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俞德浚

移除 55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俞德浚]]| 圖像     = [[File:俞德 浚1.jpg| 缩略图|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园艺学家| 出生日期 = 1908年| 國籍 = 中國| 别名 = 俞季川| 職業 = 主持人| 知名原因 = 园艺学家| 知名作品 = 参加了国内10多个植物园的建园规划设计,为我国植物园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俞德浚 别名俞季川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 北京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86年 性别
==人物生平==
1908年2月1日 出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因学习成绩优异,受到植物学家胡先骕的器重。
 
1931年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31年,大学毕业后,担任了胡先骕的助教,负责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植物分类的实验教学工作,并在胡先骕任所长的静生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当时中国近代植物学研究许多学科尚缺乏必要的研究技术资料,这一时期,俞德浚在《中国植物学杂志》上翻译发表了《国际植物学会的发展史料》和《国际植物学命名法规》,为国人了解国际植物学术活动和我国的植物分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32年,在俞德浚任四川省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主任期间,与常隆庆等人首次考察了四川西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峨边、雷波、马边等山区。当时交通不便、军阀混战、匪徒滋扰,再加上民族隔阂,要进入这些地区的深山大川,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
 
1935年,他在《中国西部科学院特刊》创刊号上刊登了《四川省雷马峨屏调查记》一文,详细介绍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土壤、气候、植被和风土民情。继川西考察之后,他又到云南西北部的德钦、丽江、怒江、独龙江等地考察。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变化莫测,冰雹暴雨,威胁着考察队员的安全。他们历尽艰险,连续几年工作,采集到植物标本2万余号,为国内外研究该地区植物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在高黎、贡山、独龙江一带进行考察时,他雇请贡山县独龙族农民孔志清担任向导和翻译。晚上,孔志清帮助烘标本纸,同时学习汉语和汉字;俞德浚教他学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技术,
 
1938年,又推荐保送他到大理政治学校读书,在经济上支援他,像亲人一样给他温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孔志清成长为少数民族干部,并被选为独龙族人民代表;1964年,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师徒重逢格外亲切。这段友谊一直延续了30余年,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诚挚感情。
 
1939年至1947年,俞德浚先后在云南大学生物系、云南大学农学院和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任职。
 
1947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和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进修和作客籍研究员时,他看到这两个植物园收集了世界各国植物5万种以上,其中很多种类来自中国西南部。中国的杜鹃、百合、樱草,以及众多的花卉、灌木都在英国土地上茁壮生长。在英期间,他积极吸收两个植物园在植物引种研究工作和栽培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资料和活植物整理编写了《中国西南各省秋海棠属植物名录》和《中国新秋海棠科植物》。
 
1950年,俞德浚从英国回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现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学研究和北京植物园的建园准备工作,并在今北京动物园内开辟小面积试验地和温室,收集种苗,开展水杉、杜仲等植物的育苗试验。
1,1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