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卜力

增加 155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small>
|}
'''卜力'''爵士(Sir Henry Arthur Blake)是殖民地年代[[英國]]派駐[[香港]]的 第12 第十二 任港督(1898年-1903年), 非常關注香港衞生問題,在任期間重整潔淨局架構。潔淨局成員原由其他官員兼任,卜力爵士任內改為以熟悉衞生事務的政府醫官全職領導潔淨局。此外,他更大力支持[[東華醫院]]興建新院。<ref>{{Cite Web|url=https://www.hkmemory.hk/MHK/collections/TWGHs/All_Items/images/202003/t20200306_94317_cht.html|title=港督卜力爵士|website=香港記憶|accessdate=2022-10-12}}</ref>
在任期間曾與 香港 新界原居民發生激烈衝突 ,派英兵鎮壓後 ,才能得以接管新界。卜力還是個植物學家,香港區花[[紫荊花]]就是他命名並推廣種植的。
==任內重大事件==
===1894年鼠疫===
卜力 第11 第十一 任港督[[羅便臣]](Sir William Robinson)在任內遇到的最頭痛事件,就是1894年香港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鼠疫]]。當年的鼠疫導致2547人死亡,三分一人逃離香港,整體人口由23萬劇減至9萬,商業完全陷於癱瘓。
由於瘟疫源於[[上環]]華人貧困者聚居的[[太平山街]],為防疫症擴散,當時港府採取強硬政策,公佈《緊急防疫條例》,動用駐港英軍及警察在太平山街附近逐家逐户拍門,強行入屋把疑似患者或者[[淋巴腺]]腫脹者捉走,送到[[西環]]對出海面一艘叫「海之家」的醫院船上隔離。據說當時「海之家」的所謂治療其實很原始,譬如只讓病人服用12安士的[[白蘭地]]及用冰放在頭、手、腳降溫,結果,進了「海之家」的病人大多有入冇出,死亡告終。
至於疫情最嚴重的太平山街一帶,殖民地政府出動「緊急物業收回條例」,將當地華人聚居的384棟房屋全部拆毀,把7000名居民強制遷出,引起華人極度不滿。後來政府把強拆的太平山街一帶建成香港第一個公共公園,以當時港督卜力命名,是為[[卜公花園]],旁邊還起了個小小的「細菌學檢驗所」,至1995年改建成今日的[[香港醫學博物館]]。
當年鼠疫,港督卜力為了杜絕鼠患,發起滅鼠運動,就是懸賞收購老鼠。市民只要捉到 [[ 老鼠 ]] ,政府就會以每隻兩仙回收。結果,有人從外地捉來老鼠去領賞,有人在家養鼠,待到生下一大窩才去領賞, 結果老鼠不但打之不盡,還把外地的病毒帶入香港,卜力始知此計不通,立即取消政策。<ref>{{Cite Web|url=https://www.speakout.hk//港人博評/64764/-獨家文章-兩仙一隻大老鼠|title=【獨家文章】兩仙一隻大老鼠|date=2020-11-23|website=港人講地|accessdate=2022-10-12}}</ref>
===接管新界===
<small>[https://www.hk01.com/18%E5%8D%80%E6%96%B0%E8%81%9E/262702/%E6%98%94%E6%97%A5%E9%A6%99%E6%B8%AF-%E5%A4%9A%E5%9C%96-%E9%A6%99%E6%B8%AF%E9%96%8B%E5%9F%A0%E5%88%9D%E6%9C%9F-%E8%8B%B1%E5%9C%8B%E5%AE%98%E5%93%A1%E6%98%AF%E9%80%99%E6%A8%A3%E6%8E%A5%E7%AE%A1%E5%B0%8F%E6%BC%81%E6%9D%91来自 HK01 的图片]</small>
|}
第十一任港督威廉羅便臣1898年6月9日簽署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確定劃歸香港,但正式接管新界發生在卜力任期。實際情況是,接管沒那麼順利,港英政府受到 新界村 大埔和元朗原居 民的強烈反抗 ,發生一場[[新界六日戰]], 參戰鄉民傷亡慘重,約500名鄉勇被英軍擊殺,英軍僅一人受輕傷。
1899年3月28日,港府於[[大埔]]運頭角山(今旗桿山)上搭設蓆棚,作為臨時警署及舉行升旗儀式之用。鄉民由於擔憂加稅、更改土地擁有權、破壞鄉村風水等因素,鄉民群情洶湧,抗英之事如箭在弦。[[屏山]]、[[厦村]]及[[錦田]]的鄉紳即在同日 張榜揭帖, 宣布武力抗英 。1899 1899 年4月3日,警 司梅含理帶同四名[[錫克]]警察進入大埔新墟(今[[太和]]市)時,被大埔鄉民圍困。 4 月14日,大埔鄉民再度焚毀位於大埔新墟(今太和市)附近,用作升旗典禮的蓆棚,宣告了新界鄉民武裝抗英之開端。次日,千餘名鄉勇以抬槍、大炮在大埔梅樹坑阻截122名英兵前往大埔新墟,英軍一時陷入困境。直至下午,英國軍艦「名譽號」抵達,開炮摧毀多個由鄉勇構築的防禦工事,村民死傷無數。
1899年4月16日,港府在大埔舉行儀式,升起英國國旗,宣布正式接管新界。
復於18日新界鄉勇再度集結,為數約1200名,於[[八鄉]]石頭圍附近反攻英軍,卻不敵於英軍的現代火力,戰死甚眾,鄉勇至此潰散。英軍又炸毀 [[ 錦田]][[吉慶圍]]及[[泰康圍]]的圍牆,並奪去吉慶圍的連環鐵門作戰利品,運回英國。<ref>{{Cite Web|url=https://www.hkchronicles.org.hk/香港志/⼤事記/記新界鄉民1899年抗英六日戰爭|title=記新界鄉民1899年抗英六日戰爭|website=香港地方志中心|accessdate=2022-10-13}}</ref>
攻佔了新界後,一鼓作氣打過[[深圳河]],直接把佔據[[深圳]]鎮。 [[ 倫敦 ]] 為避免進一步的麻煩,通知卜力把深圳趕緊還給中國。卜力無奈於1899年11月22日命英軍撤回新界,被英軍占了近半年的深圳,還給了清政府。清政府在割讓九龍時,保留了[[九龍城寨]]仍屬清政府,卜力接管新界時把九龍城寨都接管,把城寨內的清軍打跑了。
===《港督話神州》===
卜力 1909 在1909 年撰寫了一本名為《 [[ 港督話神州 ]] 》的書 , 把近代中國真實的生態面貌和文化介紹給了西方世界,並對中國文化極為褒獎。
這本書是他在1898-1903年間出任港督時對中國的觀感,當時中國正陷入[[辛亥革命]]前夕的混亂局面,但卜公是對中國仍抱有信心的少數外國人,他在書中結語這樣說:「中國的蘇醒意味着他將要進入世界市場去爭取他應得的份額,憑藉其強大的商貿能力和巨大的生產力,她一定能夠很大程度上滿足自身需求,而且會伸展至遙遠的外國市場... 」。<ref>{{Cite Web|url=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610/14/P200610130175.htm|title=行政長官發表《香港家書|date=2006-10-14|website=新聞公報|accessdate=2022-10-12}}</ref>
<small>[https://www.shutxt.com/xiandai/5936/ 来自WorldPress的图片]</small>
|}
卜力還是個植物學家,還是倫敦皇家植物學會名譽會員。1800年,早在香港還沒被割讓的時候,有位[[法國]] [[ 神父 ]] ,在香港首次發現了一種植物,開著異乎尋常嬌豔的紫色花朵,為香港所獨有。卜力對這種花進行了仔細研究,並在香港推廣種植,正式命名了這種花,[[洋紫荊]](Bauhinia . variegata)。現在全世界各地的洋紫荊最早都來自香港的一棵樹上。<ref>{{Cite Web|url=https://c.m.163.com/news/a/HCQGAM7505530LMR.html|title=第十二任港督卜力,占领深圳,差点让深圳成为香港一部分|date=2020-07-21|website=網易|accessdate=2022-10-13}}</ref>
==記念建築物==
卜公公園
 
==視頻==
 
 
==參考察來源==
13,3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