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纪传体

增加 1,026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分类 增加图片
[[File:司马迁1.jpg|缩略图|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本纪|纪]]」,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称「[[列传|传]]」,列国诸侯称「[[世家]]」或「[[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 (文体)|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本纪|纪]]」,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称「[[列传|传]]」,列国诸侯称「[[世家]]」或「[[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 (文体)|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纪传体体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ref>[[郑樵]]《通志考》</ref>。   而朝鲜的《[[三国史记]]》《[[高丽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 体例 ==
=== 纪 ===
'''本纪'''简称'''纪''',按年月记一国大事,详述帝王兴废,为全书的总纲,是以编年体的方法记事,为帝王的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稚]]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File:史记序1.jpg|缩略图|左|纪传体: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者,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为实质的[[国家元首]]。之后的史书从陈寿《三国志》开始,开国皇帝的先祖及后来即位为皇帝,但其父为藩王的人物也被列入本纪,少数如《魏书》、《金史》、《秦史》,叙述帝王称帝前的先祖时,取古《尚书》世纪名,称「'''世纪'''」。
=== 传 ===
'''世家'''始见于《史记》,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其叙事方法,大体与本纪相同,即以编年之体记载列国诸侯之事。因为「王侯开国,子孙世袭」而名。后人总结为「公侯传国则为世家」(《[[后汉书]]·班彪传》),「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盖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刘知几]]《[[史通]]》),「世家以纪侯国」([[赵翼]]《[[廿二史札记]]》)。
《汉书》之后多数史著取消《世家》改为《列传》,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传》者,传一人之生平也;王侯开国,子孙世袭,故称《世家》。今改作《传》,而其子孙嗣爵者,又不能不附其后,究非体矣。」([[赵翼]]《廿二史札记》)所以《世家》一体,后代史书也屡屡採用,有[[欧阳修]]《[[新五代史]]》撰有《世家》10卷,《宋史》有《世家》6卷。   有的虽改名目,其体例依然,如《[[东观汉记]]》、《[[晋书]]》、《[[西魏书]]》、《[[十国春秋]]》、《[[西夏书]]》之“'''载记'''”、《[[辽史]]》之“'''外记'''”,《[[西夏书]]》叙其[[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先祖之“'''世记'''”。清代[[王鸣盛]]曾言:「考《世家》之名,《晋书》改称《载记》,要皆不过小小立异,大指总在司马氏牢笼中」(《十七史商榷》)。可见《世家》一体的重要影响。
=== 志 ===
{{reflist}}
=== 参考 ===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文力印书馆
*杨家骆,《二十五史述要》,世界书局
=== 参见 ===
* [[编年体]]
* [[纪事本末体]]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历史研究]]
[[category:历史体裁]]
129,3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