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孫立人

移除 16 位元組, 5 年前
文本替换 - 替换“美國”为“美國”
[[File:Sun Liren n Mountbatten.jpg|300px|thumb|盟軍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路易斯·蒙巴頓]](英國)正與孫立人交談中。]]
1942年2月,[[中華民國]]組成[[中國遠征軍|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於進駐[[緬甸]][[曼德勒]],兼任衛戍司令,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4日,西線英帝國緬甸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將軍奉[[羅卓英]]之命,派113團星夜馳援,[[劉放吾]]團長16日下午四時率部趕到[[巧克伯當]]。英緬甸軍司令[[威廉·斯利姆,第一代斯利姆子爵|斯利姆]]將軍17日親往會晤,命令該團乘汽車至[[平牆河]]地區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攻擊並消滅平牆河北岸約兩英哩公路兩側之敵。18日凌晨113團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除了七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 美國]][[傳教士]]、各國[[新聞記者]]及婦女五百餘人。[[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一個[[團 (軍隊)|團]]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蔣中正]]頒發四等[[雲麾勳章]]表彰孫立人的戰績。[[ 美國]][[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小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仁安羌戰後,[[英國]]方面決定棄守緬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師奉命掩護盟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由于英军的潰退,导致了中國遠征軍陷入日軍包圍。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杜聿明]]因為對蔣介石表達忠誠,拒絕了時任[[中緬印戰區|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执行了蒋介石令他經[[野人山]]熱帶叢林北上撤回[[雲南]]的命令,這也埋下東北剿共戰役杜聿明處處為難孫立人的伏筆。孫立人則認為野人山屬[[瘴癘]]之區,縱橫千里,難以穿越,當機立斷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由于日軍被杜聿明率领北上的大部隊所吸引,新三十八師在撤退途中比較順利地打垮日軍的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因遭到日軍追擊,丧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时机,半數葬送在野人山中,孫將軍得知後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師搜尋並救出部分友軍轉而撤往印度。
林彪是共軍將領中最能戰的“常勝將軍”,號稱東北“黑土地之狐”,率領四野佔領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重要城市。毛澤東命令林彪 “不惜任何犧牲”,“死守長春”,“死守四平,寸土必爭”。
1946年3月下旬,[[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新編第一軍]]乘美艦在[[秦皇島]]登陸,同時孫立人被派往[[ 美國]] 參加[[聯合國]]軍事參謀團會議,由於抗戰後國共關係迅速惡化,國共兩黨爭奪[[中國東北]]戰事受阻,1946年4月,國共雙方在東北戰略重鎮吉林省四平開始了第一次主力決戰。原先蔣介石曾下令限東北行營4月2日前攻下四平,可是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指揮國軍北上進展遲緩,前後拖延幾近兩月,中間尚有挫敗,蔣介石為此十分焦急,急電孫立人返國指揮新一軍。5月15日夜,孫立人趕到新一軍軍部,連夜制定攻擊計畫。5月16日,新編第五十師從正面攻擊,新編第三十師和新編第三十八師從側翼攻擊,孫立人親到各師前沿,新一軍官兵見軍長回來了,士氣大振,奮勇猛撲林彪部防線。5月17日,新五十師第一五〇團首先突破,攻克四平東南制高點五頂山,林彪指揮部隊連續反擊,始終無法奪回。
5月17日,當戰事持久拉鋸不下,雙方攻守最激烈的時刻,蔣介石派首任國防部長白崇禧飛赴東北督戰。白崇禧一到東北,即召開軍事作戰會議,重新調整作戰部署,國軍士氣大振。
5月18日,白崇禧偕杜聿明赴前線指揮所督戰,指揮孫立人新一軍、廖耀湘新六軍、陳明仁第七十一軍這些中央軍精銳,分三路向四平林彪共軍進逼包抄。新編第三十八師第一一四團突破四平東北防線,新三十師第八十八團突破城南防線,林彪棄守四平。[[鄭洞國]]久攻不下的四平,孫立人等新軍將領只用3天於5月19日便徹底就攻克了,瓦解了杜聿明5個月來與共產黨[[東北民主聯軍]]林彪對峙的僵局,林彪執行[[毛澤東]]“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命令退到[[公主嶺]],杜聿明在接到投降的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作戰科長王繼芳的情報报告共軍戰力已失,命令所屬5個軍進行超越追擊,孫立人一路前進,親率新五十師強渡[[遼河]],攻擊公主嶺,林彪又北撤,五日內攻陷[[長春]],隨後取回[[農安]]、[[德惠]]等戰略要地,進展順利。6月5日,攻占陶賴昭車站。此時哈爾濱中共黨軍及各類機關是一片混亂﹐正在往[[佳木斯]]方向潰散。
1998年孫案涉案人及家屬要求監察院公佈「五人小組」報告並還原真相。2001年1月8日,監察院通過決議,稱孫案乃「被陰謀設局的假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教授獲政府新臺幣六十萬元經費補助,就孫立人兵變案進行專門研究。朱浤源認為找不到任何證據證明孫立人有軍事叛變行為。
2014年7月,[[監察委員]][[李炳南]]、[[趙榮耀]]、[[馬秀如]]等人公布對當初「九人小組」調查檔案的報告。在檔案中,[[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曾向蔣中正建議拔除孫立人兵權,以防他叛變。調查結果認為,蔣中正曾直接對孫案下達許多指示,這個案件是利用[[ 美國]][[麥卡錫主義]]興起,[[反共]]意識抬頭的機會,設局將孫立人軟禁,以免蔣中正權力遭威脅。[[美國政府]]在本案發生後,曾私下對[[台灣當局]]表示關切,因此事件才未擴大。這個報告中,同時對郭廷亮進行平反,認為他係遭構陷。
2017年10月,由新聞報導一起軍備局產權訴訟判決,法院文件揭露出1955年陸軍第十軍中校劉永德,曾於一九五五年檢舉郭廷亮意圖發動兵變,經第十軍政戰部主任阮成章少將轉報,由前總統蔣經國(時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指派劉永德,深入叛亂組織擔任內線為時數月揭發叛變案。後來蔣經國下令「便簽」交辦,特准核撥獎勵專款八萬元給予劉永德獎勵。
4,0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