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董小宛

增加 899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big> 董小宛 </big>'''(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 <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8%91%A3%E5%B0%8F%E5%AE%9B%EF%BC%88%E5%85%AC%E5%85%831624%E5%B9%B4%E2%80%941651%E5%B9%B4%EF%BC%89%EF%BC%8C%E5%90%8D%E7%99%BD%EF%BC%8C%E5%AD%97%E5%B0%8F%E5%AE%9B%EF%BC%8C%E5%8F%B7%E9%9D%92%E8%8E%B2%EF%BC%8C%E6%B1%9F%E8%8B%8F%E8%8B%8F%E5%B7%9E%E4%BA%BA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 ],知乎 - zhuanlan.zhihu.com/p...- 2018-10-29</ref> ,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 [[ 南京 ]] 教坊司乐籍 <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5%9B%A0%E5%AE%B6%E9%81%93%E4%B8%AD%E8%90%BD%E7%94%9F%E6%B4%BB%E8%B4%AB%E5%9B%B0%E8%80%8C%E6%B2%A6%E8%90%BD%E9%9D%92%E6%A5%BC%EF%BC%8C%E5%90%8D%E9%9A%B6%E5%8D%97%E4%BA%AC%E6%95%99%E5%9D%8A%E5%8F%B8%E4%B9%90%E7%B1%8D 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 ],搜狐 - www.sohu.com/a...- 2021-9-27</ref> ,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756017060740187&wfr=spider&for=pc  上天不负一场相遇:董小宛与冒辟疆的爱情 ]百家号,2015-08-04</ref>
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675817448522623&wfr=spider&for=pc  秦淮八艳董小宛:一遇渣男误终生 ]百家号,2015-08-04</ref>
== 人物生平 ==
两年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淡淡流走了,此时已是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枭雄四起,天下陷入战乱之中。到了崇祯九年,乱象已迫近苏州,人们不由得惶惶不安,白氏也打算关闭绣庄的生意,收回资金以备随时逃难。谁知绣庄伙计一算帐,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帐。分明是伙计从中捣鬼,白氏又无法把握,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她仿佛从云端跌入了冰窖,一时间无法睁开眼睛。
庞大的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白已养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那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br>
''' === 名震秦淮'''<br>=== 
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卖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气有时不免露了出来,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然而却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决不肯任凭客人摆布,如此一来,影响了鸨母的进账,鸨母自然对她冷嘲热讽,董小宛郁怒之下,一跺脚离开南京,回到了苏州。可家中母亲依然躺在病床上,离不开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宛回了家,也纷纷上门催债,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好重操旧业,索性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卖身的初衷,而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把一份毫无实际内容的媚笑卖给客人。倒是有一种客人,既有闲情、闲暇,又有足够的财力,便能带上个中意的青楼女游山逛水,享受自然风情。对陪客出游,董小宛是最有兴趣的,虽说那些能有此雅举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可那时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并不觉得白发雅士有可憎之处。在旖旎风光的衬托下,她也容易涌动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给客人以娇媚娇笑。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br>
''' === 结缘才子'''<br>=== 
冒辟疆最早从方以智那里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吴应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啧啧称道小宛。而小宛时时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讲说冒辟疆,知道复社中有这样一位负气节而又风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这年秋天,二十九岁的冒辟疆来南京参加乡试,特意前往造访,不料董小宛却已赌气离开了秦淮河。后来乡试发榜,冒辟疆又一如既往地名落孙山,他没有失望。只是暗叹自己生不逢时,收拾了行装,便转往苏州闲游去也。在苏州,冒辟疆一边访胜探幽,一边打听董小宛的下落,得知她已在半塘待客,便又兴致勃勃地专程拜访。偏不凑巧,董小宛已受人之邀游太湖去了。之后又接连去了好几次,都无缘见到董小宛,直到准备离开苏州的前夕,没抱多大希望地来到半塘,却终于得以与她相晤。
这是一个深秋的寒夜,董小宛刚刚参加酒宴归来,正微带醉意斜倚在床头。见来了客人,她想挣扎着起身,无奈酒力未散,坐起来都有些摇晃。冒辟疆见状忙劝她不必多礼,让传婢在小宛床头摆了个坐凳,便在她身边坐了下来。冒辟疆自我介绍后,董小宛称赞说:“早闻‘四公子’大名,心中倾佩已久!”脸上果然露出欣喜的神色。冒辟疆没想到一个风尘女子竟然对他们这劻扶正义的行为大感兴趣,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细打量董小宛,素衣淡妆,眉清目爽,果然与一般欢场女子大相径庭,此时虽醉意朦胧,娇弱不堪,却依然思路清晰,谈吐不俗,纵谈时局,颇有见地。怜惜伊人酒后神倦,冒辟疆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离去,就是这半个时辰的交谈,已使他对董小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 == 母逝定情'''<br>==
[[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闭门不出。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冒辟疆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并且说了自己几次寻访都吃了闭们羹的经过,董小宛露出一丝歉意和欣慰。见她病体虚弱,冒辟疆几次提出早早归去,董小宛却殷勤挽留,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分手。
翌日,冒辟疆忍不住又雇舟来到小宛家,两人并没有约定,小宛却笑盈盈地站在门外相迎,一夜之间病竟好了大半,也似乎料定冒辟疆今天会来。小宛将冒辟疆迎进了屋,奉上茶,牵着他的手说:“此番公子前来,妾身的病竟然不药而愈,看来与公子定有宿缘,万望公子不弃!”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冒辟疆此行还需到南京参加乡试后再回家乡,他与董小宛约好,一等乡试结束,就 马上返回苏州为她赎身,再相伴回到如皋。
小宛母亲去世后,与冒辟疆的恋爱嫁娶中,董小宛处处主动,焕发出向往自由、寻觅真情的个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举步踌躇,显露出一个大家公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弱点。 <br>
''' == 苏州赎身'''<br>== 
冒辟疆带着小宛回苏州赎身,不料又遇上了麻烦,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柳如是是董小宛当初卖笑秦淮河时的好姐妹,钱谦益也曾与她有过颇深的交情,他如今虽然免官闲居,但在江南一带名望甚高,经他出面调排,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 <br>
'''嫁入冒门'''<br>
== 主要作品 ==
 
画作:《彩蝶图》、《孤山感逝图》、《玉肌冰清图》。
诗集:《绿窗偶成》、《楷书秋闺扇面诗拾壹首》、《一柄象牙彩蝶》。
 
== 人物评价 ==
 
'''总体评价'''<br>
 综观董小宛的一生,她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这是三百多年来,人们怀念她的原因。首先,她虽然出身卑微,却关心国事。来往金陵、 [[ 苏州 ]] 之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动的关键时刻,东林党、复社,强烈要求改革明末弊政,跟以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代表的大地主集团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董小宛与手帕姐妹[[顾横波]]、[[李湘真]]、[[李香君]]、[[柳如是]]等同情[[东林党]]人,站在复社后期领袖[[陈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吴应箕]]、[[黄宗羲]]等一边,支持他们的正义行动。  其次,在满清贵族南下时,董小宛表现出很高的民族气节。在逃难江南时,她耳闻目睹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大辟、嘉兴剃发等血腥暴行,对满清统   治集团的民族屠杀、民族侮辱政策十分痛恨。在盐官城照料被惊吓而病危的冒襄时说:“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展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   劝导冒襄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跟满清贵族合作。董小宛的言行对冒襄本人一生义不降清影响很大。比起那些降清的“大丈夫”[[冯锉]]、[[安慰]]、[[金之   俊]]等文臣,[[洪承畴]]、[[吴三桂]]、[[阮大铖]]等武将,董小宛品格之高就不言而喻了。  再次,董小宛追求个性白由解放,向往主流。欢场中,男女杂坐,喧嚣并起,每次遇到这样的场面董小宛就心生厌烦,落落寡欢,而每到幽林远壑,面对   片石孤云,则恋恋不舍。她的性格,似乎更适合当一个闺阁诗人,而不是迎来送往的神女。董小宛要把自己从风尘中拔出来,只有从良这一条路可走。 从名妓到贤妾,董小宛一路坎坷,一路血泪,完成了这个转变。兵占领南京后,秦淮八艳风流云散。柳如是自沉未遂,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出家修   行,顾横波随[[龚鼎孳]]去了北京,[[郑妥娘]]随[[杨文聪]]殉难于贵州,[[陈圆圆]]被战云裹挟而去,与“红颜薄命”的总结局比较而言,董小宛在个   人爱情上虽只八年,艰辛历尽,作为红颜知己,为冒襄而憔悴,总还算是幸运一些了。  董小宛才艺出众,爱写诗,十分认真刻苦,“意所欲得与意所未及,必控弦追箭以赴之”。她写诗才情迅疾,如顺治七年正月初二日读到唐代七岁女子   “所暖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之句,凄然泪下,和成八绝,哀声怨响,令人不堪卒读。唯大多散失,辑录困难。另外,她编的类书《仓艳》三卷,是研究历代妇女生活的重要资料。  在董小宛最后的日子里,冒辟疆是否真正被她的柔情感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虽然在两个人相处中,一直是冒辟疆居高临下地看着董小宛。而其实,在   是董小宛的心里,冒辟疆也不过只是她为自己编织的一个绚丽爱情之梦的载体,她一直活在自己的梦里,并固执地相信自己就是这个浪漫爱情里最幸福的   女主角。名士与名妓在爱河里的幸运旅程,虽然时日有限,已经是凤毛麟角,很难得了。 <br>  
'''名家点评'''<br>
 
[[黄虞稷]]曾写诗悼念董小宛曰:“珊瑚枕薄透嫣红,桂冷霜清夜色空。自是愁人多不寐,不关天末有哀鸿。半床明月残书伴,一室昏灯雾阖缄。最是夜清凄绝处,薄寒吹动茜红衫。”
[[王士禄]]:“梅花亭子枕回波,满酌黄滕细按歌。”
[[颜光柞]]赞曰:“辛勤孤灯下,三复行役诗。”
[[陈允衡]]:“扫眉间阁笔,击击强裁诗。”
 
== 后世纪念 ==
 
'''发明董肉'''<br>
小宛腌制的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经她手都有一种异香绝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一匕一脔,妙不可言。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