度的考评方式。欧盟的"稳定增长公约(SGP)"规定,在每一个单独的年份中,财政赤字不能超过3%。这样一来,欧盟成员国政府无法在经济萧条期时,通过夸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避免导致这些国家很难迅速恢复经济。
戈登·布朗的政策:宏观经济上的稳定,以及一系列微观经济措施的颁行,比如给予就业者的税收减免,促成了英国经济比较充分就业的局面。<ref>[8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3061?archive审时度势的英国财政政策 .FT中文网] 2013-12-20</ref>
==家庭成员==
===燃起希望===
当他左眼失明时,整天闷闷不乐,哥哥非常为他着急,总想着办法让他开心。一天哥哥叫 ''' 布朗 ''' 去打猎,布朗不愿意去,哥哥好言相扶,他才肯去。兄弟俩到了一个小山头,哥哥说:"看远处的那棵树,咱们比比看谁能打中。"布朗认为自己眼睛看不清,打不中。哥哥先打了一枪,没打中,然后让布朗打,他握着枪,瞄准了好半天,哥哥叫他别紧张,一定能打中,一枪打出去,正好打到那颗树上,哥哥走上前对他说:"知道为什么我打不中你却能打中吗?因为你有一只眼睛看不见,而射击只要一只眼睛,这就是你的优势。"哥哥的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布朗的一生,从此他不再是闷闷不乐的小男孩了。
===助人为己任===
布朗还曾经向杂志透露,他的内衣是从英国老牌百货商店马莎买的;他的音乐闹钟里放的是英国青年摇滚乐队北极猴子的光碟--不过他后来澄清说杂志报道有误。
布朗说自己有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是英国电视歌手真人秀"未知因素(X-Factor)"节目的爱好者。 他还透露说,他的妻子觉得,如果有人要在电影中扮演他的话,最佳人选只能是好莱坞影星 [[ 乔治·克鲁尼 ]]
===喜爱中餐===
===传记评价===
《戈登·布朗: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英] 贝克特著):
在英国,人们总是把"不苟言笑"一词与"苏格兰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公众对戈登·布朗的看法与事实大相径庭的原因。私下里的布朗幽默风趣、学识渊博、风度翩翩;嗓音轻柔悦耳,极富磁性,笑起来那声音如泉水汨汩作响,甚是欢快。
===公众评价===
英国前首相 ''' 戈登·布朗 ''''''粗体文字''' 被英国历史学家评为战后倒数第三差的首相。
超过100名历史学家投票对英国战后12名首相进行了评价。专家们认为虽然布朗在应对银行业危机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他留下的巨额债务问题是个败笔。
布朗的演讲,其遣词用句方面,很值得人们反复揣摩,许多细节用词很准确、很精妙。
而布朗2005、2006年的预算报告书虽然篇幅颇长,但其语言却堪称精练,几乎每段就一句话,每一句话没有一点儿拖泥带水、故弄玄虚。[9]
==参考资料==
1,4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