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奥氏体

增加 1,68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奥氏体</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s0.baidu.com/feed/0b55b319ebc4b7452e48ea048f98f6128b8215a9.jpeg?token=f5a9402aa826f6ad41fc8b6079eab4d3&s=163456209BA3D04F0E96E2DA0300B0BF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5%A5%E6%B0%8F%E4%BD%93&step_word=&hs=0&pn=4&spn=0&di=7146857200093233153&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530316226%2C3757724012&os=2329919766%2C1796986190&simid=3530316226%2C3757724012&adpicid=0&lpn=0&ln=1647&fr=&fmq=166555978308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pics0.baidu.com%2Ffeed%2F0b55b319ebc4b7452e48ea048f98f6128b8215a9.jpeg%3Ftoken%3Df5a9402aa826f6ad41fc8b6079eab4d3%26s%3D163456209BA3D04F0E96E2DA0300B0BF&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3twiw5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f%3Ft1%3D8mcnammdl0dlannambc%26ou6%3Dfrt1j6%26u56%3Drv&gsm=500000000000005&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QsNiw1LDIsM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奥氏体</big> '''
|-中文名;奥氏体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外文名;Austenite
|定义;C在γ-Fe中的固溶体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最大碳含量;2.11%
|-导热系数;14.6W/m·K
| align= light|字母代号;A、γ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fcc)
|}
'''奥氏体'''(Austenite)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 [[ 组织 ]]
通常是ɣ-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ɣ-Fe。奥氏体的名称是来自英国的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William Chandler Roberts-Austen)。
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八面体 [[ 间隙 ]] 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ref>[ https://wenda.so.com/q/1367362239061002 何为奥氏体,马氏体,它们区别是什么?], 360问答 , --2013年12月31日</ref>
==组成成分==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经过一段 [[ 时间 ]] 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存在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上,是珠光体逆共析转变而成。当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化学元素时,Ni、Mn等,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在室温,如奥氏体钢。
铁素体在912°C至1394°C时会相变成奥氏体,由体心立方的结构变成面心立方。 [[ 奥氏体 ]] 强度较低,但其溶碳能力较大(1146°C时可以溶进2.04%的碳)。奥氏体系列的不锈钢常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
==晶体结构==
奥氏体为面心立方结构,碳氮等间隙原子均位于奥氏体晶胞八面体间隙中心,及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和棱边的中点。假如每一个八面体的中心各容纳一个碳原子,则碳的最大溶解度应为50%(摩尔分数),相当于质量分数约20%。实际上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11%(质量分数),这是由于ˠ-Fe的 [[ 八面体 ]] 间隙的半径仅为0.052nm,比碳原子的半径0.086nm小。碳原子溶入将使八面体发生较大的膨胀,产生畸变,溶入越多,畸变越大,晶格将不稳定,因此不是所有的八面体间隙中心都能溶入一个碳原子,溶解度是有限的。碳原子溶入奥氏体中,使奥氏体晶格点阵发生均匀对等的膨胀,点阵常数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大多数合金元素如Mn.Cr.Ni.Co.Si等,在ˠ-Fe中取代Fe原子的位置而形成置换固溶体。替换原子在奥氏体中的 [[ 溶解度 ]] 各不相同,有的可无限溶解,有的溶解度甚微。少数元素,如硼仅存在于浸提缺陷处,如晶界、位错等。
==主要性能==
奥氏体是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致密度高,故奥氏体的体积质量比钢中铁素体、马氏体等相的体积质量小。因此,钢被加热到奥氏体相区时,体积收缩,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等组织时,体积膨胀,容易引起内应力和变形。
奥氏体的点阵滑移系多,故奥氏体的塑性好,屈服强度低,易于加工塑性成形。因此,钢锭,钢坯,钢材一般被加热到1100˚C以上奥氏体化,然后进行锻轧, [[ 塑性 ]] 加工成材或加工成零部件。
一般钢中的奥氏体具有顺磁性,因此奥氏体钢可以作为无磁性钢。然而特殊成分的Fe—Ni软磁合金,也具有奥氏体组织,却具有铁磁性。
奥氏体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大,比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平均线性膨胀系数高约一倍。故奥氏体钢可以用来制造热膨胀灵敏的仪表元件。在碳素钢中,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77.1,51.9,29.3,14.6和4.2。可见,除渗碳体外,奥氏体的导热性最差,尤其是合金度较高的奥氏体钢更差,所以,厚钢件在热 [[ 处理 ]] 过程中应当缓慢冷却和加热,以减少温差热应力,避免开裂。
==形成机理==
共析钢奥氏体冷却到临界点A1以下温度时,存在共析反应:A---F+Fe3C。加热时发生逆共析反应:F+Fe3C----A。逆共析转变是高温下进行的扩散性相变,转变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相对 [[ 均匀 ]] 化。各种钢的奥氏体形核形成过程有一些区别,亚共析钢,过共析钢,合金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中除了奥氏体形成的基本过程外,还有先共析相的溶解,合金碳化物的溶解等过程。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必须存在过冷度或过热度∆T。
奥氏体形核
奥氏体的形核位置通常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界面上,此外,珠光体领域的边界,铁素体嵌镶块边界都可以成为奥氏体的形核 [[ 地点 ]] 。奥氏体的形成是不均匀形核,复合固态相变的一般规律。
一般认为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交界面上形核。这是由于铁素体碳含量极低(0.02%以下),而渗碳体的碳含量又很高(6.67%),奥氏体的碳含量介于两者之间。在相界面上碳原子有吸附,含量较高,界面扩散速度又较快,容易形成较大的浓度涨落,使相界面某一区域达到形成奥氏体晶核所需的碳含量;此外在界面上能量也较高,容易造成能量涨落,以便满足形核功的 [[ 要求 ]] ;在两相界面处原子排列不规则,容易满足结构涨落的要求。所有涨落在相界面处的优势,造成奥氏体晶核最容易在此处形成。
奥氏体的形核是扩散型相变,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上形核,也可在珠光体领域的交界面上形核,还可以在原奥氏体晶核上形核。这些界面易于满足形核的能量,结构和浓度3个涨落条件。
剩余碳化物溶解
铁素体消失后,在t1温度下继续保持或继续加热时,随着碳在奥氏体中继续扩散,剩余渗碳体不断向奥氏体中 [[ 溶解 ]]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当渗碳体刚刚全部融入奥氏体后,奥氏体内碳浓度仍是不 [[ 均匀 ]] 的,只有经历长时间的保温或继续加热,让碳原子急性充分的扩散才能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
==影响因素==
1. 加热温度
随加热温度的 [[ 提高 ]] ,原子扩散速率急剧加快,使得奥氏体化速度大大增加,形成所需时间缩短。
2. 加热速度
原始组织中渗碳体为片状时奥氏体形成速度快,且渗碳体间距越小,转变速度越快,同时奥氏体晶粒中碳浓度梯度也大,所以长大速度更快。球化退火态的粒状珠光体,其相界面较少,因此奥氏体化最慢。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 [[ 因素]]
1.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2.加热速度
加热温度相同时,加热速度越快,过热度越大,奥氏体的实际形成温度越高,形核率的增加大于长大速度,使奥氏体晶粒越细小。生产上常采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 [[ 工艺 ]] 来获得超细化晶粒。
3.钢的化学成分
在一定的含碳量范围内,奥氏体中碳含量增高,晶粒长大倾向增大。C%高,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以及Fe的自扩散速度均增加,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增加,但C%超过一定量时,由于形成Fe3CⅡ,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钢中加入钛、钒、铌、锆、铝等元素,有利于得到本质细晶粒钢,因为 [[ 碳化物 ]] [[ 氧化物 ]] 和氮化物弥散分布在晶界上,能阻碍晶粒长大。
锰和磷促进晶粒长大。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V、W、Nb等熔点较高,它们弥散分布在奥氏体中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非碳化物形成 [[ 素Si 素]]Si 、Ni等对奥氏体晶粒长大影响很小。
4.原始组织
==应用领域==
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类中钢种最多、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约占整个 [[ 不锈钢 ]] 产量的 65~70%)。最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是 Fe-Cr-Ni 系合金(即美国的 AISI300 系);Fe-Cr-Ni-Mn 系(即美国 AISI200 系);特殊奥氏体不锈钢等三种。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e08521z0l5l|480|270|qq}}
<center>铁晶体结构(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40 化學總論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