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二二八事件

移除 16,43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于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发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台湾淤酒公司|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圆环缉淤事件|查缉私烟]]时不当使用公权力造成民众死伤,引起28(次)日的陈抗伤亡,更扩及后续台湾民众大规模反抗政府与攻佔官署。事件中,台湾民众大规模反抗政府与攻击官署,[[本省人]]对[[台湾外省人|外省人]]报复攻击,[[国民政府]]派遣军队逮捕与镇压杀害台湾民众。事件造成民众大量的伤亡,然而伤亡数字众说纷纭,由数百人至数万人不等。<ref>[http://taiwantt.org.tw/books/228/new_page_36.htm 二二八和平週教学手册],财团法人台湾大地文教基金会</ref><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vbS7AAAAQBAJ&pg=PT77 皇民化的战争:漫画台湾历史故事11],第77页,郝广才、王建兴,远流出版,2001-06-05</ref><ref>[https://www.tbocc.gov.tw/ModuleMsg/Files/795/AttachFile/02-%E6%B2%BF%E9%9D%A9%E5%BF%97311-340.pdf 嘉义县志‧卷二‧沿革志],第316页,嘉义县政府,2009-12</ref><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yfiC8U9MgCUC&pg=PA68 李筱峰专栏续集, 2004-2006: 一个台湾史教授与时代的对话],李筱峰,第68页,Third Nature Publishing Co.,2006</ref>
此事件亦称作「二二八大屠杀」<ref name = "本会简介"/> 、「二二八革命」<ref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pages=14-16}} 、「二二八起义」、「二二八事变」、「二二八惨案」、「二二八民变」等。
1945年,国民政府接替[[台湾日治时期|日本]]开始[[台湾战后时期|统治台湾]],然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军政人员,甫经历[[八年抗战|第二次中日战争]],对举目皆是日本风格的台湾生起排斥与歧视的心态,并时常对台湾人抱持著优越感<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38}} ,以征服者、胜利者自居<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01-102}}<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41}}<ref name="二二八和平週"/><ref name="二二八事件-1"/><ref name="二二八事件-2"/> ,对待人民骄纵专横。而长期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人民,对于相对落后的[[中国]]社会现况、[[普及教育]]、法治观念、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缺乏瞭解,导致由原本的满怀期望转变成深感失望<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41、43-44}}<ref name="关于二二八事件">{{cite web|url=http://228memorialmuseum.gov.taipei/np.asp?ctNode=41708&mp=11900A|title=探索228|first=|last=林品贝|date=2011-05-25|website=228memorialmuseum.gov.taipei}}</ref><ref name="二二八事件-1"/><ref>〈国民党中执会秘书处为抄送「台湾现状报告书」致行政院函及各部复核情形〉(1946),收入于《台湾「二二八」事件档案史料(上)》,页49-60,陈兴唐主编,台北:人间出版社,1992</ref><ref name = "本会简介"/><ref name = "探索二二八">{{Cite web |url = http://228memorialmuseum.gov.taipei/ct.asp?xItem=1938462&ctNode=41711&mp=11900A |title = 探索二二八 |author =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date = 2015年5月4日 |publisher = [[台北二二八纪念馆]] |language = zh-hant |accessdate = 2016年4月3日 |quote = }}</ref>。许多来自中国大陆的军人毫无军纪可言,例如乘车、用餐不付款、低价强购、赊借不认帐,乃至有偷窃、抢劫、恐吓、诈欺、调戏妇女、强姦、开枪杀人等非法情事发生<ref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23}}<ref>解读228,70-77</ref><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37-39}}<ref name="二二八事件-1"/>,与[[台湾日治时期]]日籍军政人员的军纪[[严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强烈对比<ref>{{cite web|url=http://museum.228.org.tw/info.aspx?v=74735953E2908FFE|title=二二八国家纪念馆-事件概述|website=museum.228.org.tw}}{{Dead link|date=2018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也使得台湾人民愈来愈敌视[[国民党]]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时期下的台湾比较良善。<ref>{{cite book | author = [[柯乔治]]/著 | others = 陈荣成/译 | title = 《[[被出卖的台湾]]》 | publisher = [[前卫出版社|前卫]] | location = [[台北市]] | date = 2003年9月5日 | isbn = 9579512191 | pages = 页11 | language = zh | quote = 「以我们的在台经验,极清楚前行政长官[[陈仪]]的施政已使人民对中央政府离心,许多人不能不感到,日治下的台湾情况反而比较良善。……」--陆军中将[[魏德迈]]致[[美国国务卿|国务卿]].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七日}}</ref>
当时统治台湾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治台政策错误、官民关系恶劣{{noteTag|行政长官陈仪个性刚愎,以致民情难以传达至中央政府。}}、军队纪律不良、官员贪污腐败<ref name="二二八和平週"/> 。在经济方面,政府一手垄断并管制物资买卖<ref name="二二八和平週"/> 、滥印钞票,并掏空[[民生物资]]运往中国大陆支援[[国共内战]]<ref name="二二八和平週"/> ,导致严重通货膨胀、大量民众[[失业]],台湾经济因而巨幅倒退,终至民不聊生。由于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资源控制权的人士对台湾人民的种种[[歧视]]与打压,使得台湾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满的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导致庞大民怨能量总爆发<ref name="二二八事件-2"/>
1947年2月27日,[[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天马茶房]]前查缉私淤,因不当使用公权力造成民众一死一伤,成为事件导火线。隔天民众前往[[行政长官公署]]前广场示威请愿,但遭公署卫兵开枪扫射,使原先的请愿运动转变成为反抗政府行动,台湾在各地发生军民衝突后,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湾,外省人受波及,遭台籍民众攻击伤亡<ref name="auto">[http://www.epochtimes.com/b5/14/2/27/n4093815.htm 【历史今日】二二八事变真相].大纪元.2014-02-28.</ref>,依[[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1947年5月26日记者会公佈的外省人死伤失踪人数有1958人<ref>重构二二八,各方伤亡人数估算表</ref>;而监察委员[[杨亮功]]之「二二八事件调查报告」则指出外省人死147人、伤1364人<ref name="解读二二八">{{cite book|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Wlw5AAAAMAAJ|title=解读二二八|author=李筱峰|first=|publisher=玉山社|year=1998|isbn=978-957-9361-74-3|location=|pages=}}</ref><ref name="auto2">重构二二八,各方伤亡人数估算表</ref>。事件期间的各地组织民兵进行武装抗争,并以[[台中]]一带由前[[台湾共产党]][[谢雪红]]等人领导的[[二七部队]]最大规模<ref>228事变中的谢雪红 37-38页</ref><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14/2/27/n4093815.htm]</ref><ref>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ef><ref>解读二二八</ref><ref>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ef><ref>二二八事件研究下卷</ref><ref>[http://www.taiwantt.org.tw/tw/images/doc/others/2009/02/20090228.pdf 解读二二八(节录本)],第6页,李筱峰,玉山社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01</ref><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eLjOEN6rRVIC&pg=PA14关不住的缪思: 台湾监狱文学纵横论],第14页,黄文成,秀威出版,2008-04-01</ref><ref>[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advanced/case_essay_file/43182/file/a01cafe4-ef70-4d31-8b72-9e82b0f3c3a2.pdf 大马璘遗址射箭中心开发基地范围内考古探坑发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书],第23页,2009-08-15</ref><ref>[https://www.th.gov.tw/new_site/05publish/03publishquery/02journal/01download.php?COLLECNUM=401066302 战后初期中国空军在台湾的接收与派系斗争(1945-1947)],第33页,曾令毅,台湾文献,66卷第3期,2015-09</ref>,虽然地方仕绅组成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与[[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协商谈判后,各地衝突稍缓,但陈仪仍请求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自中国大陆调派军队增援。增援军队于3月8日起陆续抵达台湾,在各地展开武力镇压,随后更实施[[清乡]]。二二八事件造成大量民众伤亡,根据[[行政院]]的公布的《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总计死亡人数有18,000人至28,000人左右。<ref name = "本会简介"/><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14/2/27/n4093815.htm 【历史今日】二二八事变真相].大纪元..2014-02-28</ref><ref>虞义辉. 《台湾意识的多面向:百年两岸的民族主义》. 台湾台北: 黎明文化. 2001-11-01日: 第118页. ISBN 978-9571606026</ref>
[[File:二二八2.jpg|缩略图|左|二二八事件纪念馆。]]
二二八事件发生当时与[[台湾独立运动]]无关,当时几乎没有台独的倡议<ref>[http://www.ios.sinica.edu.tw/ios/people/personal/wnd/%E6%9B%B8%E5%AF%AB%E6%B0%91%E6%97%8F%E5%89%B5%E5%82%B7.pdf 书写「民族」创伤: 二二八事件的历史记忆],页8,吴乃德,《思想月刊》第8期,2008-01</ref>。陈仪于3月2日向中央政府请求「派大军以平怨气」后<ref name="Li-Ming-Epoch" /> ,蒋中正于3月12日训令陈仪及军队不得报复<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9/3/1/n2447085.htm 二二八专家:谈此事件应把真相呈现].大纪元.2009-03-01日</ref>,并派时任国防部长白崇喜来台宣导,白崇喜于3月17日抵台后发布了禁止军警滥杀无辜的「宣字第一号」(要求在押人犯必须依法经过公开审判,制止军队和警察滥捕、滥杀无辜,且除了「煽动暴动之共产党外」外都不究责)<ref name="Li-Ming-Epoch">{{cite news |author=李明 |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14/2/27/n4093815.htm |title=【历史今日】二二八事变真相 |work=大纪元 |date=2014-03-01 |accessdate=2017-04-11 }}</ref>。但下层并未遵照指示,导致伤亡惨重,并让台人对中国感到失望,更成为后来台独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ref name="台湾民主运动">{{Cite web |url = http://www.jimlee.org.tw/history_detail.php?articleSN=8726 |title = 近百年台湾民主运动概要 |author = [[李筱峰]] |date = 2000年6月1日 |publisher = 李筱峰教授网站 |language = zh-hant |accessdate = 2016年4月3日 |quote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27113401/http://jimlee.org.tw/history_detail.php?articleSN=8726# |archive-date = 2016-04-27 |dead-url = yes }}</ref>。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现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之后台湾紧接著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至少数万名民众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白色恐怖时期]]死亡、失踪、监禁;二二八事件数十年来成为禁忌的话题,成为后来族群对立衝突的原因。历经国民党政府多年的严密封锁与襟声,在[[党外运动|党外]]人士对[[党国体制]]的持续衝撞下,二二八事件在1980年代后期的台湾已经逐渐可以公开讨论,而不必担心因为触犯禁忌而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迫害]],政府和学术单位也对事件进行大量研究。1995年,时任总统[[李登辉]]公开向二二八事件受难者道歉,各地陆续为受难者建立纪念碑与纪念园区。中华民国政府后来将2月28日订定为和平纪念日,建碑并对受难者家属赔偿和恢复名誉,但台湾每年到了二二八和平纪念日前后,还是纷传抗争与蒋介石铜像及228纪念碑遭破坏之情事。<ref>{{cite news|author1=王志伟|title=花莲228纪念碑遭人涂鸦 受难者家属叹:就算立场不同也不需破坏|url=http://www.peoplenews.tw/news/21f14ed0-175e-4b08-97ee-6944980a1e13|accessdate=2018-02-15|agency=民报|date=2016-06-18}}</ref><ref>{{cite news|author1=林欣仪、叶书宏|title=蒋铜像、228纪念碑 都传遭泼漆|url=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301000293-260106|accessdate=2018-02-15|agency=中时电子报|date=2017年03月01日}}</ref><ref>{{cite news|author1=蔡淑媛|title=追思会前 东峰228公园纪念碑遭泼红漆|url=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989049|accessdate=2018-02-15|agency=自由时报|date=2017-02-28}}</ref><ref>{{cite news|author1=沉如峰|title=宜兰228纪念物历史之澄镜 设计者创意遭破坏|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7/2/24/n1629075.htm|accessdate=2018-02-15|agency=中央社|date=2007-02-24}}</ref><ref>{{cite news|title=全台最高228纪念碑遭人喷漆|url=http://hk.crntt.com/doc/1005/7/4/3/100574329_2.html?coluid=91&kindid=2672&docid=100574329&mdate=0222113134|accessdate=2018-02-15|agency=中国评论新闻网}}</ref><ref>{{cite news|author1=廖淑玲|title=云林228纪念公园遭泼漆涂鸦=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615806|accessdate=2018-02-15|agency=自由时报|date=2016-02-28}}</ref><ref>{{cite news|title=【和平纪念日】全台校园恶搞蒋公像 228纪念碑同遭殃=https://hk.news.appledaily.com/china/realtime/article/20160228/54808672|accessdate=2018-02-15|agency=苹果日报}}</ref>
=== 国民政府接管台湾 ===
1945 日本在台北市公会堂向二战同盟国投降 October 25th, Japan Surrenders to Allies of World War II in Taipei, TAIWAN (Formosa),1945年10月25日,依照[[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发佈的《[[一般命令第一号]]》第1条甲项规定,命令[[日军]]向麦帅指派的盟军将领蒋介石将军投降< name="二二八和平週"/>,国民政府[[同盟国军事佔领日本|代表同盟国接管台湾]]< name="解读二二八"/>{{rp|12}} ,在[[台北公会堂]]举行受降典礼,受降典礼台上悬挂著[[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英、中、美、苏四国同等大小的国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佈向美国、英国、中华民国、苏联等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元帅发佈军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号]]》,指示日军将北纬十六度以北[[法属印度支那]](现今的越南北部和寮国)、台湾、澎湖等地区交由盟军将领蒋介石将军代表同盟国[[同盟国军事佔领日本|军事接管]]< name="解读二二八"/>{{rp|12}}<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168}}
在日本的统治下(1895年至1945年),台湾的[[近代化]]有出色的表现,但仍然属于殖民地的角色,政治上的压迫与经济上的榨取使台湾人饱受压迫<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43}} ,此种对日本的不满情绪后来转化为对中国的热烈期待。1945年10月5日,「长官公署前进指挥所」主任[[葛敬恩]]中将首先率领幕僚抵台并发号施令<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4}}<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24}} ,结束台湾自日本宣布投降以来的「政治真空期」< name="解读二二八"/>{{rp|13}} 。10月17日,陈孔达的国军七十军三千人连同政府官员,在盟军飞机的掩护下,于[[浙江]][[宁波]]由[[美军]]运输舰载运护送至台湾[[基隆]]登陆,并进入台北市,满怀期望的三十万民众砌成人牆夹道欢呼热烈迎接<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4-5}}< name="解读二二八"/>{{rp|20-26}}<name="二二八和平週"/> 。1945年10月25日,陈仪将军代表麦帅委任的盟军将领蒋介石来台接受日本[[第十方面军]]的投降,于此日起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正式代表同盟国接管台湾。
=== 外省人垄断权位 ===
日本人投降撤出台湾后,满怀期望的台湾人原本认为应该有更多[[自治]]与参政的机会<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18-19}}<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26-28、39}}<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23}}<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43}} ,但是在[[台湾政治]]方面,行政长官陈仪本人不仅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还身兼[[台湾军事|军事]]大权,权力之大较过去的日本总督有过之无不及<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6、11}}< name="解读二二八"/>{{rp|35}}< name="愤怒的台湾"/>{{rp|107}}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18}}< name="二二八和平週"/> ,而政府的中高级职位几乎由外省人垄断<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19-20}}<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19}}< name="解读二二八"/>{{rp|39}}<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48}} 。行政长官陈仪以下九个处的十八位正副处长之中,只有一位副处长是[[半山仔|自大陆返台的台籍人士]](即[[宋斐如]],殁于二二八事件)<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9}}<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46}}< name="二二八和平週"/> ;十七位县市长中,仅有四位台籍人士,且均为自[[重庆]]返台的「[[半山仔]]」< name="二二八和平週"/>,并不受台湾人欢迎<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46-47}}<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49}} 。根据1946年11月由长官公署发表的统计,简任及简任待遇级官员,台籍仅占0.82%;荐任及荐任待遇级官员,台籍仅占6.63%< name="解读二二八"/>{{rp|38}} ,而且在极少数的荐任、简任级台籍人士当中,大陆返台的半山就占据裡面的70%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47}} 。奉命抵台调查二二八事件的[[监察委员]][[何汉文]]在1947年的调查报告中即指出:「服务机会不均等,如各机关高级人员以外省人居多,而台湾同胞每多屈居下僚,所得待遇高低尤不公允」< name="解读二二八"/>{{rp|39}}
此外,许多机关单位也充斥「牵亲引戚」的用人作风<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19、23-24}}<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40-42}} ,案例不胜枚举,最明显的例子,如[[台中地方法院|台中法院]]之大部分职员为该院院长的亲戚,佔全法院职员过半数;台北县长安插两百馀名自己人,而不管其有无能力,并将许多原来的人免职,即使连一般公司、工厂,也同样因为这种裙带关系,而将求职青年排除在外。《[[民报 (1945年)|民报]]》于1946年10月18日的[[社论]]指出:「不论是官衔、公司、工厂的大把交椅都被陌生的大哥坐满,连下层员工都不录用」;同年9月16日的社论指出:「牵亲引戚、营私舞弊的腐败政治,台胞已讨厌了,封建性包办政治是更讨厌的」<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40-41}} 。即使能谋得工作的人,也因为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待遇不平等,同一级职同一工作,外省人的薪俸比较高,甚至高出一倍,这种差别待遇比起[[台湾日治时期|日治时期]]日本人与台湾人的差距还大,因而台湾人对此种情况感到更为痛苦<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19-20}}< name="解读二二八"/>{{rp|42}}<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48}}
=== 官员贪污腐化 ===
自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以后,贪污案件的新闻报导不断<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21}} ,例如贸易局勾结商人,获利一亿多元<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45-46}} ;贸易局长[[于百溪]]隐匿变卖接收的日方物资,得款数千万元<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67}} 。另外,于百溪被《民报》公开爆出贪污五百万元的证据,陈仪于是派人警告《民报》,不得再揭发隐私<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68}} ;专卖局长[[任维钧]]侵吞鸦片70公斤,私运香港变卖获利,并推说鸦片是被[[白蚁]]吃掉的<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47-48}}<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24}}f name="愤怒的台湾"/>{{rp|pages=102-103}} ;陈仪旧属台北县长[[陆桂祥]]伙同裘区长变卖日方物资,得款一亿多元<ref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21}} ,事情爆发后,陆县长叫人[[纵火|放火]]把台北县政府会记室及税捐稽徵室焚毁以演灭证据<r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24-26}}< name="解读二二八"/>{{rp|48}}<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69}}< name="愤怒的台湾"/>{{rp|102}}
事件爆发之际,台湾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1949年投共)、民政处长[[周一鹗]](1949年投共)、财政处长[[严家淦]]、工矿处长[[包可永]]等陈仪在福建时期旧部被台湾人团体指责为陈周遭贪官污吏之「四凶」,导致政治黑暗、米粮外流、人民无穀为炊,被指名要求究办。<ref>[[许雪姬]], [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281415523478.pdf 1937-1947年在上海的台湾人], 《台湾学研究》第13期(2012年6月),页24,[[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ref><ref>[[蓝博洲]], [https://quasi-quasi.com/category/%E5%A0%B1%E5%B0%8E%E6%96%87%E5%AD%B8/ 《消逝在二二八迷雾中的王添灯》]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319195635/https://quasi-quasi.com/category/%E5%A0%B1%E5%B0%8E%E6%96%87%E5%AD%B8/ |date=2017-03-19 }}, 2008</ref>其中葛敬恩被指为收受、侵吞原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黄金,其女婿李卓芝担任台湾省印刷纸业公司总经理,亦涉及「劫收」台湾贪污两千馀万元。<ref>[[许雪姬]], [http://www.228.org.tw/downloadfile.aspx?fid=9AEF2DA48D1C26B7 二二八事件:社会真实与历史文本] {{Wayback|=http://www.228.org.tw/downloadfile.aspx?fid=9AEF2DA48D1C26B7# |date=20170320051804 }}, [[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九十年度赞助之学术研究报告</ref><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ef>[[杨碧川]], [https://www.twreporter.org/a/testimonies-of-228 二二八真相], [[报导者 (台湾媒体)|报导者]], 2017/2/19</ref><ref>[http://www.greatnews.com.tw/home/news_pagein.php?iType=1008&n_id=93985 浅论接收大员], [[大成报]], 2015/07/27</ref><ref>[http://www.peoplenews.tw/news/1e19355f-24b1-4d51-a870-494114461279 魔戒魔戒我爱你], [[民报 (2014年)]], 2016-03-22</ref><ref>[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0965120 陈仪治理台湾 三大败笔], [[更生日报]], 2017年03月09日</ref>
贪污案件不仅出现在高官,连检察官、法院院长、教师都贪污,金额也不少<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21}}<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26}} 。就《民报》一家报纸而言,自1945年国府接管台湾至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的短短一年多之间,贪污案件的报导就有五十件,若再加上其他报纸以及未曝光者,则不知其数,台湾人目睹这种情景,则感到失望与悲愤<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27}} 。《民报》于1946年10月26日的[[社论]]〈祖国的怀抱〉即指出:「祖国的政治文化的落后,并不使我们伤心,最使我们激愤的,是贪污舞弊,无廉无耻」< name="解读二二八"/>{{rp|45}}
=== 军队纪律败坏 ===
驻台的国军因为军纪败坏,造成严重的治安问题与社会动盪< name="解读二二八"/>{{rp|70}} 。许多军人除了偷窃以外,耍赖、诈欺、恐吓、调戏、抢劫、打家劫舍、强姦、杀人,无恶不做<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23}}<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38}}<name="解读二二八"/>{{rp|73}} 。不仅乘车不买票、买物不给钱、看戏不买票,反而开枪示威,因而惹起了无数纠纷,也激起台湾民众无法抑制的愤怒<ref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21}}<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37}} 。军人不仅洗劫台湾人、也洗劫日本人,有时不同派系的军人恰巧同时抢同一户人家,为了争夺抢劫目标而互相打斗<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39}} 。军人下手的目标,除了民众以外,许多公共设施,如电话线、水道管、[[消防栓]]等都被偷走,连[[铁路]]自动开关和信号也被拆除变卖,直到发生几次严重[[车祸]]才被发觉<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39}} 。军人开枪滋事的案件,屡见不鲜,仅就1946年2月上旬于《民报》报导关于军人开枪等胡作非为的新闻,就有五起<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75-76}}<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37}} ,曾任驻台国军[[宪兵]]第四团团长[[高维民]]于回忆录〈台湾光复初时的军纪〉上面说:「由于军队纪律废弛,一言以蔽之,姦淫掳掠」、「当时我已经看定了这个地方会出问题」< name="解读二二八"/>{{rp|76}} 。因为国军初抵台湾当时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后来又见到军人杀人越货、鱼肉乡民的作为,台湾民众内心遭受很大的打击<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76-77}}<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38-39}} 。当时的省参议员[[韩石泉]]于1956年发行的〈六十回忆录〉对此表示:「随身携枪之士兵警员特多,因此时肇事端……此实为惹起二二八事件之导火线。」< name="解读二二八"/>{{rp|77}}
1946年4月18日的美国《匹兹堡新闻|Pittsburgh Press}}》,标题:The Tradegy of Taiwan(台湾的悲剧)指出两个只有八岁的男孩在地底下辛苦挖煤,除非透过[[黑市]]交易,否则台湾人民是绝对拿不到的。
=== 掏空民生物资 ===
行政长官公署让「[[资源委员会]]」将[[台糖公司]]在战后所接收的15万吨[[白糖]],无偿转交给贸易局,运往[[上海]]出售,售款由[[四大家族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与陈仪所属的[[政学系]]分赃殆尽,导致台湾糖价暴涨,而且比在上海还贵,并使[[台糖]]缺乏再生产资金,转而向[[台湾银行]]大量贷款,引起省参议员[[王添灯]]在议会对陈仪的愤慨指责<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24}}<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45-46}}<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79}}< name="愤怒的台湾"/>{{rp|pages=110-111}} 。天津《[[大公报]]》于1947年2月21日的[[社论]]〈请爱护台湾这片乾淨土〉指出:「就物质往来论,祖国大陆是佔了台湾的便宜的。多少糖由那里运出来,多少[[煤]]、多少[[香蕉]]、[[波罗蜜]]由那里运出来。」< name="解读二二八"/>{{rp|62}} 就工厂而言,在陈仪政府接收后,许多工厂的成品、原料、机械、厂房逐一被变卖到上海,造成大量工厂的关闭,导致民生用品缺乏与大量人口失业<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58-59}} 。另外,在台湾严重米荒之际,飢饿的台湾人在配粮处大排长龙,接收大员则将一船船的台湾白米[[走私]]到日本,换取一箱箱的[[黄金]],中饱私囊,于是使得接收大员来到台湾没有多久就一一「[[五子登科]]」,即取得了位子、条子([[金条]],一说[[钞票]])、房子、车子、女子<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27}}< name="解读二二八"/>{{rp|43}}<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66}}< name="愤怒的台湾"/>{{rp|107}} 。中国大陆记者唐贤龙就指出:「自从国内的很多人员接管以后,便抢的抢、偷的偷、卖的卖、转移的转移、走私的走私,把在国内『劫收』时那一套毛病,统统都搬到了台湾」<name="解读二二八"/>{{rp|44}}
=== 文化语言衝突 ===
台湾跟中国大陆经过五十年的不同发展,两边已呈现相当大的差距<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40}}<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90}} 。1945年台湾每人平均分配发电容量是大陆的50倍,台湾的[[工业化]]程度也远超过大陆,台湾学龄儿童就学率也超过大陆,台湾人的[[识字率]]也超过大陆,而且40岁以下没有[[文盲]],足以显示台湾较中国大陆有长足的进步<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90-94}}<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43-44}} 。[[蒋介石]]在1945年2月于[[重庆]]举办的「台湾省行政干部训练班」致词时表示:「日本治台多年,成绩甚佳」。除了硬体以外,在软体方面,由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台湾人普遍养成整洁、守法、守时、负责尽职等等习惯与观念,也提升了社会文化、改变了[[生活品质]]<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41}}<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90-94}} 。但是由于台湾人长期受到日本人的压迫,对中国自然加以理想化而嚮往,后来才发现与心目中的中国差距甚大,心裡便产生不适应与失落感<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23、26-27}}<name="解读二二八"/>{{rp|84}} 。至于大陆人方面。由于台湾人以[[福佬话]]和[[日语]]沟通,对于北京话相当陌生,而中国大陆来台人士面对这种[[语言]][[沟通]]问题即产生困扰,就剥夺不懂北京话的台湾人服[[公职]]的权利<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9}}<r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40}} 。另外,由于中国历经[[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战争]]的缘故,使得战后来台的大陆人对于台湾到处充满日本气息,觉得刺眼与反感<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41}}<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98-99}} ,来自中国大陆的接收大员并以「征服者」、「战胜者」的态度对待台湾人,使台湾人深感不平<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22-23}}< name="解读二二八"/>{{rp|101}}< name="愤怒的台湾"/>{{rp|101}} 。中国[[北平]]的《民主周刊》于1946年3月18日的〈台湾的隐忧〉文章中说:「接收人员那种耀武扬威的战胜者姿态,和一个侵略者在别人的土地上有什麽两样呢?」[[香港]]《知识青年》于1947年3月16日的文章〈台湾的灾难〉中说:「我们的接收官员都是一群带有强烈掠夺性的亲戚同乡等关系结合的封建集团,他们以新征服者的姿态出现,用[[元朝]]对待[[南人]]一样的态度,对待台湾同胞。」< name="解读二二八"/>{{rp|102}} 由此可知,战后台湾人对于来自对岸的文化,已经产生隔阂与适应不良<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02-103}} ,而双方的心结与怨愤,造成了日后的各种衝突<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42}}
=== 统制经济掠夺 ===
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以后,採取全面性的[[统制经济]]< name="解读二二八"/>{{rp|49}} 。日本人所留下来的237家公司企业,六百多个单位,全被纳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公署]]所属各处室所设的27家公司来经营<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29}}< name="解读二二八"/>{{rp|49}}<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68}} 。对樟脑、火柴、酒、淤、度量衡等物品,全部纳入专卖,然而「[[专卖局]]」所製的火柴、酒、淤品质差、价格又高,于是长官公署的专卖制度不但不能赚钱,还造成[[赤字]],除此之外,就连许多民生物资,也都被纳入统制之列< name="解读二二八"/>{{rp|50}}<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77}}< name="愤怒的台湾"/>{{rp|110}} ,如此专卖统制措施,不仅不替台湾的建设著想,反而自台湾夺取利益,引起台湾人的不满<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50-51}} 。另一个统制经济的代表机构则为「[[贸易局]]」,贸易局垄断全台湾的进出口贸易,举凡樟脑、米、糖、盐、凤梨、石炭、铝、煤油、水泥、造纸、渔产等,凡是能赚钱的生产品,几乎全由贸易局统制,也只有贸易局可以卖,公开大赚其钱与民争利<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21、26}}<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30}}<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52}}<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76-78}}<ref name="愤怒的台湾"/>{{rp|110}} 。官员以[[官商勾结]]、亦官亦商的行径,从中获取[[暴利]],台湾民众则广受其剥削,造成民生困苦,以及大量民众[[失业]]<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1}}< name="解读二二八"/>{{rp|52}} 。[[监察委员]][[杨亮功]]和何汉文在1947年4月的「二二八事件调查报告」中对此指出:「因贸易局之统制,使台湾一般商人均受极端之约束;因专卖局之统制,且使一般小本商人无法生存」<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30}}< name="解读二二八"/>{{rp|54}}
=== 严重通货膨胀 ===
由于官场贪污舞弊、外行领导内行,厉行统制经济下,许多公营企业因为经营不善,不但资金不能自给自足,还要扩充生产设备、购买原料,所需资金都向银行贷款,于是[[台湾银行]]一向以公营事业及交通事业为主。因为[[贷款]]的增加,使银行印製钞票因应,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因此又再增加公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ref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7、11}}<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30-31}}< name="解读二二八"/>{{rp|58}} 。另外,由于盟军的[[轰炸]],超过半数的工厂没有开工,接收者又不善经营,造成生产大减,加上糖、米等物资大量运往[[中国大陆]],造成台湾可用物资大减,也促使通货膨胀<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31-32}}< name="解读二二八"/>{{rp|61}} 。就米价而言,自1945年8月至1947年1月,台北市零售米价涨了四百倍。1947年初,中国大陆[[物价指数]]最高的[[上海]],还不及台湾的物价,同样一担米,在上海只卖二千元,在台湾要卖四千元<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81}} ,而且上海的米大多数来自台湾,价格却远低于原产地<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82}} 。1947年1月,一千元法币可换36元台币,到了2月,却涨至56元台币,当时在台湾的中国大陆记者唐贤龙就说:「法币在中国,几乎到处跌价,随时贬值;但在台湾却是唯一的例外。不但不涨价、不贬币,且反而大走红运,步步高升!」<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83}} 由于以不值钱的法币换台币到台湾买东西,都比在中国大陆便宜,于是中国大陆的军政机关一味地利用不值钱的法币换取台币,在台湾搜刮物资<rname="解读二二八"/>{{rp|62}}
=== 粮食极度匮乏 ===
随著物价的暴涨,影响层面最大的,是紧接而来的米荒与[[饥荒]]问题<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32}}<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81}} 。1945年11月27日,长官公署为实施粮食配给制度,组织二十馀队「粮食劝徵队」到全台湾各地徵粮<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24}}<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64}} ,收购价还不到农民的成本,平均台湾每人每日配米8两,远低于在中国大陆国军的25两,于是台湾人一天只够吃一顿米饭,而台北市到1945年12月中旬就停止配给<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64}} 。米价开始上涨时,长官公署为了平息民怨,採取限制米价以及抛售存粮,以每人每週仅配给2公斤应急,但属无济于事<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32}} ,一般的公务员与平民已经无力购买米粮,只能吃[[番薯]]杂粮、[[地瓜叶]],[[恒春镇|恒春]]一带的贫民则吃[[槟榔]][[叶]]填肚<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euiiIj1Ei98C&pg=PA279 20世纪台湾精选本,光复篇],页279,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02-01</ref>。1947年2月13日,一千馀名台北市民于[[艋舺龙山寺]]游行请愿,向长官公署和市政府要求解决米荒之事,后来游行人数增加到数万人,公务员也加入游行<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66、91}} 。《[[人民导报]]》于1947年2月22日第3版报导:「饥民僵毙路上,令人惨不忍睹」<r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33-34}}<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85-86}} ,这种「路有冻死骨」的惨况普遍发生在整个台湾<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86}}
=== 失业问题严重 ===
由于国民政府接收工作脱节、生产事业萎缩与停顿,以及海外[[台侨]]及战后复员的军伕纷纷回到台湾等种种因素,造成失业人口激增< name="解读二二八"/>{{rp|66}} 。很多工厂因原料缺乏而关闭,接收人员为了安插中国来台人士,将公营企业的台籍员工[[裁员]]<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34}} 。对此,长官公署没有採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反而粉饰太平,声称失业人数没有超过1万人<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81}}<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35}} 。根据1946年底《[[台湾新生报]]》的报导,台湾失业人口约为45万人。民众为了生活,铤而走险沦为[[盗贼]]的人数日益增加,造成[[治安]]恶化。不愿偷盗的人就沦落街头当[[乞丐]]。若不愿偷盗、行乞的人,往往以[[自杀]]结束生命<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35}}<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66-68}} 。就算有职业的人,也可能领不到薪水,在在显示战后台湾人民的生活比日治时期更加困难<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68-69}}
=== 歧视台湾人民 ===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握有控制权的外省人并不信任台湾人,认为他们被日本化、皇民化,乃至于奴化<ref>[https://stevenijenyang.wordpress.com/2012/02/02/%E4%BA%8C%E4%BA%8C%E5%85%AB%E5%B1%A0%E6%AE%BA%E5%8F%B0%E7%81%A3%E7%B4%80%E5%BF%B5%E6%97%A5%EF%BC%9A%E7%BD%AA%E9%AD%81%E7%A6%8D%E9%A6%96%E5%9C%8B%E6%B0%91%E9%BB%A8%E5%85%83%E5%85%87%E8%94%A3%E4%BB%8B/ 二二八屠杀台湾纪念日:罪魁祸首国民党元凶蒋介石]澳洲台基会全球联盟:TCCMAU</ref>< name="二二八和平週"/>《台湾省二二八暴动事件报告》中将事件发生原因归咎于「[[皇民化教育|日本奴化教育]]遗毒」,认为某些台湾人死心踏地希望永远成为日本臣民}},其误解及歧视「断非台湾人民所能接受」<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71}} 。当时[[中华民国国语]]为[[官话]],而本省人不熟悉此种语言,致使本省人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工作职位相关层面上遭遇不平等待遇,更造成族群隔阂< name="二二八和平週"/>
诗人[[王白渊]]于1946年1月25日在《政经报》发表的〈告外省人诸公〉表示,许多外省人认为台人被日本奴化五十年,但台人几乎没有被奴化。他认为,不熟悉国语就是被奴化的见识「过于浅薄」,外省人对台湾省抱有殖民者似的优越感,加深了两者隔阂。<ref>《政经报》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1946年1月25日</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00-101}} 。《[[民报 (1945年)|民报]]》于1947年2月19日的一篇〈可怕的心理破坏〉社论中写著:「(外省人)时常说我们(本省人)奴化,当初我们很愤慨,不知道指什麽为奴化,现在我们已经瞭解了,奉公守法,即是奴化,置礼义廉耻于度外,才能够在这个『祖国化』的社会里生存」<ref>《[[民报 (1945年)|民报]]‧可怕的心理破坏》,1947年2月19日</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108}}
== 事件爆发 ==
=== 缉淤血案 ===
1947年2月27日下午七点半左右,[[台湾省专卖局]]台北分局查缉员[[傅学通]]、[[叶得根]]、[[盛铁夫]]、[[锺延洲]]、[[赵子健]]、[[刘超群]]等六人会同[[警察大队]]四名警察,在台北市[[台北市|南京西路]][[天马茶房]]前查获一名育有一子一女的40岁寡妇[[林江迈]]在贩卖私淤,查缉员没收林妇全部的香淤,以及身上所有的钱财。<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48}}<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43-44}}< name="解读二二八"/>{{rp|114}}<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98-99}}<name="愤怒的台湾"/>{{rp|120}} 林妇表示生活困难,双脚跪地苦苦哀求至少归还其钱财,以及其馀经过缴税的专卖局公淤,不然全家人将会没有饭吃,然而查缉员不予理会。许多围观的民众纷纷加入求情,而林妇紧抱著查缉员不放,查缉员叶得根心生不耐,愤怒之下以手枪枪柄敲击林妇头部,林妇顿时血流如注,满脸是血[[昏迷]]倒地。围观民众目睹林妇的遭遇后极为愤怒,蜂拥而上四处喊打,六名查缉员立即弃车分头逃逸。其中不断被路人抱住的傅学通逃到[[永乐钉]]开枪乱射,子弹击中了在自家门口看热闹的市民[[陈文溪]](20岁,胸部中弹,送医次日死亡)<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48}}<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44-46}}<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4-116}}<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99-101}}<ref name="愤怒的台湾"/>{{rp|120}} 。随后查缉员逃至永乐钉派出所,再被转送到中山堂旁的[[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警察总局]]。<ref>{{Cite news|url=http://nrch.culture.tw/doviewer.aspx?do=0&s=820913&id=0001716464&proj=MOC_IMD_001|title=延平路昨晚查缉私烟队,开枪击毙老百姓|last=|first=|date=1947-02-28|work=民报|accessdate=2017-02-16}}</ref>激愤的群众六、七百人于是包围警察总局,要求警方惩凶。后来听闻警察局人员表示六人被送往[[中华民国宪兵#宪兵组织|台北宪兵队]]看管,民众得知后于晚上九点多包围宪兵队,要求交出凶手,宪兵团长[[张慕陶 (湖北)|张慕陶]]不正面回覆,并要求宪兵做出射击姿势,两边的交涉一直得不到结果<ref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48-49}}<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46}}<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116}}<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01}} 。由于过去专卖局的查缉已造成数起死伤,而这次事件又有过去缉淤伤人的[[累犯]](即盛铁夫),民众于是在细雨中彻夜包围警察总局与宪兵队,直至天亮仍不散开<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51}}<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01}}<rname="愤怒的台湾"/>{{rp|120}} 。林妇的原始调查自白书影本,在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网站裡,再度呈现。<ref>http://atc.archives.gov.tw/228/228online/Type2Content.htm 二二八事件档案展>事件经过>贩林江迈口供</ref>
=== 围攻专卖局 ===
由于缉淤血案未获解决,于是隔天2月28日上午九时,民众沿街打锣通告罢市<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51}}<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48}}< name="解读二二八"/>{{rp|116}} ,在街头轮流演讲,积怨已深的市民群体展开罢工、罢市,大小商店即刻响应相继关门,市民纷纷涌上街头观看,市区挤满人群,尤其[[大稻埕]]人山人海,民心愤慨,群情激昂。上午十时许,愤怒的市民衝入肇事查缉员所任职的专卖局台北分局,痛殴专卖局职员,当场打死两人、殴伤四人,捣毁办公器具及玻璃,并将淤、酒、火柴、汽车等物搬出户外焚毁<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51-52}}<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48-49}}<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6-117}}<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04-105}}< name="愤怒的台湾"/>{{rp|pages=120-121}} 。十二时许,民众前往南门专卖总局,因门户紧闭仅打破玻璃。民众又衝入前后任专卖局长的[[官邸|公馆]]捣毁器物,专卖局南门工厂亦被捣毁,因专卖局造成的民怨由此可见<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52}}<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49}}<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05-108}} {{noteTag|专卖局严重影响民众生计、不肖专卖局人员勾结商人走私、专卖局纵容官商却严罚小民、部分专卖局查缉员缉私后私吞、专卖局带枪执勤最惹民怨,而且衝突不断<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51}}
=== 公署卫兵开枪事件 ===
THK Taipei Broadcasting Station 1931.公署卫兵开枪扫射民众事件发生后,民众进入台湾广播电台说明流血事件经过,控诉战后[[陈仪]]政府[[贪污]]腐败、军警暴行、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呼吁全台民众驱逐各地贪官污吏。
3月1日,台北市民众包围[[台湾铁路管理局|铁路管理委员会]],警察大队自楼上开枪扫射造成18死、40伤<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24}} 。[[板桥区 (台湾)|板桥]]民众攻击[[台北县政府]]和供应局仓库,[[士林]]与[[新店]]民众亦抢劫供应局物资和武器<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74}}<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51-54}}<r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27}} 。[[淡水区|淡水]]、[[瑞芳]]传出殴打外省人情事,而[[金瓜石]]的台湾铜矿筹备处职员宿舍则遭捣毁<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 />{{rp|127}}<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 />{{rp|52}} 。一批青年学生自北部抵达[[新竹市]]演讲并呼吁民众起义,民众开始殴打外省人及其经营的商店,分头袭击派出所、法院、政府机关和官员宿舍<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 />{{rp|52}} ,三四百名[[竹东镇]]民众则袭击派出所,且焚烧水泥工厂、化学工厂<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81}},镇长开会组织自卫大队维持秩序<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81}}。同日[[桃园镇]]民众接收[[新竹县政府]],从裡面搬出牛奶、米粮分配给民众<ref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 />{{rp|77}}<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 />{{rp|52}} 。民众包围警察局,遭警察以机枪扫射,死亡数十人。民众袭击新竹县政府官舍,在县长朱文伯家中搜出三百万元、大量罐头食品与米粮;在公务员洪姓民政科长家中搜出六百万元,及大量米粮、牛奶、牛肉,民众并焚毁现金<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 />{{rp|77}}<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 />{{rp|128}}。[[芦竹乡]]乡长林元枝率领民众进攻埔心机场夺取枪械弹药,但遭台北警察大队击退,于是转往[[大溪区|大溪]]<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77}}。
各地到了3月2日仍陆续骚动,各地衝突也不断扩大。过去不满败坏军纪的[[基隆]][[金山乡 (台湾)|金山]](今[[新北市]][[金山乡 (台湾)|金山区]])居民成立保安团,并包围金山炮台。之后军队在[[新竹都城隍庙]]、旭钉附近枪击群众,民众死8人、伤18人,伤者后来又死8人<ref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78}} ,一些民众则无故遭羁押或定罪。在[[杨逵]]、[[锺逸人]]宣传下,[[台中市]]民于台中戏院召开市民大会,推举[[谢雪红]]<ref>{{cite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229000347-260109|title=徐宗懋专栏-谢雪红与二二八|publisher=中国时报|date=2016-02-29}}</ref>为市民大会主席,会中强烈批评陈仪政府暴政<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40-141}}<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pages=127-128}} ,之后成立台中地区治安委员会作战本部,许多学生前来汇集< name="解读二二八"/>{{rp|119}}<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40-141、155}}<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pages=128、132}} ,分别包围警察局、专卖局台中分局、前[[台中县县长]][[刘存忠]]住宅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53、285}}<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41-142}}<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pages=128-130}}
[[彰化市]]在3月1日便发生民众于[[彰化车站]]殴打军人状况,隔天数百名民众破坏警察局并殴打警官,要求罢免警察局督察长沉宝通<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96}}<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120}}<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3}} ;并经市长王一麐核淮后由参议员吕世明代表参议会保管武器<ref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96-97}}<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3}} ,之后民众接管政府机关运作< name="解读二二八"/>{{rp|120}} 。3月2日,[[嘉义市]]民众和学生各自编成队伍,在嘉义车站演讲、游行市区,并包围市长孙志俊公馆,捣毁焚烧器物<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05}}<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3}}<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46}}<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143}} ,并接收警察局、[[嘉义市政府]]等机关< name="解读二二八"/>{{rp|120}}<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3}} ,大部分台籍员警也携枪加入民众的队伍<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59}}。[[虎尾区|虎尾]]青年、学生和民众在接收区署与警察所后<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102-103}},组成武装部队[[虎尾机场之战|进攻虎尾机场]]<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102-104}}<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60}} ,台中、竹山、斗南的民军抵达虎尾并加入战斗,与军队在虎尾机场进行[[白刃战]]<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213-214}} 。[[澎湖县]]则发生军人无故开枪射伤民众,但未引起更大混乱<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35}}
=== 处理委员会 ===
1947二二八大屠杀时遭中国党虐杀的台湾《人民导报》社长暨参议会议员王添灯 Taiwanese Businessman, Journalist, and Assemblyman Wang Tian-Deng who murdered by brutal kmt regime from China,台湾省参议会参议员[[王添灯]],二二八事件时担任处理委员会宣传组长,多次与行政长官陈仪谈判,后遭逮捕,在国军审讯时被打到头破血流并遭淋汽油烧死,弃尸淡水河。身后遗留七名失去双亲的[[孤儿]]。
在各地混乱之际,许多地方仕绅和民意代表出面与政府交涉,提出改革要求< name = "探索二二八"/><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4}} 。3月1日上午10时,[[台北市参议会]]邀请[[国民大会代表]]、[[台湾省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 />{{rp|198}}< name="再现台湾-民国时期-二二八事件" />{{rp|pages=23-24}} ,在[[中山堂 (台北市)|中山堂]]成立「缉淤血案调查委员会」<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 />{{rp|198}}< name="解读二二八" />{{rp|pages=126-127}}<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 />{{rp|pages=120-121}}<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 />{{rp|88}} ;并推派[[黄朝琴]]、[[王添灯]]、[[周延寿]]和[[林忠]]与陈仪会面<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197-202}} ,提出解除戒严、禁止军警开枪、共组处理委员会等请求<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198}}< name="解读二二八"/>{{rp|127}}<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21-122}}< name="再现台湾-民国时期-二二八事件"/>{{rp|pages=23-24}} 。下午5时,陈仪于台湾广播电台首次发表谈话,同意参议员与政府合组处理委员会处理事宜,并承诺解除戒严,及邻里长具保后释放市民,但禁止民众集会游行<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57}}<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199}}<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24-125}}<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91}}
3月2日下午,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首次在中山堂举行,由参议会议长周延寿主持,[[周一鹗]]、[[胡福相]]、[[赵连芳]]、[[包可永]]、[[任显群]]为长官公署代表,旁听民众挤满会场<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5}}<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27-128}}<ref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pages=89-90}}<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36}} ,并採政治建设协会提出的商会、工会、学生、民众、政治建设协会代表参加委员会,强化组织<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61}}<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55-56}}< name="解读二二八"/>{{rp|128}}<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36}}< name="再现台湾-民国时期-二二八事件"/>{{rp|pages=23-24}} ,并决议各县市参议员和国大代表亦可参与<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6}}< name="解读二二八"/>{{rp|128}} 。自处委会扩大组织后,参与成员越趋複杂,[[国民党]]及陈仪属下的[[特务]]份子纷纷渗透、分化处委会<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59}}<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48}}<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95}} ,而各派系领导权力问题浮现,又以蒋渭川的政治建设协会<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86}} 与[[刘明]]和[[陈逸松 (律师)|陈逸松]]的意见衝突最为明显<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pages=65-66}}<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56、321}}<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95}} ,许多人遂转而寄望于新的组织<r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86}}
3月3日至3月4日,处理委员会推派代表到行政长官公署沟通<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6}}<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50-151、167-168}} ;包括要求军队撤回军营、治安由宪警和治安服务队维持等< name="解读二二八"/>{{rp|128}}<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50}}< name="再现台湾-民国时期-二二八事件"/>{{rp|pages=23-24}} 。处理委员会并决议通知全台17个县市组织处理委员会分会<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65}}<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6}}<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87}}<ref name="再现台湾-民国时期-二二八事件"/>{{rp|pages=23-24}}{{noteTag|台湾各处理委员会地方分会的成立日期,其中台中市<ref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86}} 、台中县、新竹县(3月2日)、新竹市<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139}}、彰化市<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97}}、嘉义市<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06}}(3月3日)、基隆市<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38}}、澎湖县<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35}}、台东县<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48}}(3月4日)、台南市<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11}}、宜兰市<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41}} 、花莲县<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43}}(3月5日) 、板桥镇<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73}}、屏东市<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30}} (3月6日)、台南县<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113}}(3月9日)陆续成立<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56-57}}}} 。地方分会为处理各该地所发生之事件,并推派代表参加台北市二二八处委会,以推进工作<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cite book|author1=王建生|author2=陈婉眞|author3=李坚|coauthors=李贤群|titl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DWU7tAEACAAJ|year=2017|publisher=Chen Wanzhen|isbn=978-957-43-4008-8}}</ref>{{rp|166}} ,但各分会参与程度不同<r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57}} 。
=== 情治单位反间工作 ===
[[忠义服务队]](属于[[警备总部]]之下的单位< name="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rp|63}}<ref>[http://cn.rti.org.tw/big5/topic/2007/228-60/map-taipeicity.aspx 二二八事件60週年特别报导─台北市] =https://archive.is/20160402165814/http://cn.rti.org.tw/big5/topic/2007/228-60/map-taipeicity.aspx# |date=2016-04-02 }},中央广播电台,2007-03-02</ref>)总队长[[许德辉]]在呈交[[军统]]头号人物——保密局长[[毛人凤]]的《台湾二二八事变反间工作报告书》中<ref>{{cite web|url=https://aa.archives.gov.tw/archivesData.aspx?SystemID=0000389411|title=档案管理局-国家档案资讯网|first=|last=档案管理局|date=2011-10-05|website=档案管理局-国家档案资讯网}}</ref>,详述他于2月28日晚经由军统台湾站站长[[林顶立]],及陈仪之弟引见[[陈仪]],面淮创立忠义服务队应急制变的经过<ref>《二二八事件档案彙编(十六)》,页203,侯坤宏、许进发编,台北:[[国史馆]],2002</ref>,明白透露当时情治单位利用[[黑道]]製造混乱的内幕。在[[吴浊流]]的著作《台湾连翘》中亦述及忠义服务队中的[[流氓]]实则在烧杀掳掠,烧毁外省人商店、殴打[[外省人]],一方面造成民众对处委会的怀疑,一面製造中央派兵镇压的藉口<ref>[http://taup.yam.org.tw/comm/comm0204/228%AEy%BD%CD%B7%7C.htm 浅论情治机关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淡江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陈翠莲</ref><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197-202;221-231}}<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93}}<ref name="愤怒的台湾"/>{{rp|pages=146-147}} 。「反间工作报告」的曝光,证实了数十年来,有关陈仪等人曾于背后严密操控二二八事件的传闻<ref>[http://ept.chinesenews.center/gb/1/2/28/n52511.htm 二二八机密资料首度证实陈仪利用流氓扩大冲突]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7074839/http://ept.chinesenews.center/gb/1/2/28/n52511.htm |date=2016-04-17 }},中国时报,2001-02-28</ref>。
[[警备总部]]于四月初提出《台湾二二八事变报告书》<ref>张秉承呈报「台湾二二八事变报告书」,《二二八事件档案彙编》,第十六册,台北:[[国史馆]],2008</ref>,这份报告书透露当时的情治单位透过直属的许姓通讯员,化名高登进,参加政治建设协会为会员,平日侦知该会行动,事件中则由许氏领导台北22处流氓首领及部分学生进行反间工作,台中、台南、高雄、花莲等地亦如法进行,「收效宏大」<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feb/28/today-p2.htm 二二八当年处理人犯档案曝光]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406013355/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feb/28/today-p2.htm |date=2009-04-06 }},记者李欣芳,自由时报,2001-2-28</ref>。
=== 武装抗争 ===
3月1日,[[高雄市市长]]黄仲图和[[高雄要塞司令部]]司令[[彭孟缉]]获知台北市情况后,开始准备因应策略<ref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403-409}}<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63-66、246-248}} ,隔天[[高雄县]][[凤山]]与[[冈山]]地区开始出现武装反抗。3月3日,[[高雄市]]民众则开始围攻[[第105后方医院]],并有400名至500名民众在[[盐埕钉]]攻击宪兵队,自派出所接受枪械弹药<ref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8-125}}<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51-54}}<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48-165}}<ref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403-409}} 。民众还包围[[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焚毁局长[[童葆昭]]的座车<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51-54、243-246、282-290}}<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48-165}} 。由于发生殴打、抢夺外省人及商店的情况<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51-54}} ,许多公务员退避至[[寿山]]的高雄要塞司令部<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8-125}}<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48-165}}<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403-409}}<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243-246}} ;此时彭孟缉则认为已经形同叛乱<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246-248}} ,并调整军力佈署以等待机会出兵<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403-409}}<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248-251}} 。另外有数十名[[台东县]]民众包围田粮处、[[昌华公司]]米厂和县长宿舍,隔天部分民众更夺取宪警及[[台东机场]]驻军武器<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8-125}}<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419-422}}
而在3月3日清晨,[[台南市]]民众进入[[永乐钉 (台南市)|永乐钉]]等派出所抢夺枪械弹药<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8-125}}<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395-401}} 。同日在谢雪红号召下,治安队与[[人民大队]]攻佔[[台中市政府]]等机关<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48-165}}<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pages=126-131}} ,包括[[台中市市长]][[黄克立]]、台中县县长刘存忠、专卖局分局长[[赵诚]]等300多名外省籍人士集中看管<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8-125}}<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pages=132-143}} 。之后武装部队收缴军警枪械弹药<ref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382-389}} 。3月4日,外地民众抢夺冈山警察仓库枪械<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66-185}}<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409-411}} ,之后进攻要塞驻军但遭击退<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8-125}} 。[[屏东市]]民众则在[[屏东车站]]殴打外省人,集结至邮电局抗争<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51-54}}<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411-414}} ;之后胁迫市长[[龚履端]]将警察局武器封存,并佔领市府及警察局<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8-125}}<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411-414}}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66-185}} 。而在同日,获得武装的民众亦[[三四事变|攻击宪兵队]],并要求空军驻军缴械<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8-125}}<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411-414}}。
3月6日,不同于处理委员会与其下[[台中地区时局处理委员会保安委员会|保安委员会]]主张的议会民主路线,400多名青年学生、地方民众、泰雅族族人成立[[二七部队]]< name="解读二二八"/>{{rp|pages=118-125}}<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pages=132-143}}<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61-63}} 。其中由谢雪红自任为总指挥,锺逸人、[[陈明忠]]、[[黄圳岛]]和[[蔡铁城]]担任队长与参谋,其他干部有杨克煌、[[李乔松]]、[[古瑞云]]等人<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382-389}}<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61-63}} 。部队控制台中市政府、警察局、宪兵队、军械库、广播电台< name="二二八事件研究 下卷"/>{{rp|pages=382-389}} ,计画以武力对抗军队的武力镇压<ref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202-222}} ,并支援嘉义、[[虎尾]]等地与驻守军队的武装抗争< name="二二八民变-台湾与蒋介石"/>{{rp|pages=132-143}}<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166-185}} 。而在[[斗六警备队]]的协助下,云林民兵持续包围[[虎尾空军基地|虎尾机场]]的驻军,双方爆发激烈战斗<r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202-222}} 。当天晚上,儘管虎尾机场部队拥有火力与制高点优势,但因粮食不足等原因,突破包围而撤至[[林内乡]]< name="1947台湾二二八革命"/>{{rp|pages=202-232}}<ref name="责任归属研究报告"/>{{rp|pages=61-63}}
=== 嘉义战斗 ===
128,6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