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3,60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big>'''
|-
|<center><img src= 图片地址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hufa.supfree.net%2Fl%2F93667.gif&refer=http%3A%2F%2Fshufa.supfree.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4509753&t=6faf94d4a73ac6b30c9153a7db4944b5 width="300"></center><small>[ 图片网址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hufa.supfree.net%2Fl%2F93667.gif&refer=http%3A%2F%2Fshufa.supfree.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4509753&t=6faf94d4a73ac6b30c9153a7db4944b5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耆是一个汉字,读音qí,[[意思]]是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出自《释名·释长幼》、《庄子·齐物论》、《周礼·秋官·大行人》、《礼记·曲礼》、《诗·鲁颂·閟宫》。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读音;
 
意思;
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出处;
《释名·释长幼》、《庄子·齐物论》等
 
类型;
汉字
 
组词;
耆艾
==汉字释义==
 
耆,老也。--《说文》[1]
 
六十曰耆。--《礼记·曲礼》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耆耋好礼。--《礼记·射仪》
 
俾尔耆而艾。--《诗·鲁颂·閟宫》
 
〈形〉强横的。
 
耆,强也。--《广雅》
 
〈名〉
师长,长者。
 
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释名·释长幼》
 
〈动〉
通"嗜"(shì)。爱好。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耆欲不同。--《周礼·秋官·大行人》
 
鸱鸮耆鼠。--《庄子·齐物论》
==常用词组==
耆艾:老人的通称。
 
耆耇:老年人。耇为九十岁。
 
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耆民:年高有德之民。
 
耆儒:年高博学的读书人。
 
耆寿耇老:长寿老人。
 
耆帅:强横跋扈,作乱造反的将帅。
 
耆硕:年高有德的人。
 
耆叟:老叟。
 
耆宿: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例:耆宿大贤,多见废弁。(《后汉书·樊儵传》)
 
耆彦:年高望重的人。
 
耆英:年高硕德者。
 
黄耆:同黄芪,《本草纲目》中有所记载。
 
耆卿:指柳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渠脂切《集韵》《韵会》渠伊切《正韵》渠宜切,$音祁。《说文》老也。《尔雅·释诂》耆,长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疏》耆,至也,至老之境也。《释名》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
 
又《周语》耆艾修之。《注》耆艾,师傅也。
 
又《左传·昭二十三年》不懦不耆。《注》耆,强也。
 
又官名。《周礼·秋官》伊耆氏。《注》伊耆,古王者号,始为蜡,以息老物,此主王者之齿杖,后王识伊耆氏之旧德,而以名官与。今姓有伊耆氏。
 
又国名。《史记·周本纪》明年,败耆国。《注》卽黎国也。
 
又《史记·匈奴传》匈奴谓贤曰屠耆。
 
又《前汉·扬雄传》兖鋋瘢耆,金镞淫夷者数十万人。《注》瘢耆,马脊创瘢处也。
 
又《集韵》轸视切,音旨。致也。通作厎。《诗·周颂》耆定尔功。《传》耆,致也。《左传·宣十二年》耆,昧也。《注》耆,致也。致讨於昧。
又《集韵》时利切,音视。嗜亦作耆。《礼·月令》节耆欲定心气。<ref>[ 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8%80%86 耆],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20,8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