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徐悲鸿

增加 16,10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謝謝了,我的家] 徐悲鴻用藝術報國 其愛國情懷感染子女 | CCTV中文國際'''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NfpxHqASk&vl=zh-Hant連結 }}
==編年簡表==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一岁
•徐悲鸿先生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原名寿康。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六岁
•在家由父亲教读,初读“上大人”、“孔乙己”,继续《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七岁
•继续由父教读《论语》、《大学》、《中庸》等,每日诵读数段,并执笔学书。
•清廷推行新政,宣布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但徐悲鸿继续在父亲办的私塾读书,先习文,后习画。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八岁
•继续由父教读《孟子》等四子书。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九岁
•是年起,正式跟父学画。每天午饭后,临摹吴友如的石印界画人物一张,并逐渐学习着色。后来他曾说:“吴友如是我的启蒙老师” •课余,同邦庆临摹不辍,被誉为小画家。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甲辰)十岁
•常常帮助父亲渲染画面上某些部位的色彩,成为父亲的小助手。
•年底,已能替同村农家写春联,如“时和世态”、“人寿年丰”之类。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十一岁
•继续跟父亲学画,并能任意挥写自然景物,或摹写家人,或写鸡、犬、村舍。
•随父坐船由宜兴到溧阳,即景生情,写有一首小诗:
春水绿弥漫,春山秀色含。
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
•描写生动,清新简洁,表现了观察生活的敏锐,初步显露出艺术上的才华。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十三岁
•继续跟父亲学画。课余,常到茶馆听人说书,看地方戏,对小说中和戏剧中“替天行道”的英雄非常崇拜。并以“江南贫侠”、“神州少年”自喻。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十四岁
•家乡遭受水灾,田园荒芜,生活无法维持,跟父亲外出谋生,给人画肖像、山水、花卉、动物屏条、刻印章、写春联等。飘零江湖,过着风餐露宿的落拓生活。
•收藏香烟盒上的动物画片,研究绘画动物的表现方法。得到一本日本的博物标本(病句),开始认识猛兽的形状(骨骼结构),并疆场临摹,对动物画发生兴趣。
 
1909年(清宣统元年 乙酉)十五岁
•继续跟父亲流落他乡,跑遍了无锡、常州、溧阳等邻县的许多村镇,依靠鬻字卖画为生,有时也为寺庙画神像,接触到下层社会和劳动人民,激发了爱国忧民的热情。
•在溧阳认识曹铁生,并得到曹赠送的欧洲艺术大师的绘画复制品。
•在飘零生涯中,一面看父亲落笔挥毫,一面听父亲娓娓不倦地说古论今,从中领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方法。
•是冬,因父亲染上疾病,返回故乡。
 
1901年(清宣统二年 庚戌)十六岁
•一次,代表父亲去亲戚家吃喜酒,所穿绸衫,被邻座客人的香烟烧了一个窟窿。从此,发誓不抽香烟,不穿绸衣。
 
1911年(清宣统三年 辛亥) 十七岁
•继续在家自学。是年由父母亲包办,被迫和一位农村姑娘结婚。
 
1912年(民国元年 壬子)十八岁
•民国元年 徐悲鸿时年17岁,到宜兴县初级女子师范、始齐小学、彭城中学应聘国画教师,都被录取了。
•徐悲鸿第一次由宜兴赴上海“在《时事新报》所附画报,发表应征作品白描戏剧画《时迁偷鸡》,获得二等奖。
 
1913年(民国二年 癸丑)十九岁
•徐悲鸿返乡后续任彭城中学图画教员兼宜兴女子师范学校图画教员。
•因受《申报》广告影响,上海图画美术学院成立并正式招生 徐悲鸿离开宜兴故乡,投奔他心目中的福地——大上海。因该院既无教材,“并半身石膏模型一具都无,故入学后不久即逃离该院。
 
1914年(民国三年 甲寅)二十岁
•续任彭城中学图画教员和宜兴女子师范学校,兼任和桥镇始齐女子学校的图画教员。
 
1915年(民国四年 乙卯)二十一岁
•经徐子明来函介绍徐悲鸿来到上海继续深造,前去找上海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的恽铁樵,并结识黄警顽和油画教育家周湘。
•月初他画了一匹马,寄给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创办的美术刊物《真相画报》,受其赏识出版。其后,徐悲鸿成为审美书馆的特约作者。
 
1916年(民国五年 丙辰)二十二岁
•2月上旬考取上海震旦大学预科,入学用名为“黄扶”意为不忘黄警顽、黄震之对自己的资助。
•同月在审美书馆出版寰球美术邮片、挂屏、册页数种。《中国近代古派新派名画》邮片广告云:“有曼殊、剑父、林纾、树人、奇峰、滨虹、石仙、仓硕、剑僧、悲鸿等各大家手笔二百余种,每张三分。”
•2月28日(正月二十六日)因上海哈同花园圣明智大学校长姬觉弥在《时报》刊出《征求仓圣遗像》的启示,3月初徐悲鸿根据传说中的仓颉为四目灵光,课余创作一幅三尺多高的《仓圣像》去应征。
•4月被聘为哈同花园的美术指导,兼仓圣明智大学美术教授。秋 被聘为康家“斋馆”图画教员。
是年加入广仓学会。
 
1917年(民国六年 丁巳)二十三岁
•五月与蒋碧微由上海私奔日本,拜访了中村不折等日本绘画界前辈。十一月徐悲鸿偕蒋碧微从日本回到上海。
 
1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二十四岁
•徐悲鸿前往北京,结識蔡元培先生,蔡元培设立一个北大画法研究会,聘请徐悲鸿担任导师
•与蔡元培、胡适、李石曾、朱希祖、钱玄同、沈尹默、沈兼士等组成教育研究会,讨论修改教科书,内容之一为改文言文为白话。
 
1919年(民国八年 己未)二十五岁
•徐悲鸿和夫人蒋碧微离京返沪,随后三月偕夫人赴法国。
 
1920年(民国九年 庚申)二十六岁
•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考取法国国立最高美术学校。
•同年冬天,徐悲鸿认识了当时法国画坛的泰斗,公认的画坛领袖达仰•布佛莱。
 
1921年(民国十年 辛酉)二十七岁
•春,为历史画名家弗拉孟所赏视,并让他学油画,因经济困难未敢答应。
•第一次作油画人体,甚为弗拉孟称誉。后在学校竞赛数次,虽列前茅,但因练习较少,成绩并不够十分理想。
•是年,在勤奋掌握人体素描技工的同时,又研究马的骨骼、经络等生理结构,对活马的写生、速写稿累积成捆。画马已做到胸有成马。艺术造诣更高,对中外古今的优秀遗产认识更深。
 
1922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二十八岁
•续居柏林。凡晴天总往博物院或动物园作画,寒暑不辍。为画好狮子行走时提起的一只后腿,曾一连三个月到动物园里进行速写。
•春,曾作铅笔画《睡狮》、木炭笔画《狮吼》、《小狮》等素描及无数有关狮子的画稿。当时德国的美术印刷精良,一邊节衣缩食,一面向人借钱,购买了许多精良的复制品画片。所住的房间皆被塞满,不得不坐卧其上,称为是“平生最得意之秋”。
•初冬,见市上出售康普、开赖等名作甚多,价格特廉欲购回,但已十个月未得到助学金,且负债千元,便打算向驻德公使魏宸组借款被拒。后得好友宗白华、孟心如等之助,结果仅购得康普的油画两幅及速写数幅。是年,创作有素描《画龙点睛》、《自画像》。另有人体素描多件。
 
1923年(民国十二年 癸亥)二十九岁
•收到助學金後回巴黎,在凯旋门附近的六层楼,租了一间玻璃顶的画室。因没有电梯,上、下樓要爬二百多级楼梯。
•课余,仍到各画院自由写画或速写。更有时到卢浮宫临摹名画。
•5月,以三十件作品参加法国画家春季沙龙,深得好评。
秋,在巴黎郭坚白处结识留法的中国同胞陈铁风和郑莫欧。康嘉十三岁的女儿,当知徐是大画家时,竟向徐先生问好,并拿出三条长裙祈求徐先生在长裙上画些草虫鸟鱼等,徐即首肯,因身边没有画笔颜料等,只得带到画室完成。从此徐氏画的裙子使巴黎少女轰动一时。
•是年,《老妇》一幅被陈列于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即沙龙),得到好评。
作有油画《持棍老人》;《河边》;《沉睡的维纳斯》(临摹)。另作有素描人体、动物等多幅。
 
1924年(民国十三年 甲子)三十岁
•仍居巴黎,因北京政局变幻莫测,官费竟全部中断。经常捉襟见肘,生活困难。
•作有《女人体》、《人体素描》、《老人》、《丐》等名画。
 
1925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三十一岁
•所作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背之研究》(女人背部)等,对人物性格刻画得出神入化,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在绘画造诣上有所突破。
 
1926年(民国十五年 丙寅)三十二岁
•1月下旬,返沪探亲,船上遇到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同学林风眠夫妇。
•4月应邀赴共乐春出席上海函授大学之欢宴会,并被聘为教授。
•9月,擔任上海函受大学美术科主任。
•10月,自编《悲鸿绘集》、《悲鸿描集》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1927年(民国十六年 丁卯)三十三岁
•9月10日,上海联合美术展览会举行,有徐悲鸿与陈抱一、丁衍镛、张聿光、万籁鸣、许士骐、陈之佛、宋志钦、朱应鹏、倪贻德等六十余人的作品。
•9月,擔任上海艺术大学的校董和教授。
•10月,结识蒋兆和,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岁末,决定成立自己的艺术团体“南国社。”
 
1928年(民国十七年 戊辰)三十四岁
•筹办南国艺术学院。担任美术系主任,其学生有吴作人、王临乙、孙多慈。
•创作《九方皋相马图》
•应南京江苏大学(中央大学的前身)之聘,兼任该校艺术教育专科美术教授。
 
•10月,出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一职。上任后,曾三访齐白石,聘请齐白石任艺术学院国画教授,并推崇其作品,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11月,被聘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任南京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开始创作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士》
 
1929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三十五岁
•被聘为全国美术展览会总务委员。
 
1930年(民国十九年 庚午)三十六岁
•2月24日,上海文艺学院聘为教授。
•从庐山写生归来,途中住在南昌,结识傅抱石。
•继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美术教授,历时3年完成震惊中国画坛的历史题材巨作《田横五百士》。
 
1931年(民国二十年 辛未)三十七岁
•继任中央大学艺术课教授
•5月,作品41件由友人谢寿康主持在比利时京城布鲁塞尔展出。
•6月,编辑《齐白石画册》,并作序。冬,完成巨幅中国画《九方皋》。是年作创作油画《自画像》、《霸王别姬》(草图)、《叔梁纥》(草图),中国画《日长如小年》、《群牛》、《松、石、猫》、《为谁张目》、《墨竹》。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三十八岁
•6月与蔡元培、叶恭绰、陈树人、高奇峰。刘海粟等12人经行政院第四十二次会议被聘为柏林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会筹备委员。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三十九岁
•完成一幅7平方米的大型油画《徯我后》
•6月,11月,12月分别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举办画展。
 
1934年(民国三十三年 甲戌)四十岁
•《美术生活》杂志聘為特约编辑。结束历時一年零八个月的访问法、比、德、意、苏联吴国的欧洲之行,载誉而归。
•9月,艺风社第一次画展在上海举行。其油画《谢寿康先生像》、《王夫人像》参加展出,博得好评。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 四十一岁
•1月,中苏两国美术品交换典礼在莫斯科举行,苏方代表盛称悲鸿在苏联举行的美术展览会。中国美术品在国际交换,此乃第一次,亦为悲鸿之劳迹。
•作国画《奔马》、《渔鹰》、油画《彩霞》、《黄山》。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 四十二岁
•作国画《晨曲》、《逆风》、《雪》等,油画《人像》等。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四十三岁
•创作国画《壮烈之回忆》
•11月 徐悲鸿在广州、长沙、香港举办画展(1 p94)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四十四岁
•11月,在香港冯平山图书馆举办画展。是年作国画《负伤之狮》、《大树双马》、《蕉竹》、《牛浴》等。
 
1939年 (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 四十五岁
•3月在维多利亚纪念堂的画展开幕。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四十六岁
•1940年初应印度著名诗人、画家、国际大学校长泰戈尔的邀请,在新加坡圣蒂尼克坦和印度加尔各答两地举行画展。
•《泰戈尔像》、《鹰》、《马》(彩墨画)及《放下你的鞭子》(油画)等4幅参展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的华人美术研究会第五届常年画展。
 
1941年(民国三十年 辛巳)四十七岁
•因泰戈尔去世,徐悲鸿满怀悲痛写就《泰戈尔翁之绘画》和《诔泰戈尔先生》。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四十八岁
•1942年年底,应欧阳予倩邀请,观看抗日小节目,初识廖静文。
•6月 回到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
•12月 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冬,从重庆到桂林,准备在七星岩的岩洞中整理他在战乱中存放的一批珍贵书籍和画作。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葵末)四十九岁
•1月 为给贵阳力行中学筹款,再次主办中国近代名家画展。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五十一岁
•1945年7月19日,徐悲鸿50寿辰,傅抱石精心绘制《仰高山图》为其庆生。
•1945年12月,徐悲鸿与蒋碧微正式离婚。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五十四岁
•徐悲鸿于北平作《寒江独钓图》。
•同年年底,徐悲鸿以《寒江独钓图》为蓝本,新作一幅彩墨画,改题《寒江垂钓图》。
 
1949年(己丑 )五十五岁
•徐悲鸿受周恩来亲自点名,被邀请参加新中国的代表团,赴巴黎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6月15日,徐悲鸿以与会代表身份在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会中,徐悲鸿提议用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
 
1950年(庚寅)五十六岁
•国立美术学院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任第一任院长。
•北京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楷模大会期间,徐悲鸿带领中央美院的教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英模人物画像。
•绘大幅油画《鲁迅与瞿秋白》,意图反映无产阶级思想的胜利。
 
1951年(辛卯)五十七岁
•创作《奔马》,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1952年(壬辰)五十八岁
•初夏,计划在家编制一套《爱国主义教育挂图》打算回击中国历代文物,从仰韶的彩陶,到历代的玉器、青铜器、瓷器、名画、建筑等,编印成图,张挂大、中、小学校及公共场所。但总因体力不支,未能进行。
 
1953年(葵已)五十九岁
•为志愿军战士画《八骏图》,因体力不支,未能如愿,遂改画单幅《奔马》,以凑成八福。
•绘《毛主席在人民中》。
•1953年9月26日晨二时五十二分徐悲鸿先生因脑溢血症复发,治疗无效逝世。
 
 
==外部連結==
98,2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