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戴钧衡

增加 2,036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戴钧衡</big>'''
|-
|<center><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0301%2F5d4884b3j00r8285k000lc0009900dw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6%88%B4%E9%92%A7%E8%A1%A1 来自搜狗网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字: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戴钧衡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蓉洲初稿》 </br> </br> </br> </br>
}}
'''戴钧衡 (DaiJunHeng)'''(DaiJunHeng)(1814-1855),字存庄,号蓉洲,桐城孔城人 <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6%88%B4%E9%92%A7%E8%A1%A1%EF%BC%88DaiJunHeng%EF%BC%89(1814-1855)%EF%BC%8C%E5%AD%97%E5%AD%98%E5%BA%84%EF%BC%8C%E5%8F%B7%E8%93%89%E6%B4%B2%EF%BC%8C%E6%A1%90%E5%9F%8E%E5%AD%94%E5%9F%8E%E4%BA%BA 戴钧衡(DaiJunHeng)(1814-1855),字存庄,号蓉洲,桐城孔城人 ],最桐城-weixin.qq.com - 2018-08-29</ref> 。少时聪慧绝伦,[[才华早具]],写诗撰文颇有才气 <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5%B0%91%E6%97%B6%E8%81%AA%E6%85%A7%E7%BB%9D%E4%BC%A6%EF%BC%8C%5B%5B%E6%89%8D%E5%8D%8E%E6%97%A9%E5%85%B7%5D%5D%EF%BC%8C%E5%86%99%E8%AF%97%E6%92%B0%E6%96%87%E9%A2%87%E6%9C%89%E6%89%8D%E6%B0%94 少时聪慧绝伦,[[才华早具]],写诗撰文颇有才气 ],搜狐, mren.bytravel.cn/Ce...- 2022-5-23</ref> 。 20多岁时恃才自负,刻印了自编的《蓉洲初稿》传世,当时见到这初稿的人,都惊叹不已,说他是个奇才<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20%E5%A4%9A%E5%B2%81%E6%97%B6%E6%81%83%E6%89%8D%E8%87%AA%E8%B4%9F%EF%BC%8C%E5%88%BB%E5%8D%B0%E4%BA%86%E8%87%AA%E7%BC%96%E7%9A%84%E3%80%8A%E8%93%89%E6%B4%B2%E5%88%9D%E7%A8%BF%E3%80%8B%E4%BC%A0%E4%B8%96%EF%BC%8C%E5%BD%93%E6%97%B6%E8%A7%81%E5%88%B0%E8%BF%99%E5%88%9D%E7%A8%BF%E7%9A%84%E4%BA%BA%EF%BC%8C%E9%83%BD%E6%83%8A%E5%8F%B9%E4%B8%8D%E5%B7%B2%EF%BC%8C%E8%AF%B4%E4%BB%96%E6%98%AF%E4%B8%AA%E5%A5%87%E6%89%8D 20多岁时恃才自负,刻印了自编的《蓉洲初稿》传世,当时见到这初稿的人,都惊叹不已,说他是个奇才 ],百度文库 - https://wenku.baidu.com/...- 2022-10-23</ref>
== 生平 ==
戴钧衡(1814-1855),字存庄,号蓉洲,桐城孔城人。少时聪慧绝伦,才华早具,写诗撰文颇有才气。 20多岁时恃才自负,刻印了自编的《[[蓉洲初稿]]》传世,当时见到这初稿的人,都惊叹不已,说他是个奇才。
这本初稿传到了 [[ 家乡 ]] 大学者方东树的手中,方先生看了以后笑说:"十年以后,等他的学识磨炼到一定火候的时候,会自责的。" 此时,方先生正在研究诗学, 著了一部诗论--《[[昭昧詹言]]》,这部诗论代表着桐城派的诗论观点。戴钧衡从传抄中得以阅读了这部书,潜心钻研了 三年,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写过一首诗。 他从方先生诗论中得到了启示,省察到自己从前所做的诗,实在太草率了,于是收回以前所刻的《蓉洲初稿》。踵府拜见方先生,请方氏收归门下。 钧衡在方氏门下攻读以后,学识大进,文笔精纯。[[道光]]二十九年(1849),先生年三十六,赴南京乡试,中了举人。此后,携诗文谒见京都显宦大吏。 当时侍郎[[曾国藩]]、[[吕贤基]]、通政罗悖衍、给谏陈庆镛等京官都愿意和他交友。其中曾侍郎更加赏识先生。 他在京都逗留了一段时间,回到乡里后,更加笃志治学,想从经籍中寻找经世致用的道理。他在研读《尚书》时,认为秦代的伏胜,汉代的欧阳生、大小
此时 夏侯、[[马融]]、[[郑玄]] 方先生正在研究诗学, 著了一部诗论--《三国的[[ 昭昧詹言王肃]] 这部诗论 表着桐城派 诗论观点。戴钧衡从传抄中得以阅读了这部 顾彪等学者对《尚 》的解说 潜心钻研了三年,在这段时间内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 大都 没有 一首诗。 他从方先生诗论中得到了启示,省察到自己从前所做 《孔传》 诗,实在太草率了 范畴 收回以前所刻 后起 《蓉洲初稿》。踵府拜见方先生,请方氏收归门下。
钧衡在方氏门下攻读以后 代几位大家的见解却有独到之处。不过他们对《盘庚》等篇的解说都有失误。于是他广泛搜集前人疏注 学识大进 去伪存真 文笔精纯。[[道光]]二十九年写了《(1849书传) ,先生年三 补商》 十六 ,赴南京乡试,中了举人 刊印 ,携诗文谒见京都显宦大吏。当时侍郎[[曾国藩]]、[[吕贤基]]、通政罗悖衍、给谏陈庆镛等京官都愿意和他交友。其中曾侍郎更加赏识先生。
他在京都逗留了一段时间,回到乡里后,更加笃志治学,想从经籍中寻找经世致用的道理。他在研读《尚书》时,认为秦代的伏胜,汉代的欧阳生、大小夏侯、[[马融]]、[[郑玄]],三国的[[王肃]],隋代的顾彪等学者对《尚书》的解说,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大都没有超过《孔传》的范畴,倒是后起的宋代几位大家的见解却有独到之处。不过他们对《盘庚》等篇的解说都有失误。于是他广泛搜集前人疏注,去伪存真,写了《(书传)补商》十六卷。刊印后 献给当时的名流学者。曾国藩得此书后,虽在军旅之中还时时诵读,称赞这部书写得好,发前人之所未发,能够帮助读者解疑释难。
戴氏师事方东树日久,深得桐城派旨要,以继承桐城派文统为己任。 [[ 曾国藩 ]] 在《欧阳生文集序》中推许他说:"在桐城者有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   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嬗之后进,义无所让也。"戴钧衡为使桐城派发扬光大,与邑人苏悖元重订《望溪文集》,这部文集比照初集,篇目   增加了一倍以上。汇编后戴氏又写了《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序中推崇方苞是继唐宋八大家和明归有光之后振兴古文的领袖人物,而且在某些方面方   氏对比八家与归有光,有过之无不及。他说:"我朝有天下数十年,望溪方先生出,其承八家正统,就文境核之,亦与熙甫(归有光的字)异境同归;独其根   柢经术,因事著道,油然浸溉乎学者之心,而羽翼道教,则不惟熙甫无以及之,即八家深道如韩、欧者,亦或犹有憾焉。"他又以桐城文论、诗论标准,与乡贤方存之选编了《桐城文录》;与友人文汉光 [[ 编辑 ]] 了《[[古桐乡诗选]]》。经过他们的整理选辑,使桐城先贤大量的诗文珍品得以流传后世。
当时戴名世文章仍在禁书之列,无人敢于问津。钧衡甘冒清廷大忌,搜集戴名世遗篇,汇为《[[潜虚先生文集]]》。他在集目序中推崇名世说:"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说他可以直追庄周、李白、司马子长;又说:"足与望溪齐名。"
钧衡不仅关注桐城文化,也极其重视桑梓教育。 [[道光]]二十年 (1840),与同里文聚奎、程恩绶等社会名流在桐城县东三十里孔城中街创建桐乡书院, 推举廪生十数人任董事,募捐得大钱9000串零9820文,兴建校舍五幢,购置田产十数处,于道光二十一年开课。钧衡亲自主持校政,登堂讲学。每年大课考试两次,每月小课考试一次,考试成绩优异的,发给奖钱1600文,优秀诗文由书院汇采刊刻。书院学生赴县考试屡居案首。戴氏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备加爱护,住院修业的,如生员测试三次超等,童生测试三次前十名的,每月资助膏火纹银五钱。书院生监赴金陵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者,每人每科资助30000文。桐乡书院创建未到三年,成绩卓著,颇负盛名,桐、舒两县士子负笈来游的有数百人。当时主持安徽学政的罗悖衍曾于道光二十六年(1847),督学桐城,看了《桐乡书院课艺》和《桐乡书院志》以后对桐乡书院倍加赞赏,说他们能"务根柢,而崇正学"。道光三十年(1850),罗氏升任通政使(后为[[户部尚书]]),撰写《桐乡书院记》褒扬[[戴钧衡]]等人兴办教育卓有成效。《桐乡书院记》罗尚书的亲笔碑刻至今犹存于孑L镇中心小学院内。
戴钧衡写了一部《桐乡书院志》 推举廪生十数人任董事,募捐得大钱9000串零9820文 对书院的 兴建 校舍五幢,购置田产十数处,于道光二十一年开 业、考查、奖励都记载得十分详实 。钧衡亲自主持校政 为安徽省不可多得的书院志书 登堂讲学 每年大课
桐乡 考试两次,每月小课考试一次,考试成绩优异的,发给奖钱1600文,优秀诗文由书院汇采刊刻。 书院 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 新 堂成立才告废止 生赴县考试屡居案首 。戴氏 在书院中所兴建 对成绩优异 旷怀园和漱芳精舍故址,至今依稀可辨,所建的朝阳楼至今完好无损,现为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生备加
爱护,住院修业的,如生员测试三次超等,童生测试三次前十名的,每月资助膏火纹银五钱。书院生监赴金陵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者,每人每科资助 30000文。桐乡书院创建未到三年,成绩卓著,颇负盛名,桐、舒两县士子负笈来游的有数百人。当时主持安徽学政的罗悖衍曾于道光二十六年(1847), 督学桐城,看了《桐乡书院课艺》和《桐乡书院志》以后对桐乡书院倍加赞赏,说他们能"务根柢,而崇正学"。道光三十年(1850),罗氏升任通政使(后 为[[户部尚书]]),撰写《桐乡书院记》褒扬[[戴钧衡]]等人兴办教育卓有成效。《桐乡书院记》罗尚书的亲笔碑刻至今犹存于孑L镇中心小学院内。 戴钧衡写了一部《桐乡书院志》,对书院的兴建、课业、考查、奖励都记载得十分详实,为[[安徽省]]不可多得的书院志书。 桐乡书院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 新学堂成立才告废止。戴氏在书院中所兴建的旷怀园和漱芳精舍故址,至今依稀可辨,所建的朝阳楼至今完好无 损,现为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钧衡不仅是一位饱学鸿儒,还有经纬治世之才。清咸丰帝施行新政,广开言路,他列举了当时国家利弊,请在京人士代呈,恰逢太平天国起事,所呈各   款,清廷无暇及此。
[[太平军]]破岳阳,战舰沿江而下,占领安庆,进逼桐城。戴氏惑于清廷宣传,敌视太平军,赴临淮避乱兼请援军。 不多时,桐城被攻陷,妻小死于兵厄。当时先生客旅怀远,闻讯呕血而死,时年四十有三。遗骨葬于孔城镇红庙村丁家冲。曾国藩为题墓碑"大清举人戴君存庄之墓",现为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有《[[味经山馆诗文钞]]》、《公车日记》、《杂记》等刊行于世。《[[清史稿]]》有传。
先生远离邪佞,为人正直不阿。他在文集里多次阐明了他的做人准则。他于所撰的《[[朱建论]]》中,先简述西汉朱建本是一位正直的官员,不与邪僻之人交友,后来母死无钱治丧,接受了佞臣审食其的馈赠,并为审食其消灾弭祸。文帝诛杀审食其,朱建也畏罪自刎。戴氏在文章中发表感慨说:"呜呼!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遂杀其身,士君子取与之间,宜何如哉?"这篇文章既是劝戒了当世士人,也是自戒自励的一篇作品。
==视频==
 
== 参考资料 ==
[[Category:历史人物]]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