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移除 42,340 位元組, 1 年前
以“陈国,西元前1122年周封。”替换内容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big>'''|-|<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d043a3598c65c394.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429956&sid=3609826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陈姓,中华姓氏之一,[[汉族]]姓氏。 陈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5位 旧百家姓排名:第10位。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在中国,陈姓是大姓,七千万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颍川衍派约5000万;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天下"之称。南方地区和海外华人位居第一,[[港澳]]台地区陈姓350万;越南陈姓为第二大姓,约1500多万。海外华人陈姓人口约1500万左右等等全球陈姓约9800多万左右 。==基本信息==中文名;陈姓 外文名;Chen/Chan 家族历史;详见五帝本纪,陈杞世家,[[陈书]] 血缘祖先;舜帝,陈胡公 古代名人;陈完陈胜陈平陈霸先玄奘陈友谅 近代名人;陈寅恪陈赓陈云陈毅陈诚 重要政权;陈国、南朝陈、越南陈朝,后陈朝 主要分布;中国、东南亚、欧美、大洋洲 姓氏起源;中原姓氏之一(淮阳) 家族显赫;义门陈(天下第一家) 富豪榜;陈光标 陈丽华、陈发树、陈卓林 割据称帝;历史上第一位自称女皇帝陈硕真 郡望堂号;颍川郡 三恪堂==研究考证==源流一据考古及基因研究显示,中 人的起源并非只有一个地区 而是存在多地区多起源的趋势。全基因组基因分型研究表明,距今3万至4万年前,亚洲人沿着从南往北的路线迁徙,才形成了如今的东亚人群。在文字记载上大规模的北方人南迁就有三次,分别是: 西 晋末年开始的"五胡乱华"时期、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及唐、宋之交的"五代十国";这些历史给学术界造成了一种"错觉",即认为在史前时期,亚洲人也是由北往南迁移的,但"泛亚SNP计划"的成果颠覆了这个主流观点。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是:东亚人群是从南方起源的,在史前时期进行了从南往北的迁徙。对中国历史而言,这意味着,北方人的"老家"其实在南方。中国人的诸多姓氏的祖先是先到达了[[中国]]南方,在那里繁衍,此后再进入黄河流域。 亦有从北往南迁徙的说法,如有说法认为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此后从北往南迁徙形成当今全国陈姓族群。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愍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据说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长孙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 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改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在周代,《史记》、《左传》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 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史记》详细见陈杞世家;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姓胡,姓袁......;陈完,陈厉公之子,陈氏重要支系,详见田敬仲完世家,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陈完的子孙姓陈,姓孙,姓王,姓田,姓陆......,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此不累述。《通志‧氏族略》。 源流二据说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除了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愍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 始,源于陈愍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源流三据说少数民族陈姓,韩国朝鲜族陈氏,全部来自中国,本贯有130多个,但现存不到10个。主要是:江陵陈氏、广东陈氏、南海陈氏、德昌陈氏、罗州陈氏、骊阳陈氏、骊州陈氏、临波陈氏、梁山陈氏、三陟陈氏、神光陈氏、福州陈氏、杨州陈氏, 这些陈氏的祖上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除梁山、广东本贯外全部是骊阳本贯的分支。骊阳陈氏是中国宋朝陈诱东渡后的子孙,梁山陈氏是明太祖时陈普才的后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东援将领陈磷的后孙,即广东陈氏。韩国的陈氏和[[中国]]朝 鲜族陈氏实际全部是中国汉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女真族陈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满 族陈氏 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哈尼族陈氏 如国家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文兴、第五届政协委员陈批鲁等即是哈尼族陈氏。 侗族陈氏 如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陈衣、《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一书作者陈璃春园等即是侗族陈氏。 土家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湖 北人陈忠信即是土家族陈氏。 布依族陈氏 如贵州省民委副主任陈永康即是布依族陈氏。 瑶族陈氏 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麻雷洞瑶民、圳源洞瑶民及汝城县瑶民个均有陈氏。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也有陈氏。 京族陈氏 为该族大姓,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广西防城县人陈润芬(女)即是京族陈氏。 羌族陈氏 如第六届人民代表、四川茂汶县人陈花花(女)即是羌族陈氏。 回族陈氏 明成祖时,山东历城回 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民国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带的回 民有陈氏。 苗族陈氏 如广东省民族委员会委员陈斯德、城步县政协主席陈加寿等即是苗族陈氏。此外,壮族、黎族、彝族、朝鲜 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 源流四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地区(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在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其它源流说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据说也是出自河南,据资料记载,北魏孝文 时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陈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莆田仙游, 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那时因 江南西道 南康县 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后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 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 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江州 境内,九江之南,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唐初期、中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东人陈政、陈元光,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经过九 前1122 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发展折叠得姓始祖陈姓主要得姓于 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折叠迁徙分布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 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 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经朝中的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决定采取双分流的办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家家门口都挂起"义门"灯笼。 颍川世泽,太丘家声。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河南长葛)。东汉时,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县),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勤奋好学,文采出众。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据说陈氏入粤,是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城廓》载,"越塘桥,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荫袭》载,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处于日本的西南部,在九州岛与台湾岛之间,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人口110多万 (1970年)。琉球群岛于我国明代初年,曾建立中山国,归附于明朝,成为一个藩属国。明太祖为了便于琉球的朝贡和彼此的贸易往来,便赐给这个小国许多艘大海船,并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 这些姓氏即:梁、郑、金、蔡、毛、陈、林、曾、高、吴、李、阮、沈、魏、田、王、马、钱、翁、穆、韩、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 暹罗(泰国)、满刺甲(今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使者、通事的陈氏有:陈康、陈泰、陈耀、陈义、陈武、陈赋、陈继荣、陈继成、陈继章、陈继茂、陈贵、陈富、陈华、陈荣、陈浩、陈文鉴、陈爵、陈宜、陈诏、陈营等。他们在琉球国定居多年,并世代担任琉球国的大使、通事、大夫、长史、火长等要职。所以《久米村系家谱·陈氏家谱》载:"陈氏之称闽人也,盖永乐年间迁中山国三十六姓唐荣,以备出使之先。[1] 折叠编辑本段姓氏文化折叠郡望堂号陈姓陈姓(共4张)郡望 颍川郡:秦时置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颍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 、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以北的地区。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汝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郡治相当于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 下邳郡:东汉置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一带。 广陵郡: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 东海郡: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 武当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省均县西北。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庐江郡:汉名舒,属庐江郡,隋初皇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省庐江)。辖境相当于今天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夏禹之后封于杞,商汤之后封于宋,虞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德星堂、德聚堂:源自太丘长陈实子侄,同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岁星,岁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为堂号。 此外,陈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渑武堂"、"颍川堂"、"四勿堂"等,以及以上十一个郡望均可为陈姓的堂号。 折叠宗祠楹联义门陈氏重视族祠,热心谱事。明弘治九年(1496年)始修谱,至民国36年共修谱达12次之多。宗谱冠以“众仙同来庆祝,共唱霓裳之歌”。[2] 折叠姓氏图腾陈姓图腾的形象:两侧旌旗招展,中央山丘前是列队待发的战车,战车上有手持戈戟列队以待的三军。 陈姓图腾的产生,先从陈字说起。陈字的含义之一是阵列。陈字在古代与阵字相通,故古代陈字意义之一为阵列,即旌旗之下,战车、士兵列阵于国土待战出征。史载:是黄帝发明了古代高轮车,高轮车成为黄帝部落的象征,故黄帝又称轩辕氏。而陈氏是黄帝后裔,自然与车有关;加之陈姓形成那个时代,即陈国建国初期,陈胡公是周武王乘龙快婿,陈国与周王朝关系甚密,陈国军队常被周天子派遣,去征战入侵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和周王朝内反叛的诸候国,干戈扰攘,征战不息。旌旗飘扬、鼙鼓声震、战车辚辚、战马萧萧、兵士整装持戟、车马列队待发之场面,成了陈国象征性的壮景。陈姓在这个时期形成,陈姓图腾也就此产生。 折叠字辈排行陈氏最重要分支,江州义门堂陈,代表人物有陈独秀、陈化成、[[陈赓]]、陈毅、陈云、陈果夫、陈立夫、陈诚,安徽无为县泉塘镇临河金牌陈,袁谭,山垴陈以及安庆,繁昌,南陵江南一代陈氏等等皆属于义门堂陈氏,字辈号:开国万事立,其德震光月,性道为忠孝,心良必自新,强易催风照,勤起聚龙兵。 昆陵陈氏字辈:"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延承继"。 桂城陈氏字辈:"初秀齐原安福寿文宗一大惟嘉佐邦国芳懋必昌畴范彝伦叙贻谋蔚后起绳下迪前光"。湘乡陈氏字辈:"翼道传经崇对启绪瑞焕列星秀钟南楚俊彦鼎升鸿才轩奉本茂支蕃典敦礼叙"。上湘石狮江陈氏字辈:"义门敦孝友星垂集贤良奕世齐增庆宗功裕远规模昭令绪雍睦振家纲颖上千年泽湘南百襈芳"。义门陈氏字辈:"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长天才荣及第道学永傅芳开泰祥光运三元焕日新金章华国正长发万年兴"。中湘白吒陈氏德星堂字辈:"世守祖训茂本培元家声克振令德方新笃生吉士秀启贤昆泽傅仁里庆集义门五伦有叙奕代相亲"。中湘栗塘陈氏颖川堂字辈:"俊英祖锡显达扬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贤哲继起孝友克敦长延世泽永振家声"。义门陈氏傅义堂字辈:"兆正文章时发光昌祖功吉庆世泽悠长"。中湘陈氏聚星堂字辈:"邦家之光惟明克永孝友恢先承恩立本"。濡须陈氏大邱堂字辈:"祖居绍兴祥世代傅贤良德业原来茂豫知庆泽长书田耕有禄义利积盈仓孝友家能正宽仁国以昌"。阳城(今山东滕州市)"意翠玉风泰生震官林"。陈氏八修绍德堂字辈:"兆自清时立一经祖德傅诗书延世泽忠孝绍前贤"。全椒陈氏字辈:"德大开宏业家荣其俊英"光州(今河南信阳市)固始县陈氏字辈:"元相福贵长明登万事华贤良安定国忠厚争传家"。 折叠家谱文献江州义门陈氏世系表,详细记载了陈朝灭亡之后,陈叔明随其兄陈后主(叔宝)一起迁往长安,其后世陈伯宣迁往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始祖,繁衍生息了十九代的大致情况。 陈氏兆祥宗谱,著者待考,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 陈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聚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书名据版心题。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河北阜平陈氏宗谱,(清)陈嘉谟修,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阜平陈氏宗谱不分卷,(民国)陈继瑄、陈继秸等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象山陈氏眷房谱一卷,(清)马渭滨纂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象山下沈陈氏房谱一卷,(清)史雨轩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折叠编辑本段姓氏名望折叠主要名人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 陈胜(?-前208),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汤,汉族,西汉山阳瑕丘人,汉帝国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保卫西汉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陈寔(104-187),东 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 陈琳(?-217),汉末文学 家。字孔璋,东汉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 陈宫(?-198年),字公台,东 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 陈群(?-236),三 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 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陈寿(233-297),西 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 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著《三国志》。 陈霸先,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保卫了汉文明和汉文化,让饱经战乱的南国大地脱离了水火,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阶段开创了我国江南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动乱时期。陈霸先受到重用不久,就遇到了"侯景之乱", 是梁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一场反叛梁朝统治的战争。公元549年,侯景攻入了梁朝都城建康,梁朝皇帝被困饿死。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 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 陈伯之,南朝梁大将。 陈棱(?-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 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陈硕真(620-653),女,唐代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今浙江淳安县梓桐镇)人,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起义军的女首领。自称文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尧叟(961-1017),四川南充人,字唐夫,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公元989前)已丑科状元,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历任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朗,升广南路转运使、广南安抚使。 陈尧佐(963-1044),四川南充人,字希元,陈省华次子,端拱元年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知朝邑、真源诸县。 陈尧咨(970-1034),四川南充人,字嘉谟,陈省华第三子。咸平三处(公元1000年)庚子科状元,历任将作监丞、通判、团练副使、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工部郎中、永兴军节度使、安国军节度使、武信军节度使等职。 陈文龙(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陈,宋代抗蒙古军队民族英雄,保卫莆田,陈文龙全家殉城,满门忠烈,其从叔陈瓒、弟陈用虎,族人陈吊眼皆忠贞不屈,为国捐躯。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 陈瓒,莆田人,男,宋代抗蒙古军队英雄。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宋代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陈友定,福建人 ,男,元朝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和军事将领,参加平定 福建 福州 、莆田、泉州等地的亦思法杭兵乱。 陈亮,元末明初诗 人。字景明。 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 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 陈确(1604-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 陈永华(?-1680),郑成 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 陈忱(约1613-?),明末清初小说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 陈贞慧(1604-1656),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 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 陈玉 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 陈维崧(1625-1682),清文学家。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 陈恭尹(1631-1700),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 陈潢(1637-1688),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 陈廷敬(1639-1712),清代政治家,原名陈敬,顺治帝赐子"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人。顺治年间进士,选庶吉士。 陈明智,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 陈宏谋(1696-1771),清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 陈端生(1751-1796),清文学家。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 陈修园(1753-1823),清医学家。 陈豫钟(1762-1806),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 陈寿祺(1771-1834),清经学家。 陈文述(1771-1843),清诗人。 陈沆(1785-1825),清文学家。 陈连升(?-1841),清抗英将领。湖北鹤峰人。 陈奂(1786-1863),清经学家。 陈立(1809-1869),清经学家。字卓人, 陈乔枞(1809-1869),清经学家。闽县(今福建闽侯)人。 陈澧(1810-1882),清学者。 陈介祺(1813-1884),清末金石学家。 陈开(1822-1861),清末天地会首领。 陈得才(?-1864),太平天国将领。 陈坤书(?-1864),清太平天国将领。 陈湜(?-1896),清将领。湖南湘乡人。 陈启沅(约1825-约1905),清末资本家。广东南海人。 陈阿林,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即陈亚林。 陈宝箴(1831-1900),清维新派。 陈虬(1851-1903),清改良派。 陈炽(1855-1900),清末改良主义者。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修治:近代名医,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自幼随泉州蔡宗玉习医,对中医医理医术均有长足进步。 陈化成:(1776-1842)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著名将领。 其他陈姓名人有西汉将领陈立;南朝陈皇帝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北朝北魏大臣陈建;唐画家陈闳;明画家陈淳;清学者陈启源,诗人陈吁等。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人和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陈济棠(1890-1954年),陆军一级上将,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陈绍宽(188910.07-196907.30),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 陈少白(1869--1934)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与孙中山、尢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为了宣传革命,他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 《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文献。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曲樟(今属广西)客家 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将领。从军而信佛。任民国政 府军事委员、广东省政府主 席、代理行政院院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系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铁四军的元老。民革的创始人之一。 陈果夫(1892-1951),名祖焘,字果夫。浙江吴兴东林镇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 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其美、陈天华、陈少白、陈作新、陈独秀;经济学家陈岱孙、陈翰笙;文学家诗歌王子陈昂;诗人陈三立、陈忠远(即阿袁);学者陈望道;著名堪舆家陈贤金;教育家陈宝泉、陈鹤琴;法学家陈守一、陈瑾昆;国际法学家陈体强;人口学家陈长蘅;政治人物陈希同,陈水扁,革命家陈延年、陈乔年、陈潭秋,红军将领陈昌浩、陈寿昌、陈浅伦,抗联将领陈翰章,爱国将领陈安宝,爱国民主人士陈叔通、陈此生、陈其尤、、陈绍宽、陈铭枢,书画家陈沫吾,篆刻家陈飚风,油画家陈若文,爱国华侨陈嘉庚,国民党官员陈果夫、陈立夫、陈友仁、陈布雷、陈仪,国民党将领陈炯明、陈济棠、陈诚、陈大庆,北洋军阀将领陈宦,汉奸陈公博、数学家陈景润、陈省身,地理学家陈述彭,大地测量专家陈永龄,古生物学家陈旭,生物学家陈桢,动物学家陈义,昆虫学家陈世骧,农学家陈凤桐、陈友康,土壤学家陈恩凤,林学家陈嵘,植物学家陈焕镛,苔藓植物学家陈邦杰,遗传学家陈桢,药理学家陈克恢,医学史家陈邦贤,医学家陈无咎、陈中伟,针灸学家陈少宗,微生物学家陈文贵,寄生虫学家陈心陶,心理学家陈立、陈大齐、陈元晖,电子学家陈芳允,电子学教育家陈章,冶金学家陈箎,造纸专家陈彭年,陶瓷学家陈万里,纺织专家陈维稷,服装教育家陈东生,建筑师陈植,实业家陈六使,银行家陈光甫,社会学家陈达、陈绍馨、陈序经,史学家陈垣、陈其泰,鲁迅学家、诗人、文学家陈忠远(即阿袁),香港歌后陈慧娴,香港歌手陈百强、陈慧琳、陈冠希,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盛大网络首席运营官陈大年,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慈善家陈光标,YouTube联合创始人陈士骏(美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中国台湾男艺人陈建州,财经作家陈润,台湾歌手陈信宏(阿信) 内地演员陈东、陈宝国、陈道明、陈佩斯、陈坤、陈红、陈晓旭,内地歌手陈红、陈明、陈楚生 。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兼任副总理。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副总理,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陈锡联1915.1-1999.6.10,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北省红安县人,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陈再道(1909年-1993年),湖北麻城人,上将军衔。武汉军区原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是中央军委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委员,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陈再道回忆录》。 陈士榘(1909.4.14日~1995.7.22日) ,湖北省荆门市人。中国共产 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现代国防工程的奠基人。 陈奇涵(1897-1981),号圣涯,江西省兴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陈光(1905.02.24 - 1954.06.07)原名陈世椿,湖 南宜章县栗源堡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代著名将领。 陈三立(1859~1937)江西义宁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国学大师陈寅恪和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李政道,本姓陈,5世祖改姓为李, 本祖是陈姓。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曾祖父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下,太平天国失败后隐姓埋名改用母姓李。 陈忠远(1975~),今用名阿袁;温州永嘉人。诗人,学者、鲁迅学家。 陈忠远(即阿袁)曾先后出任温州市主流媒体暨北京国家级媒体记者、编辑,北京国家级出版社编辑,现兼任特聘教授与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撰有《唐诗故事》、《宋词故事》、《诗词正韵》、《药愚对韵》、《鲁迅诗编年笺证》、《历代名流诗文公案直判》、《鲁迅先生的心里话》和《诗祖陈子昂与女皇武则天》等10 馀部专著500多万字。这些著作大多由人民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出版发行。此外还编著由明代冯梦龙先生原著《四书指月》析分而成的《论语指月》和《孟子指月》等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陈孟恢:浙江嘉兴人,曾被公费派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交流访问,回国后致力于生物学教学,曾在上海法科大学、嘉兴第一中学教书,如今子孙满堂,现有一日式洋房在嘉兴南湖湖畔,陈孟恢的子孙分布世界各地,青 岛、嘉兴、以及国外都有其儿女。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为修水)人。国学大师,中华民 国时期就是全国著名的教授、历史学家、诗人、学者。曾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 师;解放后,陈先生曾任中山大 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著有《陈寅恪集》等。 陈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曾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陈希同,四川 安岳人 ,男,前北京市委书记。 陈子仙:晚清围棋国手。 陈光标,1968年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祖籍安徽省五河县,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企业家、慈善家,中国致公党党员,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捐款总额已超过了20亿,帮助特困户逾70万。 越南 陈日照越南陈朝创建者开国皇帝,又名陈照、陈京,[[福建]]长乐人。 陈日照 陈晃越南陈朝第二任皇帝圣宗。 陈昑越南陈朝第三任皇帝仁宗。 陈烇越南陈朝第四任皇帝英宗。 陈兴道越南古代军事家,陈朝皇族、名将,南定美禄县即墨乡人。曾于13世纪率领陈朝军队,成功击退蒙古军队的两次入侵,成为越南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 印度尼西亚 陈·瓦希德,又名陈希德,印度尼西亚政治家,民族觉醒党成员,曾任印度尼西亚总统(1999年-2001年),先祖陈金汉,乃伊斯兰教长老。陈金汉,祖籍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新加坡 陈庆炎新加坡总统最高权力领导人。 陈如斯,男,英文名为Tan Jee Say,牛津大学哲学、经济及政治学学士。新加坡前高级公务员、2011年新加坡总统候选人。 陈钦亮 新加坡职总英康保险合作社首席执行官,2011年新加坡总统候选人。 陈清木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前议员、医生,2011年新加坡总统候选人。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 韩国 陈懿钟韩国政治人物,大韩民国第8、9、11、12届国会议员,1983年10月~1985年2月任大韩民国国务总理。著有《白民论集》。 秘鲁 何塞·安东尼奥·陈 又 陈何塞,国籍中国,秘鲁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哈维尔·贝拉斯克斯宣布辞职,陈被任命为秘鲁新总理。2011年3月18日,陈宣布辞去[[总理]]职务,继续担任大学校长。 菲律宾 陈显达(菲律宾总统办公室发言人)。"GMA新闻网称,陈显达是要警告中国在发表南海有关声明时谨慎一些。为菲律宾媒体津津乐道的是,"小心一点"四个字,陈显达说的是"普通话"。 泰国 陈.阿南·班雅拉春;又名陈阿南,[[泰国]]政治家,曾两次出任泰国总理。他启动经济和政治改革,起草了泰国的"人民宪法",宪法在1997年颁布和又于2006年废除。 陈.比里·帕侬荣中文名陈家乐,1900年5月11日 - 1983年5月2日) 又称銮巴立。泰国政治家,泰国总理。<ref>[https://baike.so.com/doc/2163730-2289669.html 陈 - 姓氏], 360国学 ,</ref>=='''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11,4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