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公刘

移除 3,803 位元組, 1 年前
以“公刘,避汤从獯鬻迁邠。”替换内容
[[File:公刘.jpeg|有框|右|<big></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30/90e407025280407fb0b5e11e2b8ce624.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50456139_74163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公刘'''》是《诗经》的其中一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Cquote| 笃公刘,匪居匪康。迺埸迺疆,迺积迺仓。迺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迺陟南冈,乃觏于京。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公刘, 于京斯依 避汤从獯鬻迁邠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且长,既景迺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迺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迺密,芮鞫之即。|公刘}}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ref>[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5/106885.html 诗经简介:古代中国的诗歌历史的发展源头],搜狐,2016-05-25</ref>。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ref>[https://new.qq.com/omn/20191201/20191201A03O3S00.html 惊艳了3000年时光的《诗经》,到底美在哪里?],腾讯</ref>。 ==视频=====<center> 公刘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中国文学常识——诗经</center><center>{{#iDisplay:m0938dziwlv|560|390|qq}}</center> <center>曾仕强生前经典:不学诗经,不会说话;不学易经,不会卜卦!</center><center>{{#iDisplay:o0794bsxdwp|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Category:851 中國詩]]
11,4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