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柯达公司

增加 9,450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enter><img src= 图片地址 https://p1.ssl.qhimg.com/t01ec75cf835fbaa173.jpg width="300"></center><small>[ 图片网址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68131&sid=5880794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柯达公司'''(Kodak)是一间大型跨国摄影器材公司,全称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柯达。前身是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和商人亨利·斯壮在1881年建立的“伊斯曼干版公司”(Eastman Dry Plate Company),后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遂改名。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罗彻斯特。2012年1月,柯达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ref>[http://www.guoxuedashi.com/chengyu/36217w.html 亚人] 儿童故事之家</ref>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参考来源 ==主要从事传统和数码影像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业务多元化,涵盖传统卤化银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各方面。。<ref>[https://www.doc88.com/p-6993130905413.html?r=1      柯达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道客巴巴</ref>
== 参考来源 品牌标示 ==
柯达的成功离不开它强有力的品牌"柯达"。柯达相机诞生之日,伊斯曼就选中了这个名字。他认为"K"是一个幸运的字母,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字母在世界任何国家发音都相同。今天,"柯达"连同它那黄底红字的标志在全世界已家喻户晓,这除了证明了伊斯曼的判断外,与柯达公司建立品牌忠诚的持续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 柯达建立品牌忠诚的努力之一是经常举办或赞助一些摄影大赛或文体活动。1897年,柯达举办了一次业余摄影大赛, 考来源 ==加者达25,000人之众。1904年,柯达又发起了一次旅游柯达摄影展,展出了41幅摄影作品。192O年,柯达在美国许多公路两旁的风景点竖起了写有"前面有风景"的路标提醒开车的人注意安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柯达一直垄断着世界体育大赛的胶卷专售权。
柯达建立品牌忠诚的另一着眼点在于建立清晰而有力的[[品牌]]识别。柯达的品牌识别可以总结为两个词:简单(主要针对产品特征而言)、家庭(主要通过营销沟通和视觉形象来传播)。20世纪初,柯达推出了两个重要人物来代表[[产品]],即男孩布朗尼(Brownie)和女孩柯达(Kodak)。两个人物形象不仅代表着产品容易操作(因为连小孩都可以操作),而且与孩子和家庭联系起来。柯达早期广告多表现有孩子、狗和朋友的家庭场景,而且多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易于拍摄到的镜头。30年代,人们常可以从[[电台]]上收听到"柯达时刻"的特别节目,节目主要是描述一些家庭影集。1967年柯达的一则广告获了奖。广告内容是:一对60多岁的夫妇在整理阁楼时发现了一些旧时的照片,有的是20来岁,正值青春年少;有的是[[结婚]]、度蜜月、生第一个孩子时的照片,还有的是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照片。结尾时,是这位女人,确切地说已是一位老奶奶,正在用立即自动相机为刚出生的孙子拍照。柯达正是通过宣传这一幕幕难忘的时刻来打动消费者的心弦。"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中,这些广告语深深刻进了消费者的脑海,使消费者自然而然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一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消费者对柯达的忠诚还来自柯达面临逆境时仍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如:1964年柯达推出的"立即自动"相机在进入市场仅一年之后就占领了自动相机市场的1/3的份额,但是拍立得公司却抢先一步取得了专利权并警告柯达公司退出市场。这对柯达来说,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但是柯达在深受损失的同时不忘消费者利益。它宣布:邀请[[消费者]]返还立即自动相机,每返还一架可以换取一架柯达光盘相机和胶卷,或者价值50美元的一件其它柯达产品,或者一只柯达股票。柯达用这种方法,在推销光盘相机的同时,加强了与消费者的联系,巩固了消费者对柯达的忠诚。
 
== 创始历程 ==
 
该公司前身为“伊士曼公司”,后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遂改名。乔治·伊士曼在被人问及此事时回答说:“从语言学上说,‘Kodak’这个词就像婴儿说的第一个‘goo’一样毫无意义——简洁、突兀、甚至有点粗鲁,字面上两端都由坚定不妥协的辅音字母截断,听起来就像你面前的相机快门声一样干脆。这就是最好的名字!”该款相机获得巨大成功,“柯达”这个词由此被加入到公司的名称中。
 
'''主要业务'''
 
柯达公司有以下几大业务领域:公司设有四个业务部门:摄影事业部,医疗影像部,商业影像部和元器件事业部。
 
柯达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
 
'''摄影'''
 
为大众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和电影摄影师提供数码和传统产品及服务。
 
'''医疗影像'''
 
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传统和数字影像获取、存储和输出产品及服务。
 
'''商业影像'''
 
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影像获取、输出和存储产品及服务。
 
'''元器件'''
 
为原始设备生产商(OEM)提供光学元件和感光[[芯片]];以及显示器—设计和制造世界领先的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屏以及其它特殊材料。
 
== 柯达危机 ==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但是到2000年,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产伊士曼柯达公司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2000-2003年柯达各部门销售利润报告,尽管柯达各部门从2000-2003年的销售业绩只是微小波动,但销售利润下降却十分明显,尤其是影像部门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71%! 在拍照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昔日影像王国的辉煌也似乎随着胶卷的失宠,而不复存在。
 
'''危机原因'''
 
1、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
 
2、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3、短视的战略联盟,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柯达经营战略中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被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竞争者与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技术市场竞争激烈,电子技术领先周期缩短,进入细分市场领域的增加,国际级竞争对手增加,在数字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领域中遭遇如: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大公司的激烈竞争。
 
'''申请破产保护'''
 
2011年9月30日,伊士曼柯达公司遭遇破产传言打击,股价跌破1美元 。
 
2012年1月19日,柯达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 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拍卖专利'''
 
2012年8月7日,外媒消息,[[谷歌]]与苹果已分别联手合作伙伴组成财团递交首轮竞拍价——以1.5亿美元至2.5亿美元的低价竞购柯达拥有22亿~26亿美元潜在价值的上千项专利。
 
柯达准备拍卖的1100项专利分为两大类:一类与捕捉、处理相机、[[智能手机]]、平板图像有关;另一类与存储、分析图像有关。这些专利在一年前就已待价而沽,但在柯达财务危机曝光后,拍卖未获成功.
 
柯达11月13日宣布,已与债权人达成了规模为7.93亿美元的“专利换贷款”协议,此外,该公司在坚持推进大规模重组方案,计划于2013年走出破产保护困境。
 
'''退出破产保护状态'''
 
2013年1月,公司于2012年1月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2013年3月2日消息,柯达宣布,已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将有望于今年年中退出破产保护状态。作为有望于4月提交的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柯达及其债权人还将聘请猎头公司确定新的董事人选。在融资完成后,现有董事会还计划任命一名额外的独立董事。这位董事在柯达退出破产保护状态后将继续为董事会服务。
 
2013年8月20日,美国破产法官艾伦·格罗珀(Allan Gropper)批准了柯达脱离破产保护的方案。柯达CEO安东尼奥·佩雷兹(Antonio Perez)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获法院批准后,公司将很快会正式脱离破产,重回影像市场,不过公司规模会比以前更小。
== 参考来源 ==
[[Category:480 商業總論]]
22,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