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醒世恒言

增加 1,541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醒世恒言</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kfzimg.com%2FG05%2FM00%2F61%2FAC%2Fp4YBAFkk6TuACxb7AAOVxMIks0I470_b.jpg&refer=http%3A%2F%2Fwww.kfz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9414928&t=ce0702c229109c8caf18e3ebc301cb5e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ct=201326592&tn=baiduimage&word=%E9%86%92%E4%B8%96%E6%81%92%E8%A8%80&pn=14&spn=0&ie=utf-8&oe=utf-8&cl=2&lm=-1&fr=&se=&sme=&cs=4234541403%2C1630333128&os=427267793%2C1850592460&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kfzimg.com%2FG05%2FM00%2F61%2FAC%2Fp4YBAFkk6TuACxb7AAOVxMIks0I470_b.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kfzimg.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9414928%26t%3Dce0702c229109c8caf18e3ebc301cb5e&di=7146857200093233153&tt=1&is=0%2C0&adpicid=0&gsm=3c0000000000003c&dyTabStr=MCwzLDYsMiwxLDUsNCw4LDc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 中文名; 醒世恒言</big> '''
|-别名;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合称“三言”
|-作者;冯梦龙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出版时间;1627年(明天启七年)
|-类别;古籍
| align= light|影响;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影响
类型;白话短篇小说集
|}
全书共四十则故事,题材来源丰富,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史传和唐、宋小说。大多数作品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全书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白玉娘忍苦成夫]]》《[[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都是其中的名篇,情节跌宕起伏,主题鲜明,流传较广。
《[[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ref>[ https://www.360kuai.com/pc/9459f01820596b575?cota=3&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醒世恒言], 快资讯 , 2021-11-26</ref>
==内容简介==
《[[醒世恒言]]》是明末 [[ 冯梦龙 ]] 纂辑的白话短篇笔记集。该书收录了宋、元以来话本、拟话本40篇。其内容丰富,有反映爱情婚姻的;有抑扬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讴歌行侠仗义,谴责忘恩负义的。
该书40篇故事中,宋、元旧作比《[[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少,约占六分之一左右,确认为宋元旧作的有《[[小水湾天狐贻书]]》《[[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金海陵纵欲亡身]]》《[[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篇。其中《[[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这两篇作品在整个宋元话本中都是上乘之作。其余绝大部分是明人话本和拟话本。
在《[[醒世恒言·绪言]]》中,作者自称,《[[醒世恒言]]》一共40篇,纂辑该书目的在于,小说可以作为“六经国史”等经典之外的补充,这部书是为了贩夫走卒可听、看,巫医(救死扶伤时)可引为警戒,而上至“善人、君子、圣人”亦可作为闲书一阅。但他也自言,百世之下,“得失何如”。
作者在《[[绪言]]》还表示:之所以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刊行后,将这部短篇集命名为《[[醒世恒言]]》,是为了保持这三部书的连贯延续性:“明言”,是取可以“导愚”解惑;通言者,取其可以“适俗”应世也;“恒言”则是“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部书名字不一样,其所要表达、 [[ 传承 ]] 的思想内容其实是一样的。
==人物介绍==
【秦重】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男主人公。南宋临安城内一仅有三两银子作本钱的少年商贩,人称秦卖油或卖油郎性情诚朴忠厚, [[ 温文谦恭 ]] ,在油坊、用户间颇有信誉。
【秋先】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主要人物,宋仁宗年间江南平江府村老自幼酷好栽花种果,以至抛撇田业,专司其事。他不惜倾家荡产,广致名花异卉,日积月累,遂成一大花园。园中千般花木,万种芬芳,四时不谢,八节长春,景象美不胜收。
《[[醒世恒言]]》在内容题材上都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在艺术上则更加成熟。《[[醒世恒言]]》中,表现明代中后期城乡工商业繁荣的《[[施润泽滩阙遇友]]》是最著名的一篇;在婚姻爱情题材方面,最精彩的当推《[[卖油郎独占花魁]]》,表现市民爱情观念,反映了市民在两性关系上不同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态度,成就最为杰出。其他有反映封建社会司法制度黑暗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生动地反映了明后期城市手工业者的生活与思想状况的《[[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等。又如《[[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苏小妹三难新郎]]》都塑造了具有新思想新道德的新人物,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醒世恒言]]》诸篇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更加鲜明;情节设计更加紧凑巧妙,表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口语化、生活化的文学语言运用得更加纯熟自然,表现出多方面的风格, [[ 多姿多彩 ]]
整体上说,《[[醒世恒言]]》作品在结构的完整、情节的生动、形象的鲜明、描写的细腻、语言的流畅、词汇的丰富等方面都超过了宋元旧作。但是在矛盾斗争的尖锐性与人物性格的充满锋芒、语言描写的具有浓烈生活气息等方面,它们又不及宋元旧作,而且往往插入过多的抽象说教、刻意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过多的因果报应和色情渲染,一定程度上有损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近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者汉二事,隋三事,唐八事,宋十一事,明十五事。其中隋唐 [[ 故事 ]] ,多采自唐人小说,故唐人小说在元既己侵入杂剧及 [[ 传奇 ]] ,至明又归入了话本,然而悬想古事,不易了然,所以逊于叙述明朝故事的十余篇远甚了。”
==网络评价==
《[[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代白话短篇笔记集之一。通常亦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本书重要内容,则是大胆地暴露、揭发了封建统治头子们的穷奢极欲, [[ 荒淫无耻 ]] 的生活。
本书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明代的作品。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已大量发展起来。一般地讲,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开始于这个阶段。作为市民文学特点的话本文学,自然会把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意识反映到作品中来。像《[[施润译滩阙遇友]]》《[[徐老仆义愤成家]]》等篇,都透露出一些消息。
本书收录了四十篇风格名异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来源于史传的,也有出于历代笔记、小说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头,则直接来自民间传 说故事,来自社会的实际生活。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 各种社会生活人民的愿望。
《[[醒世恒言]]》因为刊行较晚,文人创作的成分较多,修订润饰之处较精,所以有许多篇的艺术居就,哪结构的完整,人物形象的刻划鲜明,情节描绘的 [[ 细腻 ]] ,语汇的丰富等等,都远非在它之前的质朴简古之作所能比拟。(古诗文网)
==流传版本==
==作者简介==
[[ 冯梦龙 ]] (1574—1646),明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号龙子犹、顾曲散人、茂苑野史、无碍居士、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苏州)人,少为诸生,晚年以贡生历官丹徒县训导、寿宁知县。倡导言情文学,抨击伪道学。冯梦龙虽工诗文,但主要致力小说、戏曲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小说方面,除编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罗贯中的《[[平妖传]]》为《[[新平妖传]]》,改写余劭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戏曲方面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其中自撰《[[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之作十余种,另编有时调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笔记小品《[[智囊]]》《[[智囊补]]》《[[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等。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z08995q6nqw|480|270|qq}}
<center>醒世恒言1—3集</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