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冼星海

移除 21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冼星海| 圖像 = [[File:11111.jpg|缩略图|右|冼星海|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2467413300&di=32d8a5e2f8ec10fa76d11bee408965ba&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707%2F29849ed011824d50b9b36eef3d807797.jpe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作曲家| 出生日期 = 1905年6月13日| 國籍 = 中國| 職業 = 作曲家}}
== 冼星海 ==
=== 人物生平 ===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于澳门一个贫苦家庭。
 
冼星海6岁时随母亲黄苏英去新加坡,进入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亲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小提琴,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
 
进入岭南大学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因为他吹奏单簧管很有韵味,由此得到“南国箫手”的雅号,连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于澳门一个贫苦家庭。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亲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小提琴,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
进入岭南大学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 ,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 ,因为他吹奏单簧管很有韵味,由此得到“南国箫手”的雅号,连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1935年,冼星海毕业回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同时,受著名教育学家、会计学家潘序伦和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邀请,与吕骥、何士德等人建立了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音乐训练班,培养了诸如麦新、孟波、杨祚铭、邹伯宗、鲁剑光等一批音乐人才,为抗日救国时期音乐艺术在国内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又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并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救亡歌咏运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
广州市及广东省广府地区,在中华民国时期地名、路名皆使用粤语音译,与今日港澳的做法相同。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地依然允许华裔民众自行选择英文名的粤语或闽南拼法方案。
 
=== 音乐作品 ===
 
《生产运动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牺盟大合唱》
《民族解放》
《神圣之战》
《满江红》
《中国狂想曲》
《郭治尔·比戴》
《游击军》
=== 人物评价 ===
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