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內容農場

移除 171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small>
|}
'''內容農場'''(英語:content farm)主要是指為了特別目的,如:賺 [[ 廣告 ]] 費、控制 [[ 輿論 ]] 、帶風向...等,所建立的網站,藉由各種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來創造流量,多半都是缺乏原創性且真實性無法保證的內容,也幾乎是 [[ 抄襲 ]] 盜用來的,而且找不到 [[ 作者 ]] 、管理者、網站負責人。
==概述==
===特別目的===
內容農場是指為了創造流量、賺取網路廣告分潤建立的網站,它們多以各種合法、非法手段大量生產文章,原創性少,內容的真實性難以確認。由於內容農場並不主動管理內容,許多文章是由侵權盜用、抄寫、改寫而來,常摻雜浮濫內容與不實訊息,形成漏洞。內容農場經常根據對搜索引擎查詢的分析委託他們的作家工作,支持者表示為“真正的市場需求”,這是傳統新聞據稱缺乏的特徵。已發現內容農場中的文章在多個媒體來源中包含相同的段落,從而導致有關網站將搜索引擎優化目標置於事實相關性之上的問題。<ref>[https://www.twreporter.org/a/information-warfare-business-content-farm-mission 打不死的內容農場──揭開「密訊」背後操盤手和中國因素]報導者</ref>
===缺乏消息可考來源===
為了牟取廣告費等 [[ 商業 ]] 利益或出於控制輿論、帶風向等特殊目的,內容農場快速生產大量網路文章來吸引流量的網站。此類網站通常找不到作者、管理者、網站負責人,也不會主動管理產出的內容,對侵權或錯誤內容投訴的處理也很消極。其產出內容多半都是缺乏原創性且真實性無法保證的內容,且有極高比例是盜用、盜譯自他人的原創圖文,或由非專業寫手胡亂拼湊網路文章而來,因而多半缺乏可靠來源、品質低劣、不具參考價值、傳播誤導訊息,也經常摻雜大量廣告或惡意程式。
==商業模式==
內容農場的做法是一家僱用大量自由撰稿人來生成大量文本 Web 內容的公司,這些內容專門用於滿足自動搜索引擎(稱為 SEO( [[ 搜索引擎 ]] 優化)的最大檢索算法) )。他們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吸引讀者的頁面瀏覽量來產生廣告收入,在社交垃圾郵件的背景下首次曝光。
==滲台多年==
「內容農場」其實早就滲入台灣多年,財經專家[[徐嶔煌]]在《94要客訴》節目中指出,內容農場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商業模式,後來在 [[ 中國 ]] 演變成「營銷號」模式,將相同的內容分發給無數個帳號並一次發布出去,在網路上創造影響力。
==刷流量==
而現在內容農場就是利用「刷流量」的商業模式,企圖 [[ 統戰 ]] 、或擾亂[[台灣]]。而內容農場網站是如何將網路用戶騙進網站?徐嶔煌分析,用「 [[ 健康 ]] 」跟「 [[ 長輩 ]] 型」等類型的粉專做掩護,運用相關主題的 [[ 文章 ]] 將用戶「拐」進網站,培養出「忠實讀者」,當粉專或網站發布疫情相關的謠言時,用戶便會不疑有他,相信謠言。
資安專家就分析,這些粉專張貼的文章不少來自特定網站廣發,甚至是轉貼[[ 中國]] 文章,直接簡體轉成 [[ 繁體字 ]] ,文章裡常出現中國用語,甚至從粉專的互動帳號觀察,如果大多是假帳號,幾乎可判定就是內容農場的貼文。<ref>[https://tw.news.yahoo.com/%E8%A7%A3%E5%AF%86%E5%85%A7%E5%AE%B9%E8%BE%B2%E5%A0%B4-%E5%95%86%E6%A5%AD%E6%A8%A1%E5%BC%8F%E6%96%82%E8%B2%A1%E5%85%BC%E4%BA%82%E5%8F%B0-084508264.html 解密內容農場!商業模式斂財兼亂台?]yahoo新聞</ref>
==Facebook調降排序==
面對內容農場的氾濫,近年來 Facebook 持續以「使用者體驗不佳」為由,大幅調降這些網站的排序,減少使用者看到的可能;2019年10月,更一舉下架了數個內容農場, 包含「密訊」、「每日頭條」(kknews)、「讚新聞」(Hssszn)及其相關網域,都 不允許出現在動態消息上。因此,雖然內容農場不違法,但係在 [[ 著作權 ]] [[ 智慧財產權 ]] [[ 道德 ]] 領域上屬對作者無禮的行為,但使用一些非免費內容(例如 [[ 哈利波特 ]] 等書籍)後果就不一樣,或會招致 [[ 刑事 ]] 責任。
==特徵==
一些標記為內容農場的網站可能包含大量文章,並且價值數百萬美元。2009 年,《連線》雜誌寫道,根據Demand Media(包括eHow)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理查德·羅森布拉特(Richard Rosenblatt)的說法,“到明年 [[ ]] 天,Demand 將每月發布 100 萬篇文章,相當於每年 4 篇英文維基百科。 ”。另一個網站 Associated Content 於 2010 年 5 月被Yahoo!收購。9000萬 [[ 美元 ]] 。但是,這個新網站改名為Yahoo! Voices,於 2014 年關閉。與作家收到的傳統薪水相比,內容的 [[ 薪水 ]] 水平較低。一家公司以每篇文章 3.50 美元的價格補償作家。這樣的比率大大低於典型 [[ 作家 ]] 為主流在線 [[ 出版 ]] 物工作所獲得的報酬;但是,一些內容農場的貢獻者每天會產生許多文章,並且可能賺取足夠的 [[ 生活 ]] 收入。據報導,內容作者通常是受過教育的女性,她們有孩子,在家工作時尋求額外收入。
==Google谷歌的反應==
一些為被認定為內容農場的網站工作的作者承認,他們對他們報告的領域知之甚少。搜索引擎將內容農場視為一個問題,因為它們傾向於將用戶帶到相關性較低且質量較低的搜索結果。此類網站上文章質量下降和創作速度快。
在 2010 年夏天發布的Google搜索宣傳視頻之一中,據報導大部分可用鏈接是在內容農場製作的。2011 年 2 月下旬,谷歌宣布它正在顯著調整搜索算法,以“為高質量網站提供更好的排名——這些網站具有原始內容和信息,例如研究、深度報告、深思熟慮的分析等。” 據報導,這是對內容農場的一種反應,並試圖降低其在操縱搜索結果排名方面的有效性。
==研究==
因為他們 最近[什麼時候?] 出現在 Web 上時,內容農場尚未得到研究界的太多明確關注。僱用廉價的 [[ 自由 ]][[ 職業 ]] 者來製作邊緣或質量有問題的內容的模式首先被討論為自動生成虛假內容的替代策略。討論了這一點,並舉例說明了通過在線廣告使基於內容農場的網站盈利所需的基礎設施示例,以及檢測推廣此類內容的社交 [[ 垃圾 ]] 郵件的技術。
==破解假新聞==
內容農場的支持者聲稱,從商業角度來看,傳統 [[ 新聞 ]] 效率低下。
雖然內容農場沒有明確的動機,但最近人們對根據內容質量對網站進行自動分類產生了興趣。關於這些方法在內容農場頁面識別中的應用的詳細研究還有待完成。
現在的網路社群,有很大一部分的假新聞或謠言,都是來自於內容農場,這裡其實公視有設計一部短片,介紹如何去做簡單的檢查確認,在收到訊息或網路文章時,辨識這些不實內容 建議都這樣檢視:<br>
===假新聞破解六步驟===
假新聞破解六步驟:<br>
# 哪間 [[ 媒體 ]] 報導的?  
# 媒體的擁有者/經營者?
# 誰寫的報導?
# 新聞事發的地點?<ref>[https://www.mygopen.com/p/blog-page_7.html 內容農場-宣導提醒]MyGoPen</ref>
==媒體口袋名單==
根據【記者真心話】Vol.4|懶人包|媒體識讀,「媒體口袋名單」的整理比對,大家會更好辨識。 * 劣質媒體黑名單:每日頭條、壹讀、密訊、PTT01、讀讀、琦琦看新聞、閃文聯盟、HSSSZN讚新聞、怒吼、雪花新聞 * 優質媒體白名單:
* 公廣集團:公視新聞、華視新聞、獨立特派員、有話好說、我們的島、 新聞全球話、青春發言人
* 國際新聞:轉角國際、風傳媒國際、關鍵評論網、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韓半島新聞台
* 時事評論:獨立評論、鳴人堂
* 付費訂閱:端傳媒、 [[ 天下雜誌 ]]
* 非營利獨立媒體:報導者、上下游新聞市集、焦點事件
* 事實查核團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Cofacts 真的假的、MyGoPen
* 知識轉譯:菜市場政治學、法律白話文運動、志祺七七、台灣爸、泛科知識
目前無論 Google 與 Facebook 都努力推動 [[ 公民 ]] 數位素養,並協助大家對抗內容農場,除了和第三方事實查證單位合作之外,從 SEO 搜尋優化到假帳號的貼文處理,都有試著努力去改變這樣的現況,但還是需要大家提升媒體素養,面對不明的資訊也要抱持著謹慎懷疑的態度,才是最有效阻止的方法。
==參考資料==
{{reflist}}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