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油料种子

增加 67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油料种子</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daa2ad4825586ddc.pn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6042863&sid=27218050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中文名;油料种子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外文名;Oilseed
|-化学成分;油脂、蛋白质、糖类等 物理性质;容重、散落性、自动分级等
| align= light|种类;大豆、花生、油菜等
贮藏方法;干燥、通风
|}
'''油料种子'''是指油料作物产的种子,主要包括 [[ 大豆 ]] 、花生、 [[ 芝麻 ]] 、油菜子、 [[ 向日葵 ]] 、棉籽、 [[ 红花 ]] 、椰子等。油料作物是以榨取油脂为主要用途的一类作物。世界四大主要油料作物为 [[ 大豆 ]] [[ 油菜 ]] [[ 花生 ]] [[ 向日葵 ]]
油料种子种类繁多,化学组成上都含有油脂、蛋白质、糖类、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油溶性维生素、水分及矿物质等成分。但不同油料种子的的化学成分及含量不尽相同。油料种子富含油脂,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细胞原生质体内形成油体原生质。<ref>[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2401454/answer/1292346976 油料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什么糖?为什么干重增加?], 知乎 , --</ref>
==定义==
油料种子是指用于榨取油脂的油料作物产的种子,包括 [[ 花生 ]] [[ 菜籽 ]] [[ 芝麻 ]] [[ 葵花籽 ]] 和其它一些小油料种子。油料种子的种类繁多,不同油籽的化学成分及含量不尽相同,但各种油籽中都含有油脂、蛋白质、糖类、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蜡、烃类、醛类、酮类、醇类、油溶性维生素、水分及矿物质等成分。此外,个别油料中述含有少量特殊的物质。由于油料品种及生长条件的不同,不同油料即使是同种油料,其各种成分韵含量有很大差异。
油籽成熟时,在油籽细胞中生成并储存的重要营养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低。种子成熟时,种子中含有大量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复合体。例如,油脂、磷脂、甾醇等,这些在分析上作为独立化合物来测定的单独物质,在油籽中大部分是和其他物质结合而成为复杂的复合体的。这些单独物质在复合体中结合情况也很不一致,这些复合体必须和化学上一般的化合物有区别。因为复合体中的组成部分并不存在着化学计算上的比例关系。
==细胞机构==
油料种子的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油料种子和其他有机体一样,都由大量的细胞组织组成。油籽细胞的形状和大小随油籽品种不同、所在油籽部位的不同及行使的功能不伺而异。油籽细胞的形状可 [[ 呈圆形 ]] [[ 圆柱形 ]] [[ 多角形 ]] [[ 长菱形 ]] [[ 纺锤形 ]] 等,一般单个细胞呈球形。油籽细胞的平均直径一般为几十微米,个别的也可达几十毫米。其中,花生、大豆、蓖麻籽的细胞较大,棉籽、亚麻籽的细胞较小。虽然油籽细胞的形状、大小及生理功能不同,但其构造一般都是由细胞壁和填充于细胞壁内的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
==油脂==
油料种子富含油脂。油籽中的油脂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细胞原生质体内形成油体原生质。
关于油脂在原生质体内的存在状态,曾经有几种假说,较典型的是 [[ 前苏联 ]] 专家 [[ 高尔道夫斯基 ]] 提出的理论。高尔道夫斯基提出的油脂在细胞中存在的假说认为,在细胞原生质体的凝胶体中,胶体微粒彼此连接成胶束,它们又连接构成胶柬网,结果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互相隔离的孔道,孔道极小,用超显微镜才能看见,脂滴便呈显微均匀分散状态充填在这些孔道之间。这个假说还认为,在凝胶结构中可能还存在着极小的(超显微可见)油滴,如包裹在折叠的蛋白质分子中。
近年来,现代电子显微技术与微量生理生化分析,对于原生质体的细微结构及其功能揭示得愈来愈多。以电子显微技术所得到的细胞结构内油脂存在的图像说明,油脂的分布的确是显微均匀的不连续状态存在。如应用电子显微镜对大豆子叶的超显微结构分析显示,大量的蛋白质以直径为2~20μm的蛋白体存在于种子细胞中,而油脂以直径为0.2~0.5μm的球体散于蛋白体之间的缝隙中。
油籽的贮藏是整个油脂制取工艺不可忽视的环节。良好的贮藏技术将会实现“防止劣变、改善品质、促进生产、减少损失”之目的。
(1)促进油籽“后熟”过程, [[ 防止劣变 ]] [[ 减少损失 ]] [[ 保证品质 ]] 所谓“劣变”系指在贮藏期间,由于油籽本身的呼吸以及微生物、酶甚至病虫害的作用,引起的 [[ 酸败 ]] [[ 霉烂 ]] [[ 外形损伤 ]] 。而在贮藏期间可以认为的创造一定的条件,如适当加温干燥处理、建立良好的通风条件,促进收获时尚未成熟的种子进一步成熟,即所谓“后熟作用”。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会提高油脂、蛋白质、淀粉含量,同时也可以降低可溶性糖的数量和酶的活性,改善油脂的应用品质。如将葵花籽通风干燥后,在22~28℃条件下堆放3~5d,可以增加0.23%~0.27%的含油率,而酸价也比未烘干的降低1.3~2.49。
(2)改善油籽的加工工艺品质 例如原料大豆经烘干、冷却后再贮存48~72h,使之冷却调整水分(8%~10%),将有利于降低皮和仁的结合力,加工时,易使皮、仁分离,提高脱皮工艺效果。
==方法==
利用油籽的后熟作用,控制油籽的呼吸作用,防止 [[ 酶与微生物 ]] 的破坏作用。为实现这一油籽贮藏的必要条件和上述目的,可采用以下几种有效的贮藏方法。
(1)干燥贮藏法 即确保油料在安全水分以下的贮存。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干或烘干。尤其大批量的原料(如东北大豆和南方油菜籽)由于收获期水分含量很高,必须采用专用干燥设备如竖式热风烘干机、回转窑烘干机、远红外平板烘干机、振动流化床干燥机等。
(3)低温和低温密闭贮藏法 即全仓密闭,包装加盖密闭,防止微生物和害虫的侵蚀。采用隔热、降温(10℃以下)、塑料薄膜密闭等方式。
(4)化学保存法 该法可与密闭法或干燥法配合使用。在油籽中加入某种能 [[ 钝化酶 ]] 、杀死害虫的化学药品,以达到安全贮藏之目的。如在油菜籽中用 [[ 磷化氨 ]] [[ 丙酸 ]] [[ 食盐 ]] [[ 明矾 ]] 等,拌和后再密闭贮藏。贮藏应注意到油籽温度与水分的关联性,因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要求不相同。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430 農業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