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爱德华.蒙克

增加 1,67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爱德华·蒙克</big><big><big></big></big>'''(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家。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 中文名 = 爱德华·蒙克
|外文名 = Edvard Munch
| 出生日期 = 1863年12月12日
| 出生地点 = 挪威勒滕
| 逝世日期 = 1944年1月23日
| 国籍 = 挪威
| 职业 = 画家
 
中文名 国 籍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 业 毕业院校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 信 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
伟大的挪威画家
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代表作品 《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
== 风格特点 ==
爱德华·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用对比强烈的  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的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
爱德华·蒙克的早期油画《病孩》、《在灵床旁》、《母亲之死》,多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1890年的油画《圣克卢之夜》和1892年的油画《卡尔.约翰街的夜晚》标志着他风格的转折,显示出他表现主义画家的特质。9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春情》和《呐喊》,前者描绘人对幽闭的恐惧,后者刻画人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感。他于1894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在木刻、石版、铜版画方面,都有独特的创造。他的版画题材多取自于油画,其中以《生命》组画最为出色,被他自己称为生命、爱和死的诗歌。
在爱德华·蒙克的画家生涯中,他多次曾改变艺术风格。在1880年代,爱德华·蒙克是自然派和半印象派。1892年,爱德华·蒙克树立了具个人特色的综合派原始画风,在此色彩成为一种象征,亦是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元素。1890年代,爱德华·蒙克倾向选择景深较浅的作画空间,他经常把画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
爱德华·蒙克的作品笔触大胆奔放、色彩艳丽丰富,但却给人强烈的刺激感,充满着紧张不安、压抑悲伤的情绪。爱德华·蒙克所描绘的世界是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他刻意表现死亡、忧郁和孤独,描写上世纪末的艺术家在充满矛盾与痛苦的现实中,其孤独的心灵对人生产生的怀疑和焦虑。
艺术史家称爱德华·蒙克为“世纪末”的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欧洲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面貌。在爱德华·蒙克生活的时代,再没有别的艺术能够像他那样深入到人的灵魂之中,把那心灵的美与丑一并展现给世人。也没有人敢于像他那样赤裸裸地描写人类本能的丑恶,使善良与罪恶并存,让美丽与丑陋共生
 
== 人物影响 ==
 
历史发展
 
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很快被封闭,但对德国青年画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动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产生。
 
思想传播
 
爱德华·蒙克通过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每一幅画都无与伦比地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感觉和情绪,被描绘的具体对象的细节被简化,而情绪则被夸张,对象本身成为一种所要表现的情绪的载体,虽然它们依然还是具象的。这些画具有永恒的震慑心灵的力量。在这一切的背後,我们还可以看见那个“世纪末”的景象,那种迷途的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无奈交织在一起。爱德华·蒙克作品的惊人表现力量来自于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爱德华·蒙克的画是用整个心灵来创作的。
1,6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