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泌酸腺

增加 3,120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體中僅胃H/K-ATP酶具有這種獨特的結構和交換機制,並且只有胃H/K-ATP酶能夠使腔內pH降低至4以下.Cl-通道是H/K-ATP酶功能的組成部分。
*泌酸腺 分布在占全胃粘膜约2/3的胃底和胃体部。泌酸腺由三种细胞组成:壁细胞、主细胞和粘液颈细胞,它们分别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粘液。
 
===泌酸腺的主要作用流程===
*當嚥下的食物通過下食道括約肌進入胃裡,會刺激具高度協調性的一連串事件發生,這些事件的目的是使消化作用完美進行:
*⑷既然許多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與胺基酸的吸收,只有在相當狹窄的pH值範圍內才會發生,透過降低酸度(提高pH值)來破壞胃部的消化環境,對許多營養素的處理與吸收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⑸因此,即使我們吃得極好,若胃酸分泌量過低,仍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處於半飢餓狀態。難怪在長年為機能性萎縮胃炎所苦的人與服用某些抗酸藥物的人身上,營養不足的情況十分常見。 <ref name=" 元氣網">{{cite web |url=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6/3013178 | title= 一張圖告訴你 食物進入胃裡會發生什麼事 | language=zh | date=2018-03-07 | publisher= 元氣網 | author=摘自《恐怖的胃酸疾病療癒聖經》 | accessdate=2022-09-23}}</ref>
===胃泌酸腺腺瘤的研究===
*胃泌酸腺腺瘤和胃底腺型腺癌是近年來新發現的腫瘤類型,對其命名一直存在爭議,最初被報導為一種不常見的伴主細胞分化的胃底腺息肉的變異體。
*在一篇報導中(n=10)首次提出了GA-FG的概念。
*鑒於其有黏膜下浸潤、黏膜下間質反應及可發生淋巴結轉移等惡性特徵,多數學者更接受GA-FG的概念。
*但是也有部分學者認為OGA或胃底腺腺瘤的概念更恰當。
*學者們對GA-FG的惡性潛能及發生機制也存在爭議,2019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胃腫瘤分類對這2種腫瘤有了新的定義,以有無黏膜下浸潤為鑒別點,將OGA定義為一種伴有主細胞或(和)壁細胞分化的良性上皮性腫瘤,具有易於黏膜下浸潤的潛能。
*一旦發生黏膜下浸潤稱其為GA-FG,但GA-FG是否由OGA發展而來有待更多的研究探索。
*本文中,我們通過4個病例結合文獻複習進一步總結OGA和GA-FG的臨床病理特徵並探討其發病機制,以提高臨床和病理醫師的認識。
*目的--探討胃底腺來源腫瘤胃泌酸腺腺瘤(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FG)的臨床病理特徵。
*方法--對解放軍第960醫院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確診的2例OGA和2例GA-FG進行回顧性分析,採用光鏡切片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合內鏡分析其組織學的主要特徵。
*結果--OGA和GA-FG均分化較好,位於黏膜固有層的深部。
*2例OGA局限於黏膜內,其中1例OGA腺體呈不規則管狀,結構異型性較小,屬於低度異型,1例OGA腺體呈不規則的管狀、分枝狀或吻合狀,屬於高度異型;2例GA-FG伴有黏膜下浸潤,腺體呈不規則的管狀、分枝狀或吻合狀,可形成所謂的"無盡腺"結構。
*腫瘤表面腺體未見明顯異型,周圍黏膜無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炎症、腸化或萎縮等。
*2例OGA和2例GA-FG免疫組化結果相似,胃蛋白酶原1呈彌漫性陽性表達,提示腫瘤細胞主細胞分化;H+/K+ ATPase和PDGFRA-α呈陽性表達,提示腫瘤細胞壁細胞分化。
*Syn均呈陽性表達而CD10、MUC2和CD-X2均陰性,未見p53過表達和β-catenin核陽性,熱點區Ki-67增殖指數約為1%~5%。
*結論--GA-FG為一種分化良好的、低度惡性的新的胃癌亞型。
*免疫組化及窄帶成像結合放大內鏡有助於鑒別診斷,Syn的陽性意義及能否成為診斷指標有待進一步研究。
*OGA由低度異型至高度異型至黏膜下浸潤可能是GA-FG的發生過程,但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多認為與Wnt/β-catenin和Shh信號通路有關,但有別於其他類型胃癌的發病機制。
*內鏡下黏膜切除對病變的完整切除是首選治療,通常是治癒性的。 <ref name="中華醫學會">{{cite web |url=http://rs.yiigle.com/CN112152202107/1329472.htm | title= 4例胃底腺來源腫瘤的臨床病理特徵 | language=zh | date=2019-12-02 | publisher=中華醫學會 | author=王翠翠 顧嘉 姜貝貝 曹瑞雪 劉曉紅 | accessdate=2022-09-23}}</ref>
==參考來源==
{{Reflist}}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