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后晋

增加 1,615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图片,增加分类
[[File:后晋1.jpg|缩略图|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唐]]936年灭[[后唐]]开国到[[辽国|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总计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唐]]936年灭[[后唐]]开国到[[辽国|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总计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ref>《旧五代史》卷八十五(晋书).卷075(晋书) 高祖本纪一</ref>
== 建国 ==
后晋的开国皇帝[[沙陀人]]石敬唐是后唐开国的功臣,他曾经多次在危难中救护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和明宗[[李嗣源]]。李存勖和李嗣源都十分器重他,李嗣源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后唐建立后石敬唐任河东节度使(今[[山西]]),石敬唐成为当地军民最高指挥官。石敬唐在河东政绩很高,而且生活清廉,很受当地人的欢迎。但李嗣源死后后唐内部互相倾轧,石敬唐受[[李从珂]]的猜忌,因此渐渐产生了反唐的计划。当李从珂决定将石敬唐调离河东时,石敬唐决定反唐。
石敬唐在河东的兵力不足以抵挡后唐的进攻,因此石敬唐决定求救于[[契丹]]。作为条件,他同意割让燕云十六州(此十六个州 <ref>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予契丹,天福八年(943年)后晋领土面积约92万平方公里。</ref> ,属今[[河北]]和山西)给契丹,并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在这种情况下,耶律德光决定帮助石敬唐。
契丹和石敬唐的联军打败了后唐,攻入后唐首都[[洛阳]]。后唐灭亡,石敬唐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依据[[五行]]相生的顺序,[[后唐|后唐]]的「土」德之后为「金」德,因此后晋以「金」为王朝德运。<ref>{{Cite journal|title=陈元-台北故宫藏宋元明帝王画像与其隐喻的王朝正统性, Zhongguo wenhua 中国文化 [Chinese Culture] 44 (2016): 137-53|url=https://www.academia.edu/29963411/%E9%99%B3%E5%85%83-%E8%87%BA%E5%8C%97%E6%95%85%E5%AE%AE%E8%97%8F%E5%AE%8B%E5%85%83%E6%98%8E%E5%B8%9D%E7%8E%8B%E7%95%AB%E5%83%8F%E8%88%87%E5%85%B6%E9%9A%B1%E5%96%BB%E7%9A%84%E7%8E%8B%E6%9C%9D%E6%AD%A3%E7%B5%B1%E6%80%A7_Zhongguo_wenhua_%E4%B8%AD%E5%9C%8B%E6%96%87%E5%8C%96_Chinese_Culture_44_2016_137-53|last=Chen|first=Yuan Julian|language=en}}</ref>后晋移都[[开封]],并按约将16州让给契丹。这16州是: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市|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原属河北[[怀来]],今为[[官厅水库]]库区)、儒(今北京[[延庆县|延庆]])、武(今河北[[宣化区|宣化]])、蔚(今河北[[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市|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环(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并向契丹称[[儿皇帝]],契丹封其为“晋帝”。
[[File:后晋2.jpg|缩略图|左|后晋《疑狱集》]]
石敬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辽国和[[金国]]后来对[[宋朝]][[长江]]以北地区的威胁打开了门户。
后晋建国后一直处于动乱状态,石敬唐割地称儿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唐本人到死没有改变他对契丹依附的政策。但国家内部许多地方发生叛乱,石敬唐的两个儿子在这些叛乱中被杀,这些事情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为了对付这些叛乱,石敬唐加剧了惩罚的法律,引入了许多毒刑,同时他对自己的手下人也非常猜忌。
=== 石重贵反辽亡国 ===
石敬唐死时,立[[石重贵]]为继承人。石重贵是他的侄子,因为在战场上立战功获得石敬唐的赏识。但石重贵是一个一勇之夫,根本无法在已经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对付这些政治问题。登基后,石重贵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
[[File:桑维翰1.jpg|缩略图|桑维翰(898年—946年),字国侨,[[洛阳]]人。桑维翰于后唐[[同光]]中登进士第。不久,跟随[[石敬瑭]]历任[[河阳]]、[[河东]]、[[镇州]]武顺军等节度掌书记,直到石敬瑭立国称帝。晋立国十多年中,桑氏两度任宰臣,同时,晋设枢密院,桑氏以宰臣负责枢密院事,或充枢密使,另任翰林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历任[[相州]]、[[兖州]]、[[晋昌]]军等节帅。五代十国时期,枢密院兼具顾问、行政两系统的职权,枢密使职权膨胀,“权兼内外”,翰林学士等顾问权力亦膨胀,翰林学士属近侍重臣,有“内相”之称。桑维翰任宰相、枢密使、翰林学士,一身荣登三要职。]]
对此,契丹当然不能坐而不视。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
后晋亡后,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ref>[http://www.jianglishi.cn/wudai/shijintang.html 晋高祖石敬瑭 .讲历史[引用日期2016-03-02]]</ref>
== 君主 ==
==参考文献==
{{Reflist|2}}
 
[[category: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五代十国]]
129,1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