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昭王

移除 11,873 位元組, 1 年前
以“周昭王,死于昭潭。”替换内容
{{Template:Infobox 先秦人物|名称= 周昭王|图像=[[File:周昭王.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554681935&di=bc598f6194d4ca8fcc230abe43da7c1e&imgtype=0&src=http%3A%2F%2Fa3.att.hudong.com%2F01%2F81%2F01300543591231144947810682424_s.jpg 原图链接][http://www.baike.com/wikdoc/sp/qr/history/version.do?ver=27&hisiden=DcXcDAFtRA3VWAX,N,wdQEAUw 来自互动百科的图片]]]|图说=|别称=|姓=姬|氏=|名=瑕|字=|别名=|别字=|谥号=昭王|时代=西周|国家=|身份=西周天子|出生日期=约前1027年|逝世日期=前977年|在位年代=|父=[[周康王]]|母=[[王姜]]|正妻=[[房后|王祁]]|妾=|夫=|子女=周穆王|太子=[[周穆王]]|都城=镐京|居所=|墓葬=}} =='''[[周昭王]]'''== '''[[周昭王]]'''({{bd|约前1027年||前977年||}}),姓'''[[姬姓|姬]]''',名'''瑕''',[[西周]]第四代天子。[[周康王]]之子。《[[史记]]》称他为'''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卲王'''<ref>江林昌《由新出遂公盨、来氏铜器论夏商周世系及虞代问题》。</ref>或者'''王卲 王''',与[[周代]][[青铜器]]铭文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珷'''的格式是一样的<ref>'''王卲 王'''出自鲜簋铭文,引自王辉:《商周金文》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27页。</ref>。 == '''简介''' ==《[[竹书纪年]]》载[[周昭王]]三次南征,第一次“伐[[荆楚]],[[涉沙]],遇大兕”,第二次[[周昭王攻荆楚之战|攻荆楚之战]]“[[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第三次则“[[昭王]]南征而不复”。[[昭王]]十九年,他南巡[[荆楚]]不返,死于[[汉水]]之中。死因史书隐讳不言 传说为所坐船为胶船,行至水中胶解,溺 <ref>《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拯得王。”</ref>。卫兵[[辛游靡]]长臂且多力,于水中取得[[昭王]]遗体,返回镐京。<ref>《文选》卷四载左思《蜀都赋》:“昔周昭王涉汉,中流而陨,其右辛游靡拯王,遂卒不复还。周乃侯其子 西翟,实为长公。”《宋书·乐志一》:“周 王南征,殒于汉中,王右辛馀靡长且多力,振王北济。周公乃封之西翟,徙宅西河,追思故处作哥,始为西音 ” </ref> [[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者据现代日食计算理论推得,「天大曀」可能是发生于公元前978年12月17日的日食<ref>{{cite journal |title=《授时历》对天再旦、天大曀的年代问题研究 | author=李勇 | journal=《文博》2001年 第2期 5 页 46-49页}}</ref>,并把[[昭王]]在位时间定为前995年至前977年。 =='''人物生平'''== ==='''王道微缺'''=== [[姬瑕]],[[周康王]][[姬钊]]嫡长子。[[康王]]二十五年(前996)[[周康王]]去世,[[姬瑕]]即位,是为[[周昭王]]。 中国第一个见于史册的治世成康之治后,[[西周]]王朝应该迎来一个盛世,但此时[[西周]]王朝的执掌者却“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前982)夏四月初八,[[镐京]]突然出现反常的自然现象,河、井、泉、池里的水同时泛涨,井中的水竟然溢出井外,紧接着宫殿和民宅山川大地都摇晃起来。夜里有五色光气入贯紫徽星座,遍于四方,尽作青红色,天空竟然看不见二十八宿 。古人认为天象和人间为表里,王道缺失才招致异象叠生。 如果说所谓天象只是古人迷信无知,那么[[周昭王]]处置国事的态度就是确证无疑的“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秋七月,[[鲁国]]发生政变,[[鲁侯]]之弟[[姬沸]]杀死兄长[[鲁幽公]][[姬宰]]夺取侯位,自称[[魏公]]。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周昭王]]竟听之任之,既不发兵征讨,也不兴师问罪,致使天下恃强凌弱的现象屡屡发生,朝纲由此偏斜。 ==='''东夷之战'''=== [[周昭王]]十六年(前980),[[昭王]]率军对[[东夷]]各国(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进行军事威慑。  [[东夷]]是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西周]]初年,这些方国部落对[[周王朝]]时服时叛。经[[周公]]、[[周成王]]东征,周势力达到今[[山东]]境地,[[淮夷]]、[[徐夷]]仍倔强不服。是年,以楚为首的方国部落进犯[[周朝]]疆土,[[周昭王]]集结大军,南征楚荆。为稳定后方,先向[[东夷]]进兵。各夷国见众寡悬殊,纷纷归顺。至[[周昭王]]伐楚时,[[东夷]]南夷有二十六邦国前来臣服朝见。 [[东夷]]之战加强了[[周王朝]]对[[东夷]]诸国的控制,孤立了[[荆楚]]。 ==='''[[昭王]]伐楚'''=== 据《[[竹书纪年]]》记载,[[昭王]]伐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前985),[[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 。一般认为此次战争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犀牛]])。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前982),[[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周军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损失严重。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据[[鲁纪年]]推算,此时为[[周昭王]]二十四年(前977)。此次伐楚声势浩大,[[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但结果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 [[昭王]]伐楚与早期楚史和楚文化研究有极重要的关系,但这样一件[[西周史]]和[[楚史]]上的重大事件,却因为周人的隐讳而蒙上了重重迷雾,甚至连[[周昭王]]征伐的对象到底是谁都存在争议。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周昭王]]所伐之“楚”并非“[[楚国]]([[楚子]])”,而是[[西周]]时期和[[楚国]]([[楚子]])并立于楚地的楚蛮。  “楚”有二义,一是指[[芈姓]][[楚国]],二是指南方[[楚蛮]]。[[周成王]]十九年,[[楚国]]先祖[[熊绎]]被封为[[楚子]],封地在[[楚蛮]]之地,因此[[楚国]]与[[楚蛮]]有交集,到[[东周]]时,[[楚国]]崛起吞并了[[楚蛮]],两者才混为一体。在[[周昭王]]时期,[[楚国]]爵位不过是[[楚子]],封地仅五十里,荒僻贫弱 。在这种情况下,[[周昭王]]不可能尽起六师,倾力南下攻打小小的[[楚子]],更不会收获颇丰,大小贵族均兴高采烈地作器铭功 。而且如果[[周昭王]]果真的因为南征[[楚国]]而丧命,则[[周]]、[[楚]]必为不可解的死敌,[[周昭王]]之子[[周穆王]]不可能不报此仇,[[楚国]]更不可能在[[周穆王]]十四年还作为[[周朝]]的封国参与伐徐之役。  而[[楚蛮]]在[[周昭王]]时期占据地域广大,大约在今[[汉水]]中上游的[[丹江]]地区和下游的[[汉东]]地区,且占据铜矿主产地铜绿山。在先秦时期,铜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政治、经济、战争等方方面面都广泛需求。[[楚蛮]]虽然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但始终没有如从前的[[三苗]]和后来的[[楚国]]一样形成一个强大统一的政治体,只是一些分散的部族,这种情形下的[[楚蛮]]正适合作为[[周昭王]]南下征伐的对象。 [[昭王]]南征之“楚”为[[楚国]]的说法最早出现于[[东汉]],[[王逸]]注《[[楚辞·天问]]》 。后世学者多信此说,口口相传代代为继,[[昭王]]南征[[楚国]]几成定论。 ==='''南巡不返'''=== 《[[古本竹书纪年]]》载:“[[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第三次伐楚对[[西周]]的军事力量打击很大,[[周昭王]]薨于[[汉水]],全军覆没。经过春秋笔法润饰的正史对此事讳莫如深,无法获知详情。[[北宋]]时期,在[[湖北]][[安陆]]一带出土了六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称为“[[安州六器]]”,透露了[[周昭王]南巡的相关信息。 [[周昭王]]十六年,[[昭王]]南巡亲征,征伐楚荆。为了保证进军的顺利,他任命一个姓[[南宫]]的人为统帅,一个叫[[中]]的人为先锋。[[中]]带领军队联络[[汉阳]]的姬姓诸侯,为大军开路,并在[[邓国]]和[[曾国]]为[[昭王]]准备行宫。一路上得到了[[汉北]]各姬姓诸侯的支持,军队人马更加壮大,很快深入[[江汉]]腹地。原来臣服于[[楚荆]]的大部族、小方国纷纷归顺。 [[中]]的先头部队到达长江,后军随后赶到,王师攻占了[[鄂部]]驻地,大军沿[[汉水]]东岸南下,到达[[长江]]边后,[[昭王]]留下一支人马在[[江北]]守卫[[渡口]],自己亲率大军渡江南下。[[扬越]]的[[鄂部]]将主力退缩到南面的大山中,[[昭王]]占领了[[铜绿山]]。然后[[昭王]]渡江北上,在[[唐国]](今[[湖北]][[随州]]西北)大会[[汉阳]]诸侯,论功行赏,给先锋[[中]]很多马匹和铜材,元帅[[南宫]]也得到了很多赏赐。后来,[[中]]用[[昭王]]赏赐的铜材铸造了一批青铜礼器,并在上面刻上了文字,记载此次战争和他所得到的赏赐,[[昭王]]给贵族们分发一些铜材,然后将大量铜材运回。这些铜材多被用来铸造[[青铜器]],其中就包括[[安州六器]]。 [[周昭王]]占领[[铜绿山]]后,留下了少数王师镇守[[铜绿山]],率领大部队返回。然而,[[鄂部]]一听周军主力已经撤走,又夺取了[[铜绿山]],[[昭王]]决定再次亲征。 [[周昭王]]十九年,[[昭王]]率大臣[[祭公]]等,以戍卫[[镐京]]的西六师再攻楚荆。开始时形势很好,周军从[[唐国]](今[[湖北]][[随州]]北面)出发,经过[[厉国]]、[[曾国]]向南顺利推进。为了壮大声势,[[昭王]]还派出使臣到[[长江]]中游的大小邦国,争取支持。[[昭王]]本人则率师沿江而上,直抵[[夔国]]边境(今[[湖北]][[秭归]])。然而回师[[汉水]]时,周军却遭到了[[楚荆]]部队的强烈抵抗,又遭遇了异常天气,全军覆没。 [[姬瑕]]二十七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卒于[[昭王]]十九年(前977),终年四十六岁,尊号[[周昭王]]。古书上说“仪容恭美曰昭”,故谥号[[昭王]]。[[周昭王]]崩后没有向诸侯告丧,宗室诸侯拥立[[周昭王]]长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 =='''陵墓'''==相传[[周昭王]]的陵墓在[[河南省]][[登封市]]。 =='''历史评价'''== [[司马贞]]《[[史记索隐]]》:“南巡不还,西服莫附。” 由于周人隐晦,正史中关于[[昭王]]正面的内容不多,但1970年在周原出土的《[[史墙盘]]》,却给[[周昭王]][[姬瑕]]正面评价。铭文载:“弘鲁[[昭王]],广批[[荆楚]],唯狩南行”,对[[昭王]]南征作了完全肯定的评价。 ==视频== ===吕雉宴请沧海客,问其周昭王怎么死?吕雉听完答案脸色都变了!==={{#ev:youku|XMzY2NDA1MzYwMA|center}}===三千年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游击战爆发, 周昭王也于此战阵亡==={{#ev:youku|XMzYwNjYxMDM2MA|center}} ==参考资料=={{reflist}} {{中国皇帝|父[[周康王]]|子[[周穆王]]|[[周朝君主列表|周天子]]<br/>[[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君主]]|西周第4代}} {{周朝王室}}    [[Category:西周军政人物]]
11,2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