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蒙·拉特尔

增加 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西蒙·拉特尔</big>''',(1955年1月19日-)西蒙·拉特尔爵士(Sir Simon Rattle,又译:赛门·拉图、西门·勒图、西蒙·拉特)生于英国利物浦,7岁就看懂[[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总谱。目前世界上炙手可热的指挥家,[[柏林]]爱乐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在他超过60款的录音当中,有很多明盘:如和[[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合作的[[贝多芬]]的全套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但他的代表录音则是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合作的[[马勒]]第八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和[[柏林爱乐]]合作的未完成的马勒第十交响曲。整整25 年,拉特尔一直在全力把德瑞克·库克的马勒第十交响曲带给世人。<ref>[https://baike.sogou.com/v22459423.htm?fromTitle=%E8%A5%BF%E8%92%99+%E6%8B%89%E7%89%B9 搜狗]</ref>
== 指挥经历 ==
80年代,拉特尔曾多次率领CBSO出外演出,1982年在[[欧洲]]、1987年在[[日本]]、1988年在[[美国]]、1989年在欧洲等,极为成功,蜚声国际乐坛。除CBSO之外,拉特尔指挥过不少国际著名乐团,如[[鹿特丹]]爱乐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三藩市]]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等。在歌剧方面,他曾指挥格兰特堡歌剧团演出 [[ 莫扎特 ]] 《费加罗的婚礼》、格什温《波吉与贝丝》;指挥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出 [[ 扬纳切克 ]] 《狡猾的小狐狸》、莫扎特《女人心》;指挥英国国家歌剧院演出亚纳切克《扬奴花》;指挥洛杉矶歌剧团演出贝尔格《沃采克》等。<ref>[http://www.baike.com/wiki/%E8%A5%BF%E8%92%99%C2%B7%E6%8B%89%E7%89%B9 小百科]</ref>
== 获奖记录 ==
'''经过柏林爱乐乐团全体成员的秘密投票结果,2002年阿巴多任期满后,拉特尔接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坐上世界乐坛的头把交椅''' <br>
1997年,获得BBC音乐杂志的杰出成就奖,同年被皇家艺术协会授予阿尔伯特奖章;<br>
1999年,被南岸演艺颁奖委员会授予杰出成就奖;<br>
2001年,荣获[[奥地利 ]] 科学与艺术十字勋章.<br>
== 职业生涯 ==
== 人物轶事 ==
卡拉扬产生去意的时候,曾相中一个叫西蒙·拉特尔的英国指挥。眼看距乐坛的“世界屋脊”一步之遥,拉特尔竟婉拒“天下第一团”,给出的理由是要对音乐的研究再作提高,令世界乐坛为之哗然。英国《太阳报》以“拉特尔没有能力,给英国人民丢脸”为题,重炮轰击这个“捧不起”的家伙。但拉特尔不管什么“丢脸”,笃信“面包”会有的,继续他“十年磨一剑”。交响乐“皇冠的皇冠”再度眷顾他的头上,2002年阿巴多卸任艺术总监,“准备好了”的西蒙·拉特尔,接下“世界第一棒”,成为120年历史的柏林爱乐第六任常任指挥和艺术总监。在同年6月的一次演出结束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对拉特尔点头说:“你的两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你是英国人民的骄傲。”卡特在30来岁时曾说:“只有到60岁,才能胜任这个指挥。”许多人认为他当年拒绝柏林爱乐是个“托词”,更多人后来明白那是拉特尔对“指挥”的认知。拉特尔19岁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做学生时,获得约翰·普雷尔指挥大赛一等奖。拉特尔1977年首度参加世界著名的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指挥[[亚纳切克 ]] 的歌剧《狡猾的小狐狸》,演出获得广泛好评。1980年,拉特尔接棒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这18年成为拉特尔值得骄傲的灿烂一页,他将一个无人问津的“老团”,调教成能吸引那些不进音乐厅的人“走进来,听进去”。拉特尔1987年首度携手柏林爱乐,指挥马勒的《第六交响曲》。他将那次经历描绘成“来自地球深处的声音,仿佛你从树根下挖掘一样,而不只是折断的树枝。”拉特尔于1999年6月被指定为柏林爱乐音乐总监的候选人。在“考察期”结束时,柏林爱乐全体演奏员以无记名的方式,将拉特尔推上了“天下第一棒”交椅。
<ref>[http://www.baike.com/wiki/%E8%A5%BF%E8%92%99%C2%B7%E6%8B%89%E7%89%B9 小百科]</ref>
== 相关唱片 ==
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