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蔡威廉

移除 971 位元組, 5 年前
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
===可以一鸣 却不慕虚名===
从1927年冬回国后首次开笔,即为新婚嫂夫人作油画肖像始,至临终前产后未病前数小时,在床头白壁上以铅笔作新生儿之肖像,是为其绝笔止,蔡威廉短暂的艺术创作生涯以作肖像画始,又以作肖像画终,显示了一道自我圆合的轨迹。不足12年间,她画了一批肖像画和自画像,以此形成自己的艺术格局。192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上,她初露锋芒,以结构劲健、神形兼备的数幅自画像和肖像画独树一帜。有论者称她的自画像:“侧面斜视者似无求于世,玉立正视者若有渺茫之幻想”,是画者“内心片时之形象而凝定于画幅之中”。作于1930年的自画像,“采佛像色线之旋律,颇具别致。日本斋藤教授称为得东方之古意”。用画佛像的色彩、线条和笔法作自画像,清高、圣洁的精神气息溢然:“此时氏(指蔡威廉)之画法以气胜,重形线近乎雕刻,而以表现性灵为极致。”蔡威廉肖像画既追求“形”似—形象结实精确,更追求“神”似以表现人物瞬间心理情绪和思想精神为要旨,后者是她更为自觉的追求。她的学生称:蔡先生的“画风受后期印象派影响,既有摩里沙大胆概括掌握形象的能力,又有罗兰珊画风中的抒情气质,用色用笔鲜明强烈,挥写自如,充满激情而有个性。<ref> {{cite news | url =http://collection.sina.com.cn/cqyw/20111226/105950231.shtml | title =民国女性的自我描摹 | author =姚玳玫 | date =2011-12-26 | publisher =collection.sina.com.cn | accessdate =2019-04-12}}</ref>”
蔡威廉非常崇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相信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曾立志要成为中国的达·芬奇。她努力把西方现代派精神化入自己的创作之中,画风接近法国后印象派<ref>[https://news.artron.net/20130322/n428890.html 自我画像:蔡威廉与她的画作]</ref>。蔡威廉的画风粗放、结实、有力,稍为接近后期印象派,略有变形,在女性画家中与[[潘玉良]]同属一种阳刚类型。擅长肖像,兼事风景。肖像方面,她为音乐家[[李树化]]、作家[[丁玲]]以及自己都画过出色的肖像,还画过《秋瑾绍兴就义图》、《天河会》(1931年)等人物群像的大幅油画。前者被国民党政府收藏,后者则取材神话故事,表现仙女们在银河沐浴戏要, “笔触轻松,色调明快,气氛欢乐,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幻想精神。构思是大胆而新颖的,它与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一脉相承,体现着作者对妇女自由、个性解放的期望与追求。当时有的论者把她当作考察中国西画肖像的代表来论述肖像艺术的演变"。她的肖像既有简洁新颖的形式,又有稳健沉着的结构,还擅长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ref name="刘新1996">{{cite book|author=刘新|title=中国油画百年图史, 1840-1949|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skyAQAAIAAJ|year=1996|publisher=广西美朮出版社}}</ref>。
===可以一鸣 却不慕虚名===
在蔡威廉离世前的1936年,她在南京福昌饭店画的一幅《奥地利跳舞女郎》,就被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高价订购,作为送给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重礼。原因倒不是她是蔡家千金,而是这位年纪轻轻的女教授,在首届全国美展上,和另一位女画家潘玉良展出的画幅,皆一鸣惊人。蔡威廉的丈夫深谙妻子的画风,在林文铮教授写的《蔡威廉画记》中,他写道:“她对艺术有自己的见解,并不盲从;个性倔强,不以业师之作风为模范,而欲探索古画之真谛,且好古不滥。留比三年,终不受佛兰德受画宗吕班斯(即吕本斯)之影响,盖嫌其肉重于灵,华胜于实。 此时志趣已集中于意大利佛罗朗斯派,推崇文西、波蒂哲利、米克郎诸大师神形兼备之画风。<ref>[http://www.fcgsnews.com/news/lswh/2014-10-15/61681.shtml 蔡威廉和她的《异国忆想》]</ref>”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GCm3np048
|alignment=left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