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余楍

增加 9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又据《青神余氏家谱》记载,《榀公除夕诗》条目下注:此公不知何祖后,但名既从木,当亦是十一世祖也。故青神余氏族人知有余楍,而不详余榀其人,只是从县志等文献记载的余榀诗中有了解,故不能确认其世系和由来。据各家文献记载,推测余楍和余榀应属一人,姑存待考。
== = 家族关系 ===
[[始祖根六公]]余德成,[[鼻祖]]余永泰、[[远祖]]余祥、[[太祖]]余子伟、烈祖[[余寰]]、[[天祖]]余承恩、[[高祖]]余荫、曾祖余茂发、祖父名失考、父亲名失考、余楍。余楍属根六公余德成十一世孙。
== 文献记载 ==
=== 皇明遗民传===
'''余楍''',字生生,号纯翁。眉州人。其先以军功世授锦衣千户。少有大志。以职让弟。攻制萟为博士弟子员。以诗名西蜀。癸未游燕都。燕都寻陷。奔广陵。时清兵攻蜀。千里萧然。无鸡犬声。至无人可杀。斩神庙木偶以快意。复发掘冢墓。取死尸白骨戮之。闻之大恸。徒步至蜀。拾先人遗骸。营窆深土中。然后返吴寓虎丘。复游黄陵。自称道士。葛巾方袍。四十余年不改。七十有七而卒。友人醵金营墓於平山。立石题曰西蜀诗人余生生之墓。与余思复志行相同。衣冠举止又相似。人多笑之。谓二迂。然皆笃实自好士也。思复,字不远。福建将乐人。亦逸民。与魏禧友善。
== = 蜀雅 ===
'''余楍''',楍字生生,号钝庵,青神人,有《增益轩草》。《施愚山集》:余生生过吴门客舍,自言为梅花作主人,酒间得三绝句云云。《诗最》:钝庵为[[大司马]]肃敏公裔,值流寇乱,黄冠羽衣,避难江东,卖古文诗字自给,不喜入富贵门,亦不喜赠富贵人诗,诗工汉魏及六朝,唐近体不屑也,尝过江都与野人高士游。康熙乙丑仲夏,卒于[[琼花观]]中,时年七十有九。有五七古诗若干卷,易箦时,嘱甥焦氏付其友张谐石选辑,焦竟失其稿,今新安姚纶如于扇头、壁上搜录遗诗十首入集,不能窥其全豹,通国传为恨事云。倪永清云"钝庵诗,闲情逸致,超然尘表,真[[鲁仲连]]、陶元亮一流人。"(《[[蜀雅]]·卷四》三十八页)
== = 康熙版《青神县志》 ===
余杰(注:字形如"杰"字,字上"水"下"灬"。《青神县志》中把余楍诗收录于余榀名下,似判为两人,而县志人物传中又无余榀条目。)
余杰,字生生,号钝庵。值流寇乱,黄冠羽衣,避难于江左,卖古文诗字自给,不喜入富贵门,亦不喜赠富贵人诗,诗工汉魏及[[六朝]],唐近体不屑也,尝过江都与野人高士游。康熙乙丑夏,卒于琼花观中,年七十有九。增益轩五七古诗若干卷,嘱甥焦氏付其友张谐石选辑,焦失其稿,[[新安]]姚纶如于扇头、壁搜录遗诗十余首入集。倪永清云:钝庵诗[[闲情逸志]],超然尘表,真如[[鲁仲连]]、陶元亮一流人也。
== = 万历野获编 ===
英宗亲征时,有宣府龙门卫充军进士张鉴者,诣行在所疏,乞上驻跸宣府,但选将统兵征剿,则兵权归一,号令不二,人有效死之心。上不能用。及景帝登极,镇守山西都督孙安以为言,谓当时若从鉴言,岂有今日之祸,乞量加擢用。下兵部议。帝命鉴为试百户,送大同总兵昌平伯杨供处听调。弘治六年,故兵部尚书余子俊男举人置,乞录其父军功。上命置为锦衣正千户,子孙世百户。今上辛丑,锦衣管卫事指挥余茂发,以考察军政降百户,奉旨仍旧莅事,以从六品得掌司隶雄剧,亦本朝所无。茂发即余寘曾孙也。选自《[[万历]]野获编》(卷十五·进士百户)(注:此处"茂发即[[余寘]]曾孙也"属错误的记载,包括《明史》都把余茂发的祖父[[余寰]]记作余子[[俊之子]],这不仅与《青神余氏家族谱》不符,在1984年7月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出土墓志文物中([[余承勋]]、[[杨慎]]、[[安磐]]、王一麟等)记载也不符,夹江文物管理所[[周杰华]]先生《余母张氏墓志铭考略》中有论证)。另据《青神余氏家谱》:1543年十一月余承恩卒,余承业服阕如京上疏论[[余子俊]]子[[余寘]]被谪之由,奏上蒙恩准荫一子锦衣指挥佥事。(选自《青神余氏家谱》)
== = 余生生借鉴楼记 ===
鄞之西湖以贺秘监尝游息于此,故有小鉴湖之目。借鉴楼者,故锦衣青神余君生生之寓寮也。生生为[[太保尚书]]肃敏公之后,以尚书恩世袭锦衣。其自蜀而徙燕,非一世矣。生生以明经起,思由甲科进取,故锦衣之官虽上而未任。已而国亡,谋结勋卫子弟兵以杀[[流贼]],不克,逃之江南,参人军事。又不济,始来鄞。其时鄞之世家子弟丧职者多,乃相与悲歌叱咤,更唱迭和无虚日。僦居湖上,有七子诗社,详见予作诸公志序中。而生生最长,社中奉为祭酒。尝曰:『吾敢谓此间乐不思蜀耶』?爰署其居曰借鉴楼。诸公在湖上者,陆披云有观日堂,宗正庵有[[南轩]],陆雪樵有岁寒馆。生生之楼,皆与相望。诗笺往复,昕夕旁午。盖居楼中者二十年。一日,偶题其集曰「四明余楍」。先大父赠公见而笑曰:『是所谓久假而不归者欤』?生生始而长吁,继而涕泗阑干。晚年尤困。以其女适姚江,挈其孺人往依之。然犹戒诸公封固是楼,无毁伤其薪木。一岁之中,必三、四至。至则启是楼而居之。尝曰:『吾虽死,犹当作湖上[[寓公]],或与[[诸公]]相遇于凄风寒月之下』。闻其言者,莫不悲之。
诗话:余公生生,为肃敏公后裔,虽蜀人而居燕,以世隶锦衣籍也。[[甲申]]后来鄞,与宗正蓭、[[陆春明]]、范香谷、童晓山、叶天益、陆雪樵为湖上七子。不减[[谢翱]]之[[汐社]]。(选自《四明谈助》之《余生生借鉴楼记》。并附词一。)
== = 清史列传选·余楍小传 ===
明[[大司马]]肃敏公后裔,世袭锦衣卫,指挥千户。明清易代之际,农民起义军席卷全川(注:此处存疑,据《青神余氏家谱》记载,余楍之前与青神老家几乎没有联络,清代康熙以前他也没入过四川,故四川张献忠之乱与余楍避走江东没有多大关系)。谋结勋卫子弟兵杀义军,不克,黄冠[[羽衣]],避难[[江南]]。参[[戎幕]]。复去之鄞,遂家四明。卖古文诗字以自给,筑小楼,署曰"借鉴"。楼临西湖,上结七子诗社,日与诸名士唱和其中。年最长,群奉为祭酒。当是时在湖上居者有观日堂、南轩、岁寒馆,与借鉴楼相望,诗笺往复不辍。居楼中二十年。尝曰:"吾虽死犹作湖上寓公。"自言为梅花作主人。尝过江都与野人高士游。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于[[琼花观]]中,年七十九岁。性洁介,不喜入富贵门。亦不喜赠富贵人诗。倪永清谓"钝诗闲情逸致,超然尘表,真鲁仲连、陶元亮一流人。"著有《增益轩诗草》。[[李调元]]《[[蜀雅]]》、[[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徐世昌]]《晚晴诗汇》录有其诗。《[[清史列传]]》、《[[四川通志]]》、《锦里新编》有传。
== = 清稗类抄·姓名类·子部 ===
沛县[[阎尔梅]],字调鼎,明之遗民也。入本朝,隐居不出,着有《白耷山人》、《汧罝草堂》等集。其号甚奇,曰古古,盖重文也。与余楍[古文本字。]之字曰生生者同一新颖,特阎为号而余为字耳。(选自《清稗类抄·姓名类·子部》)
== = 清诗纪事·明遗民卷 ===
余楍,字生生,号钝蓭,四川青神人,有《增益轩诗草》。
[[卢见曾]]渔洋感旧集小传引愚山集:余生生过吴门客舍,自言为梅花作主人。酒间得三绝句云云。(选自《清诗纪事·明遗民卷》 第二二六页)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
余楍,明末清初四川青神人,字生生,号钝庵。明[[诸生]],世袭锦衣卫。明亡,流寓[[鄞县]],所居借鉴楼,临西湖上,结七子诗社,日与诸名士唱和其中。有《增益轩诗草》。(选自《[[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 = 清初扬州遗民诗人研究 ===
'''余楍'''(生卒年不详)字生生,号钝庵。四川青神人。世袭锦衣卫百户。黄冠野服,隐居江都。(选自《江苏艺文志·扬州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余楍''':《增益轩诗草》(选自《江苏艺文志·扬州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 = 栗艇诗集 ===
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冬,广东遗民[[屈大均]]、江西遗民[[曾灿]]、四川遗民余楍、安徽遗民[[闵麟嗣]]等与寓扬其他诗人集平山堂登高。(汪士鈜《栗艇诗集》卷二)
== = 清代成都札记 ===
清代初年,四川青神人余楍从避难地杭州西湖之畔回到成都,写下一首凄苦哀怨的《蜀都行》,记录了成都在遭受明末清初战乱后的残破凋零景象。他说,自从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成都以后,天空长时间保持阴霾的状态,十天中有九天都在落着蒙蒙细雨。过去熟悉的风景名胜,自我避乱宁波以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被成都人引以自豪的[[杜甫草堂]]已是一派萧瑟,[[青羊宫]]也只看得见坍塌,亲切的身影已经如寒风下的树叶零落无踪。[[曾静]]巍峨壮阔的皇城在残阳和衰草中沉默着,万里桥边如烟的柳树现在也所很少了。举目四望,繁华的[[锦官城]]上空飞过队队的野鸡。余楍怀着满腔的伤痛感慨说:"整顿凋残岂无术?但得夫耕妇织无所忧,庶几天命有转移!"(节选自《清代成都札记》第一部分:移民大开发。)
== 文学作品 ==
=== 余楍诗词选===
《中秋后一日曾青藜寓斋燕集》
几度浪浪檐际水,随风飘洒湿孤灯。
=== 《咏梅》===
花时归客怕花残,烽火漫漫道路难。
断送东风多少恨,凭谁留寄一枝看
=== 《绝句》三首===
(注:《青神余氏家谱》名《绝句》三首,《[[蜀雅]]》名《梅花三首》,《[[清诗纪事]]·明遗民卷》名《过吴门客舍为梅花作主人酒间得三绝句》)
花时归客怕花残,烽火漫漫道路难。断送春风多少恨,凭谁留寄一枝看。
=== 《除夕》诗===
(注:《青神县志》收录余榀名下,《[[蜀雅]]》收录余楍名下《除夕前二首》)
(注:"云霞蔚相望"《青神县志》记作"云霞蔚于望")
=== 《蜀都行》===
自我之成都,十日九日雨。浣花草堂益萧瑟,青羊石犀但环堵。生民百万同时尽,眼前耆旧存无几。访问难禁泣泪流,故宫荒废连禾黍。万里桥边阳气微,[[锦官城]]中野雉飞。经商半是秦人集,四郊廓落农人稀。整顿凋残岂无术,流亡[[安集]]诚可期。但得夫耕妇织无所忧,[[桑麻]]树畜随所宜。数十年后看生聚,庶几天命有转移。
《[[蜀雅]]》,清代[[李调元]]选,[[孙星衍]]、[[黄丕烈]]编,收录余楍诗词作品十余首:《除夕前》二首、《辛酉元日》、《题张谐石雪巢隐居》、《简友》、《独酌》、《[[赏梅]]》、《夜坐》、《新晴得月》、《广陵季春十有三日忆沈子禹甸生日·对酒怀之》、《壬子春仲同家不远游焦山》、《壬戌孟夏听琴》、《候月歌》、《新滩观捕鱼歌》、《蜀都行》、《卜居》、《元日游下钟山即事》、《[[梅花三首]]》、《官舍》。
== = 遣愁集 ===
书名 遣愁集(民国排印本·线装存七册)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中国古代人物]] [[Category:文学家]]
61,2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