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子

增加 23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原子''' ('''英語: atom'''), 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緻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负原子原子核中的[[反质子]]带负电,从而使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希腊语]]ἄτομος(atomos,“不可切分的”)转化而来。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 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根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次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 [[量子力学]]原理能够为原子提供很好的[[科学模型|模型]]。 <ref>{{cite web
4,6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