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赵文楷

增加 166 位元組, 5 年前
家族起源
后人有传诵:太湖县一门四进士:赵文楷(状元)、[[赵文楷]]子[[赵畇]]、赵畇子赵继元,[[赵继元]]子[[赵曾重]],赵曾重弟曾裕的儿子就是赵朴初,自赵文楷至赵曾重,四代进士,且都入了庶常馆,除了赵继元外,最后都成了翰林。此外赵曾重堂兄赵环庆也是进士。个人经历
[[File:1504771238534 840959 origin.jpg|缩略图|左|400px|[https://img3.artfoxlive.com/uploadFile/productImg/201709/m/1504771238534_840959_origin.jpg 原图链接]]]
赵文楷少年家贫,6岁初入蒙馆,聪颖过人。祖父赵象贤从四川回到家,问及学业,指窗外树枝上百舌鸟命题。赵文楷立即吟出一首五言诗:桃花红未了,百鸟闹春晓。能做百般声,枝头压众鸟。7岁时作《咏荷花》诗:一叶复一叶,千枝更万枝。昨夜沾雨露,开遍凤凰池。10岁那年重阳节龙山会饮时,赋诗二首,有"……龙归一潭静,落日万山秋。急管惊栖鹘,长歌和饭牛……"之句,生动地描绘了龙山宫的景色。可惜当他人生刚起步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十四年(1779年),父亲、祖父相继去世,家境一贫如洗。父亲死后无钱举丧,厝于西园内7年才葬,无奈,母亲不得不去做佣人。十八九岁的赵文楷只能辍学,在家边自学边从事农耕。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赵文楷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科举。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赵文楷通过了江南乡试。嘉庆元年(1796年)通过殿试中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实录馆纂修、文渊阁校理。
61,4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