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山泰秀

增加 3,368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山泰秀'''<br><img src="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山泰秀'''<br><img src="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800/20210629/1920x1080_872261025913.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290022.aspx 圖片來自中央社]</small>
|}

'''中山泰秀''',([[日語]]:中山 泰秀/[[平假名]]:なかやま やすひで ,[[羅馬]][[拚音]]:Nakayama Yasuhide),1970年10月14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是一位[[日本]]的[[政治人物]]<ref>[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94809 日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台日建網路安全合作可推進關係],國際| 三立新聞網SETN.COM,2021-09-08</ref> <ref>[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290022.aspx 中國威脅增日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台灣是兄弟家人必須保護(影)] , 國際| 重點新聞| 中央社CNA,2021-06-29</ref> 。

==簡介==
中山泰秀,曾是日本[[自由民主党]]所属的[[众议员]],2020年9月18日-2021年10月6日擔任[[防衛副大臣]]([[防衛大臣]]是[[岸信夫]])。

他的父親[[中山正晖]]、伯父[[中山太郎]],亦是[[自民黨]]眾議員。

中山泰秀在[[成城大學]][[法学部]]與[[早稻田大學]][[體育科學]][[研究院]]毕业后,进入[[电通]]公司,之后历任[[總務廳 (日本)|总务厅]]长官[[秘书官]]、[[建设大臣]]秘书官,[[小池百合子]]的政策[[秘书]]。

==從政經歷==
他在2003年11月9日的[[第43次众议院议员总选举]]中从[[大阪府第4区]]出马输给[[民主党 (日本1998年)|民主党]]的吉田治,从[[比例区]]复活后首次当选。

在2005年的选举中,于小选举区获胜。2021年10月31日選舉失利後,担任[[政治伦理审查会]]的委员<ref name = "profile">{{Cite news| url = http://www.iloveosaka.jp/profile.html| title = プロフィール| newspaper = | publisher = 公式サイト| date = | accessdate = 2015-05-1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16060606/http://www.iloveosaka.jp/profile.html| archive-date = 2015-02-16| dead-url = yes}}</ref>。

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2021年6月29日警告,[[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合作所構成的威脅與日俱增,還說有必要對[[北京]]向[[台灣]]的施壓「覺醒」,保護台灣這個「民主國家」。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山泰秀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活動上質疑,日本、美國等多國自1970年代以來採取「[[一中政策]]」,也就是承認北京而非台灣,此一決定能否經得起時間考驗。

中山泰秀強調,[[中國]]在[[太空]]、[[飛彈技術]]、[[網路領域]]、[[核子]]與傳統武力的威脅與日俱增,還說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中國有著「侵略性、侵略性…想法及意志」。

中山泰秀認為,隨著美國把力量集中到[[亞太地區]],生活在[[亞洲]]的民眾應該要警覺到緊急性及重要性,特別是現在,許多滲透來自[[社群]][[媒體]]及[[網路]]。因此,在[[網路無國界]]的現代,如果(日本跟台灣)可以建立網路安全合作,將可以推進雙邊關係。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美國人]] [[Category:日本人]]
6,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