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樊梨花

增加 5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女英雄之一,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人物生平==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关主,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双全,美貌绝伦,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其一生故事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视剧、电影、歌舞戏剧等。且广为民间道教立庙祀神至今。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和[[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明清讲史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历史、英雄传奇采自民间口头传说,经文人创作加工为案头读物,随即又为广大的市井说唱艺人借鉴为话本,口传心授、世代流传,后来也有人整理为“说书体小说”.以纯散文形式出版。由民间演义、杂说到说唱,再到“说书体小说”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得到提炼,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在众多有关樊梨花故事的说书体小说中,西河大鼓名家黄佩珠所作《[[少西唐演义]]》对樊梨花形象塑造的再度加工创作,就最具代表性。
 
==中国歇后语==
樊梨花下西凉------马到成功
经过一番曲折,夫妻两人破镜重圆。梨花受命于危难,担任元帅。她治理寒江关的卓著政绩和走马上任后果敢坚决的调兵遣将等一系列行为,处处表现了樊梨花不仅是一位武功超群的女将,而且是一位胸有韬略的女帅,她的领导才能不仅表现在军令严明、不仅表现在身先士卒,而且表现在知人善用,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宽容风度。
可以说,一直以来,樊梨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了。她的形象,近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成为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入人心、广为传颂。
 
==历史考证==
===巾帼英雄樊梨花手栽木瓜树千年茂盛===
河北省蔚县许家营村有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木瓜树。该木瓜树又称“文冠果树”,据河北《[[蔚县县志]]》记载:该树是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带兵在许家营歇马时栽下的,至今根深叶茂,并仍然挂果,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辽东历史名城------威宁营===
辽东历史名城:威宁营(以樊梨花的爵位而得名的古城)
鸣沙山北麓现存在古兵营和樊梨花马桩等遗迹。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古代征战将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精神,她永远活在各族人民的心田。晚清诗人肖雄曾随军来到鸣沙山,对沙山藏营的古老传说深有感触,并为此写下了传世之作《沙山怀古》:“雾里辕门似有痕,浪传四十八营屯。可怜一夜风沙恶,埋没英雄在覆盆。”<ref>这就是沙山藏营这一典故的由来。</ref>
寻访最早的中国“丝绸之路”
 
===贺兰山苏峪口樊家营子===
地名的起因,其实就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一个地域的指认,受到如此的历史往事所感染,便出现的这个地名。
中国幅源辽阔,古代交通极不发达,人口流动不便,许多民间信仰、掌故稗史都有很强的地域限制,民间传说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形成并广泛传播的。而樊梨花的传说及遗迹从冀京到新疆,从河南到甘肃几乎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为什么相隔千山万水的几个地方同时流传这样的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遗迹览胜==
===樊梨花与焕彩沟===
时而又如万众欢呼,时隐时现,若幻若真,人们说这是长眠在沙山下的征战将士忠魂不散。其实呢,这不过是人民把古代征战将士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总愿同大自然的物理现象相结合罢了,<ref>以表达后人对远征将士的一种缅怀之情。</ref>
 
==北庭都护府之独山守捉城==
木垒县地处天山北麓,东与巴里坤接壤,西与奇台县毗邻,南与鄯善县、哈密市相连,北与蒙古国交界。该县的文化遗迹有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和唐代独山守捉城、古代传递军情的烽隧、鸣沙山等。著名的军事重镇独山守捉城就坐落在今县城南唐朝破城子。戴良佐先生的《[[庭州纵横]]》中提到:木垒县独山守捉,今地在县城南的唐朝破城子。这是樊梨花西征时攻克的要塞,所在的村落也称为“梨花村”。此城部分城墙残存,后来元代的独山城,就是沿用唐代守护城垣。
这里曾挖出了各种类型的垂帐纹、灰陶罐,是和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东地唐朝大墩遗城址出土的双耳灰陶罐,吉木萨尔北庭唐古城遗址出土的灰陶片在形制(细颈、鼓腹、小平底)和纹饰(垂帐纹)方面完全一致,考古学者认为,这是东疆地区唐代文化的特征。在新户破城子也同样发现了大量成堆的牛、羊、兽骨,还有彩色壁画的寺院。至今人们还说这是少数民族(东突厥族)民众筑的城,唐朝樊将军攻城时,经过剧烈爆炸将城震塌的。至今,木垒仍流传着许多与樊梨花有关的传说故事,像‘龙王庙’、‘分水梁’、‘芦花河’等…
守捉:唐制,是唐朝在边地的驻军机构,其主要分布在陇右道与西域,大致于今天甘肃、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及新疆。
 
==走马巴里坤==
巴里坤坐落于东天山北、蒙古高原南,处天山与蒙古高原的夹缝中。巴里坤的历史似她的城墙一样厚重、悠久。早在汉唐,这里就是新疆军事、交通要塞,班超、樊梨花等在这里留下沙场征战和贬戍足迹。
入夏至秋,巴里坤湖畔聚集了数百座毡房,牧民边放牧劳动耕作、边休憩。
繁华散尽,曾经车马萧萧、刀光剑影的古道早已隐匿在草丛里。匆匆过客又岂是我们,当人们的脚步踩空了时光、踩空了历史的时候,那些安静的古建筑还在不远的角落里,绚丽地吸引着人们神圣的眼睛。有人说,巴里坤是一本丰富、深邃的大书,使人很想一口气就把它读完。然而,我们只是翻开了它的一页。
 
==有一尊石人名叫樊梨花==
===守望千年的草原石人像===
唐军获胜后,薛仁贵驻军庄窝城(今李三窑),辟兵马场于今马厂村。后人为纪念薛家将剿“匪”之功德,为这两村起名库‘五旗’、‘马场’,‘马场’后演变为‘马厂’。
 
==演营寺==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不仅是世界上地名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也非一般国家能比拟的,其中源起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地名就不少。
据说演营寺在唐朝之前叫灵源观,先前某个时候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死了不少人,以至多少年之后这里依然有鬼魂在夜间哀号哭啼,直到后来在古战场建起一座九级砖塔,在砖塔周边植上国槐。所以多少年来,三阳川一带的百姓在提到演营寺的时候,总会说到“三柏九座殿,两槐抱一塔”。
1985年,地方上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制定了八卦建筑群的修复规划,现已修复大殿和东朝房,树立碑石,可依稀领略当年的建筑风貌。
 
==白桑关镇==
白桑关镇地处秦岭余脉,位于郧县东北部,209国道穿境而过,距车城十堰仅70公里,是入豫通陕的必经之地。白桑关镇民风纯朴,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俯拾皆是。
如今,原先的演兵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就因为有了这些残垣断壁,有了这些森森的古柏,有了民间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个英姿飒爽、敢作敢为、深明大义的樊梨花,看到奔涌于这块土地上的热血与活力。
 
==河南南召樊梨花古城寨遗址==
在河南省南召县白土岗乡境内的五垛山上,发现了一座十分完整的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的城寨遗址。据悉,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樊梨花遗迹。
五垛山位于南召县西南部与镇平县交界处,素有“北顶”之称,与武当山的“南顶”遥相呼应。《山海经》称其依帝山,《水经注》称歧棘山,《[[太平寰宇记]]》称骑立山,明清以后称五垛山(其山五峰并峙,分别是圣垛、禅庵垛、摩云垛、娇女垛、哑女垛)。
=== 现存的樊梨花寨遗址 ===
是一座约有2 0 亩地大小的石城,虽已成残垣,但轮廓清晰,石城门保留完好,城墙四角发现有地井和暗道。石寨外有平整的土地5 0 多亩,现留有完整的石碾和石磨。还有樊梨花的跑马岭、饮马泉、压弓垛、乱石阵、钟鼓楼、大小客厅等。
埋没英雄在覆盆。
敦煌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鸣沙山、沙峰起伏,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唐代女豪樊梨花曾在鸣沙山安营扎寨,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埋没。解放后这里曾发掘出古代兵器、盔甲残片等文物,现存有古兵营和樊梨花马桩等遗迹。“沙岭”即鸣沙山;“沙岭晴鸣”便是敦煌八景之一。
 
==《巴里坤—凉》==
六月飞雪巴里坤,冰雕雪塑环宇城。
巴里坤:新疆东北边境县名。新疆六月飞雪见怪不怪了,这里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唐朝时,樊梨花西征到此,被突厥人围困,断水数日,士卒渴极,兵心慌乱。樊梨花急中生智,祭天求助,果然半夜时分,天降大雪,解了唐军之渴。唐军乘机突围,反败为胜。
=== 樊梨花------鸣沙山的传说===
鸣沙山,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乃楞格尔草原交汇的地方。
鸣沙山,顾名思义,就是会发声的沙子堆积成的山,说是山,其实也就是一大堆沙子而已。沙山的四周是广袤的草原,无边无际的湿润和绿色中突兀地屹立着一座寸草不生的沙山,它的魅力就在于会发声和堆积在这里几百年的沙子经历无数风雨,既没有向四周扩散,也没有被绿色植被吞噬,而且沙子从山顶被攀登沙山的人踩动滑下后会慢慢自动爬上去。关于鸣沙山的形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诉说着鸣沙山的形成。
也是唐代女帅樊梨花挂帅西征,当行军至此地,突然与敌军遭遇,于是展开一场恶战,有一营女兵在这里集体遇难,全军覆没。或许是正义的悲惨结局感动上天,又或许是这些花样女子的英魂为不使自己无暇的肉身再受敌酋狼吻的摧残,当樊梨花帅部凯旋回朝,走到这里时,突然狂风大作,一时间黄尘弥漫,飞沙遮日,整整刮了7天7夜,风停歇后,草原依旧翠绿,山水溪流依旧潺潺,但这营女兵牺牲的地方却平地出现了这座沙山,历经百年,这堆松散的沙子却风吹不走,雨淋不垮。每当夜深人静,就会从沙山传出雷似的声音;当人们攀登沙山,踩动流沙时,也会发出类似的声响。那声音犹如战鼓擂擂,铁蹄杂沓,兵戈相击,娇叱阵阵,旌旗烈烈,刀枪磕碰回荡于耳畔不绝。
听了这个传说的人,再聆听那轰鸣的声音,也仿佛置身于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衰草凄凉的古战场之中。“传道神沙能自鸣,势疑天鼓地雷惊。可怜一夜风沙起,埋没英雄在覆盆。”鸣沙山,也就成了这些为祖国稳定统一,为正义而战死他乡,永远留守在西域异乡古代远征将士们的永恒丰碑。
 
==樊梨花---星星峡的传说==
[[File:樊梨花3.jpg|缩略图|[https://gss1.bdstat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78e82755a244ad342abf8085e0a30c08/9825bc315c6034a8b7143d39c813495408237690.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6%A8%8A%E6%A2%A8%E8%8A%B1/823283/3670852/58ee3d6d55fbb2fbda1af1a34e4a20a44623dc4a?fr=lemma&ct=cover 来自大众网图片]]]
由甘肃进入新疆要经过星星峡。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星星峡是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对于新疆人而言星星峡就是一堵院墙,过了院墙就算是出疆了。
从嘉峪关门出城,城外就是古人所说的西域了。在内地人的眼中西域永远是一片荒蛮之地。自古以来,从内地走出的汉人习惯了儒家文化文雅恭谦的氛围。他们走出陇西高原,进入河西走廊,当满目的荒凉进入视野,便会感怀各种去国离乡的愁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而千百年来,作为新疆的门户,星星峡的地位也时兴时衰,其功能逐渐由军事要隘变成了进出新疆的陆路交通枢纽。
[[File:樊梨花2.jpg|缩略图|[https://gss0.bdstatic.com/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fc0b8125c8ef7609380b9e9d1edca301/48540923dd54564e62a76181b0de9c82d0584f4c.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6%A8%8A%E6%A2%A8%E8%8A%B1/823283/3670852/58ee3d6d55fbb2fbda1af1a34e4a20a44623dc4a?fr=2emma&ct=cover 来自大众网图片]]
据《神明圣纪》记载:樊元帅俗名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兄长樊龙、樊虎协助镇守。樊梨花自幼随梨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道法高强。
后兵至寒江关时,樊梨花遵从师命开关降唐,并与薛丁山结为连理,协助大唐继续平西。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小说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西安青华宫==
西安青华宫历史久远,始建年代不详。近年来,台湾信众前来陕西经过多渠道考证,证实西安青华宫为唐代护国英雄樊梨花元帅修道成仙之处。如今,青华宫已被台湾信徒公认为供奉樊梨花元帅的祖庭,在宫内塑有樊元帅神像,并且每年组团前来朝拜。
青华宫住持黄世真道长非常重视此次台湾道教朝圣团的到来,专程从武当山赶回,带领众弟子在门口列队相迎,伴随着礼花炮的阵阵响声,台湾信徒手捧鲜花、令旗、供果等物,身着整齐缓步的走进了青华宫,当他们进入青华宫院内时,突然一股大风随之降临,信众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诚心感动樊元帅驾风下凡之吉兆,表明樊元帅显灵是欢迎他们来了,他们虽然远在千里迢迢之外,却阻挡不了他们朝拜樊元帅的虔诚之心,虽然是隔山隔水,却更隔不断对祖国的这份深情啊!大家激动的泣不成声,敞开胸怀向他们所敬仰的神灵诉说自己的心声和心愿。
青华宫法师团为朝拜团做了祈福法事,并为团队其中一员黄亦珊女士举行了冠巾仪式。仪式当中黄世真道长给来自台湾的弟子黄景珊梳头、带帽、穿道衣,黄景珊激动地几度落泪,仪式殿堂里跪满了虔诚的台湾信众。
[[File:樊梨花1.jpg|缩略图|[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35ddfc806d061d957946303a4bf50a5d/1b4c510fd9f9d72afc8595a5d72a2834359bbba1.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6%A8%8A%E6%A2%A8%E8%8A%B1/823283/3670852/58ee3d6d55fbb2fbda1af1a34e4a20a44623dc4a?fr=3emma&ct=cover 来自大众网图片]]]
本次台湾道教朝圣团是由台湾新竹应真坛、罗东无极圣元宫、台北中和无极五母宫、八德无极主母殿、台北云鹤茅庐以及梨山灵慈元宫母堂等道观信众组成。黄世真道长分别为他们题字:道气长存,道生德蓄,尊道贵德,母仪天下,紫气东来,弘扬母教 。朝圣团都非常关心青华宫的境况,盼望当地政府能够重视对于青华宫的保护和利用,尽快整治好青华宫的外围环境,扩大规模。扩建时,希望能够修建一座专供樊梨花元帅的元帅府,为台湾信士提供优良的朝拜场所,信士们多次跪拜在大殿神灵面前,信徒得到神灵的感应,几度激动的在樊元帅面前放声大哭,泪流满面,流着眼泪祈祷神灵保佑两地人民幸福、平安、健康、和谐。
张金国会长当场邀请青华宫黄世真道长将组团到台湾交流学习,幷表示将组织更多的台湾信徒前来青华宫朝拜樊梨花元帅,与青华宫保持永久友好关系.,发扬光大道教优秀文化,为海峡两岸道教信徒提供一个学习朝拜交流的好平台。台湾信徒和青华宫道众在大殿外亲切合影留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青华宫,大家都不愿意离开樊元帅,想多给樊元帅说些心里话。
==文献参考==
{{Reflist}}
[[Category:唐朝女英雄]]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