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喬治·沃克·布希

移除 20 位元組, 5 年前
文本替换 - 替换“美國”为“美國”
'''-{zh-hans:乔治·沃克·布什;zh-tw:喬治·華克·布希;zh-hk:佐治<ref>George 香港官方譯名是(佐治) 英皇'''-{zh-cn: 佐治六世; zh-tw: 佐治六世; zh-hk:佐治六世}-'''銅像由英國著名雕塑家Gilbert Ledward所鑄,於1958年豎設於香港動植物公園,以紀念香港開埠一百周年(1841至1941年)。 http://www.lcsd.gov.hk/tc/parks/hkzbg/facilitie/outdoor/george.html</ref>·獲嘉·布殊}-'''([[英语]]:{{lang|en|George Walker Bush}},{{lang|la|{{audio|En-us-George Walker Bush.ogg|/ˈdʒɔrdʒ ˈwɔːkər ˈbʊʃ/}}}},{{bd|1946年|7月6日|catIdx=Bush, George W.}}),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为[[ 美國]][[美国总统列表|第43任]][[美國总统|总统]]。
布什在2001年1月20日就職在擔任總統之前,於1995年至2000年間擔任第46任[[德克萨斯州]]州長。[[布什家族]]很早就開始投入[[共和黨 (美國)|共和党]]以及[[美国政治|美國政治]],布什的父親是之前曾擔任第41任總統的[[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他的弟弟[[傑布·布什]]也曾擔任[[佛羅里達州]]的州長,由於與父親同樣擔任過美國總統,因此又常被稱為'''小布什'''(Bush Junior)以區別,而他父親就被稱為老布什(Bush Senior)。
== 早年生涯 ==
布什生於[[ 美國]][[康乃迪克州]][[纽黑文市]]的{{link-en|Yale–New Haven Hospital|Yale–New Haven Hospital|耶鲁-纽黑文医院|}}<ref>{{cite news|url=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506E7DB1139F937A15751C1A9669C8B63|title=Bush's Birthplace? It's Deep in the Heart of... New Haven|date=2000-12-24|accessdate=2010-12-27|work=The New York Times|first=Dick|last=Ahles}}</ref>,父親是[[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母親是[[芭芭拉·布什]],布什的祖先是來自[[英格蘭]][[薩默塞特郡]]的移民。在布什只有兩歲大的時候,布什全家搬到了[[德克薩斯州]],並且在[[休斯顿]]與他的四個弟妹:[[傑布·布什|傑布]]、尼爾、馬文和桃樂西一同度過了童年,他的長妹蘿賓則在年僅3歲時死於[[白血病]]。<ref>{{cite web | url = http://www.famoustexans.com/georgewbush.htm |title = George Walker Bush |accessdate = 2006-06-27 | date = 2005-02-03 |work = Famous Texans |publisher = famoustexans.com}}</ref> 布什的祖父{{le|普利史考特·布什|Prescott Bush}}(Prescott Bush)曾經代表康乃迪克州擔任兩屆[[美国参议院|參議員]]<ref>[http://bioguide.congress.gov/scripts/biodisplay.pl?index=b001167 "Bush, Prescott Sheldon, (1895–1972)"], ''[[Biographical Direc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2013年01月26日查閱</ref>,他的父親曾在1989年至1993年間擔任第41屆[[美國總統]],而弟弟傑布則在1999年至2007年擔任了兩屆的[[佛羅里達州]]州長。
[[File:GW-Bush-in-uniform.jpg|thumb|right|145px|擔任中尉的布什。]]
[[File:Bush 43 10-19-04 Stpete.jpg|thumb|布什在2004年連任選戰的一場造勢活動上進行演講。]]
布什在選舉募款上大獲成功,接著在全國各地的電視和廣播上展開了大量的競選宣傳,批評民主黨的候選人—來自[[马萨诸塞州|麻薩諸塞州]]的參議員[[约翰·克里]]。克里和民主黨則批評布什在[[伊拉克戰爭]]上的表現、指稱美國愛國法遭到濫用,並且宣稱布什的政策沒有成功的刺激經濟成長和增加工作機會,同時也圍繞布什在兵役紀錄上的爭議大肆批評。布什強調他的領導能力以及美國所面臨的國防安全挑戰,並且訴諸自[[911事件]]以來浮現的愛國主義和情緒。布什陣營則將克里描繪為刻版的民主黨人—會提升稅率、膨脹政府規模、並且無法使政府繼續否認同性婚姻。布什陣營繼續批評克里在伊拉克戰爭上的矛盾態度、並宣稱克里的優柔寡斷和短視近利將會使[[ 美國]] 輸掉反恐戰爭。突出的政治人物包括了[[魯迪·朱利安尼]]、[[阿诺·施瓦辛格|阿諾·史瓦辛格]]等人都積極的支持布希,同時保守派的民主黨人Zell Miller也倒戈支持布什,甚至還在全國四處演講替布什造勢。布什陣營組織了龐大的自願義工團體以協助選戰,並且專注於奪下幾個選情僵持不下的州份,例如[[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佛羅里達州]]、[[威斯康辛州]]、[[密西根州]]、以及[[明尼蘇達州]]。最後布什奪下了50個州中的31個州,這次布什也贏得了普選,獲得總共286張選舉人票,順利當選連任。
==== 第二屆任期 ====
[[File:No Child Left Behind Act.jpg|thumb|right|290px|布什簽下「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教育法案。]]
自從擔任[[德克薩斯州|德州]]州長開始,布什一直強調要增加公立學校對於教學成果所負起的責任。在上任總統後他便開始積極籌措一項名為「[[不讓任何孩子落後]]」的教育法案,這個法案也受到民主黨參議員[[泰德·甘迺迪]]的支持。這個法案以監督學校的教學水平為目標、統計學生的學業表現、並且替那些在教育水平較低學校就讀的學生家庭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選擇,並且對低收入的學校提供更多聯邦政府補助。「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政策所引發的爭議一直持續至今,批評者認為布什並沒有對這個法案提供足夠資金,支持的[[泰德·甘迺迪]]批評道:「悲慘的是當這些遲遲未兌現的改革終於開始進行時,資金卻沒有到齊。」<ref>{{cite news |author = W. James Antle III |url = http://www.amconmag.com/2005_08_01/article.html |title = Leaving No Child Left Behind |publisher =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date = 2005-08-01 |accessdate = 2006-10-11}}</ref>許多教育專家也批評這項改革,認為「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政策只會讓一些學生有藉口離開不及格的公立學校,但卻沒有真正改進那些學校<ref>{{cite news |author=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url=http://www.gse.harvard.edu/news/features/pierce07012002.html |title=No Child Left Behind? |publisher=HGSE News |date=2002-06-01 |accessdate=2006-10-11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6034714/http://www.gse.harvard.edu/news/features/pierce07012002.html |archivedate=2013-10-06}}</ref>。其他人則批評這項政策是專注於一些「高風險的實驗」,並認為其造成的後果是相當負面的<ref>''Raising Standards or Raising Barriers?'' Edited by Gary Orfield and Mindy L. Kornhaber. The Century Foundation Press. May 1, 2001</ref>。布什在第一年任期裡增加了對[[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立衛生研究院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資金援助,並且開辦了一些用以增強[[ 美國]] 高中學生[[科學]]和[[數學]]學科能力的活動。不過,對NIH的資金援助由於2004年和2005年的[[通貨膨漲]]而無法維持,不得不在2006年扣減了其中一部份預算<ref>{{cite news |author =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 – Democratic Staff |url = http://www.house.gov/appropriations_democrats/pdf/2006-7-26-NIH-paper.pdf#search=%22bush%20nih%20funding%22 |title = President Bush and House Republicans Undermine Life Saving Health Research |publisher =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date = 2006-09-12 |accessdate = 2006-10-11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011032914/http://www.house.gov/appropriations_democrats/pdf/2006-7-26-NIH-paper.pdf#search=%22bush%20nih%20funding%22 |archivedate = 2006-10-11 }}</ref>。布什也指派第一夫人蘿拉拜訪各州,以監督「不讓任何孩子落後」政策改進貧窮家庭子女教育的實行狀況。
==== 社會福利和醫療 ====
[[File:President George W. Bush and Laura Bush look over the World Trade Center site Sunday, September 10, 2006.jpg|thumb|285px|right|總統布什和蘿拉在911恐怖攻擊事件五週年时參觀[[纽约市|紐約市]][[世界贸易中心|世界貿易中心]]的遺址。]]
布什在第二屆任期裡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福利改革,當時[[ 美國]] 的社會福利制度已面臨空前的預算赤字。國會和媒體都把社會福利改革視為是一項棘手的議題,由於擔憂遭致公眾的反彈,很少有人會想試圖改變之,然而布什仍展開了改革,並將其作為第一優先處理的議題。社會福利一直被視為是民主黨的領域,共和黨則被指控曾在過去試圖將之解散或民營化。在2005年的總統就職演說中,布什討論到了社會福利制度即將破產的可能性,並且批評政治的偏見妨礙了改革的進展。他提議應該讓人們有機會選擇從他們的社會福利稅款理挪出一部份來投資其他領域,讓那些錢「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以促進經濟成長。儘管布什不斷強調改革擁有萬全的預防措施和配套計畫,他的提議依然被批評為花費過高,民主黨則批評這是企圖民營化社會福利制度的舉動。布希為此展開了60天的全國性巡視,在媒體上積極宣傳他的政策,但這些努力並沒有獲得太大的公眾支持<ref>{{cite web|url =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28120-2005Mar11.html|title = Social Security: On With the Show|accessdate = 2006-09-09|author = Jim VandeHei and Peter Baker|date = 2005-02-12|publisher = The Washington Post}}</ref>。依據最後一次民調的結果,布什依然沒有成功說服公眾相信社會福利制度已經深陷破產的危機<ref>{{cite web|url = http://www.usatoday.com/news/polls/tables/live/2005-02-07-poll-results.htm#socsec|title = USA TODAY/CNN/Gallup Poll results|accessdate = 2006-09-09|date = 2005-05-20|publisher = USA Today}}</ref>。
布什反對任何[[幹細胞]]研究,並且在2001年8月9日宣布停止聯邦政府對那些利用胎兒進行的幹細胞研究的補助。而對於研究的限制則引發了一些爭議。不過,針對成人的幹細胞研究補助並沒有被限制,並且也被布什總統所支持。
4,0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