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吴敬梓

增加 1,57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 人物生平 ==
=== 少年才子===
吴敬梓家族世代为地方世族,"家声科第从来美"。[[康熙]]四十年(1701),吴敬梓出生在"科第仕宦多显者"的一个官僚家庭。远祖在明代永乐年间被封为骁骑尉,受邑江苏六合。高祖吴沛,字海若,为人耿介正直,宁肯贫居度日,不愿攀附权贵,时宁国太守关骥以书召进,他谢而不往。吴沛博学多才,能文善诗,工书法。最近发现了他的遗作珍本《西墅草堂遗集》,是由其子吴国鼎、吴国器、吴国缙、吴国对、吴国龙各辑一卷,另外还著有《[[诗经心解]]》六卷、《[[读史论略]]》、《[[四书口授真解]]》等。
[[File:6091333858517.jpg|缩略图|左|350px|[http://www.yzqiyuan.com/upload/images/ueditor/2012/04/6091333858517.jpg 原图链接][http://www.yzqiyuan.com/web/articles/article.aspx?pid=673 图片来源于呢图]<ref>[http://www.yzqiyuan.com/web/articles/article.aspx?pid=673 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扬州情结],扬州起源,2012-04-08</ref>]]
吴敬梓十三岁丧母,十四岁随父至赣榆任所。少时有文名,他"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刻苦的,头脑又聪颖,很快就打好了学识的功底,所谓"用力于学,已有初基","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 ,显露出很好的禀赋和才气。不过,他没有死读书,也还不时浏览当地的山海风情,随父参加一些当地名士的聚会。加之他出生于官宦人家,沾染些"家本膏华,性耽挥霍"的习气,从而养成一种放荡[[豁达]]的态度,胸襟开阔, 睨尘俗,令人感到他是一个才识过人的才子。
正因为有了这十年的种种经历,才使他最终与官场决裂。过早的婚姻没有能像第二次与叶氏婚姻那样,完全摆脱了父母包办,婚姻之言的封建传统的模式,而带给吴敬梓一个全新的自主婚姻。吴敬梓在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于赣榆,是一个人在语言上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之一。
== = 败家之子 ===
[[康熙]]六十一年吴霖起因病辞官,吴敬梓陪送父亲从赣榆返回故里,但吴霖起终于一病不起。吴敬梓二十三岁中秀才,也就是在这年,父吴霖起病故。从此吴敬梓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先是族人们倚仗人多势众,提出了分家的要求,"兄弟参商,宗族诟谇"。在一场争夺遗产的内战中,孤立无援的吴敬梓终以失败告终,留给他的资财寥寥无几。分家之后,吴敬梓的病弱的妻子陶氏也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饮恨而死。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在[[雍正]]十一年(1733),与续弦叶氏迁来南京,移家金陵秦淮水亭,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桥西,家境已困,从此,吴敬梓在南京定居下来。 "枭鸟东徒,浑未解于更鸣"!(《移家赋》)33岁、不名一文的吴敬梓移家南京时,他在族人眼中已是"传为子弟戒"的"败家子"。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他仍拒不参加傅学鸿词科考试,仍好交友,"四方文酒之士,推为盟主"。当"长老苦口讥喃喃"干涉他的自由时,他"叉手谢长老,两眉如戟声如虎"。他的"痴憨"、"颠憨"、"隐括"终一生而不变,与小晏何其相似!
[[File:T01f1b4d8a9022fc1df.jpg|缩略图|右|350px|[http://a1.att.hudong.com/77/23/01300000108885120911237119925_s.jpg 原图链接][http://www.baike.com/wiki/%E5%90%B4%E6%95%AC%E6%A2%93 图片来源]]]== = 穷困潦倒 ===
[[乾隆]]元年(1736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江宁巡导唐时琳,和学台郑江力荐他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他因消渴加剧拒绝,堂兄吴檠、友人程廷祚则落选而归。晚年生活困顿,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以至以书易米。每年一到冬天,气温苦寒,与朋友在晚上到城外绕行,歌吟啸呼,称之为"暖足"。密友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描述:"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窒其躬,传其学,天之于敏轩,倘意别有在,未可以流俗好尚测之也。"。吴敬梓在真州曾投靠革职回乡的官绅杨凯,由于生活困窘,他有《雨》诗曰:"明晨衔泥问杨子,妻儿待米何时还",表示希望[[杨凯]]资助其生活。
== = 醉酒辞世 ===
[[乾隆]]十九年(1754年),吴敬梓54岁那一年,到江苏扬州访友痛饮,微醉之中,反复朗诵唐人张祜的《[[纵游淮南]]》一诗,主要是去投靠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十月二十八日(1754年12月11日),与自北京南下的王又曾在舟中痛饮销寒。归来之后,酒酣耳热,痰涌气促,救治不及,顷刻辞世。时为一月十一日。当时守在床边的只有幼子吴鏊。生前好友金兆燕和王又曾协助料理丧事, 其时,吴敬梓一贫如洗,"可怜犹剩典衣钱",卢见曾替他购棺装殓,遗柩得以归葬金陵清凉山下。
== = 进士家族 ===
部分书中"吴敬梓兄弟五人,其中四人在科举仕途道路上都很多成就:长兄国鼎和孪生兄弟国龙都是明[[崇祯]]癸未(1643年)进士三兄国缙是顺治己丑(1649年)进士;再加上后来的国龙的儿子吴旦又以榜眼(殿试第二名)及第。" 在明清时期,吴门是一门两鼎甲,三代六进士。这也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小说中说的"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取材来源。有的资料说法不一,甚至出处错误,给读者带来误导。
== = 中举时间 ===
从全椒县志,文化志等资料来看,对吴门的中举时间不统一;
1.《全椒文化志》称,吴国缙是顺治己丑(1649年)进士;
[[File:T014aaef13847628624.jpg|缩略图|左|350px|[http://img2.scimg.cn/userupload/yz/item/1344/300x300/0544624297853e8d895af57b7.jpg 原图链接]]]
2.《[[全椒文物志]]》称,吴国缙是清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授文林郎改江宁府学教授;
以上不难看出,吴国缙是[[崇祯]]己卯举人,[[顺治]]己丑进士,应该无疑义。壬辰殿试时授文林郎;各种资料引用不一,会给读者带来淆。
== = 吴旦身世 ===
特别是《全椒文化志》再加上后来的国龙的儿子吴旦又以榜眼(殿试第二名)及第。称吴旦是吴国龙的儿子,误也。
从吴敬梓家谱来看,吴国龙是吴敬梓的曾叔祖,吴国对是吴敬梓的曾祖,吴旦是吴敬梓的祖父。吴沛生了五个儿子,国鼎,国器,国缙,国对,国龙。吴国对生有三个儿子,吴旦,吴勖,吴升。吴旦是长子。吴旦的儿子霖起,即吴敬梓的父亲(从父)。
=== 个人作品===
1.《全椒县志》民国九年版,吴旦,字卿云,清增监生,授州同知。著有《月谭集》传世。
== 人物评价 ==
[[File:T01c42c1ed45e49cc84.jpg|缩略图|左|350px|[https://p2.ssl.cdn.btime.com/t01c42c1ed45e49cc84.jpg?size=640x853 原图链接][https://item.btime.com/m_9134036f2c0415a92 图片来源]]]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人们在他的家乡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旅云《[[钵山志]]》卷四)。更由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王又曾:《书吴征君敏轩先生文木山房诗集后有序》:"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
[[File:T014966d2cdf867136e.jpg|缩略图|右|350px|[https://p1.ssl.cdn.btime.com/t014966d2cdf867136e.jpg?size=640x853 原图链接][https://item.btime.com/m_9134036f2c0415a92 图片来源]]]== = 文学特点 ===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在它之前中国文学中就已经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著名的白话章回体长篇小说。而《儒林外史》的开创性意义在于:它以现实主义作为底色,以讽刺作为自己的美学追求。它与稍后出现的《[[红楼梦]]》一起,构成我国古代小说的又一高峰,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部作品内容博大深厚,闪烁着民主进步的思想光芒。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无情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腐朽的本质和其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系列深受科举毒害的迂腐的读书人、虚伪的假名士,也塑造了理想中的人物。虽然假托明代,却是封建社会一幅真实的生活画卷。这部作品不仅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在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来结构故事的方式不同,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它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来的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文化传统之所以绵延不绝,在于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当代的精神营养,发扬传统,以丰富传统,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也因之与传统同在。建设21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我们之所以充满信心,重要理由之一就是我们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学传统、文化传统。我们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一样理所当然地包括文艺作品要反映现实,呼喊出人民的心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就是要尊重传统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我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也是创造崭新文化的源泉和基础。发展我们的文化事业,学习、继承传统和把握时代脉搏两者不可或缺。只有努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我们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贤。
=== 与吴敬梓的关系===
3.从大学士李霨撰的"吴国龙墓表" 来看,"元配孙,继张,赠封皆安人,子六人......" 都与吴旦无关;
== 轶事典故 ==
有一次吴敬梓登上了赣榆县县城的高阁参加了县中名士的宴会,当中就来了一首五律《观海》:"浩荡天无极,潮声动起来,鹏溟流陇域,蜃市作楼台。齐鲁金泥没,乾坤玉阙开。少年多意气,高阁坐衔杯。"让满座皆惊,感叹这少年学子确实才思敏捷,高人一筹。一首《观海》让他扬名海滨。
[[File:T016386e3cc56d25252.jpg|缩略图|右|350px|[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3/127725154_14297697524431n.jpg 原图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3/c_127725154.htm 图片来源]<ref>[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3/c_127725154.htm 南京吴敬梓“新故居”落成开放 最接近历史上位置],江南时报,2015-04-23</ref>]]
== 家族成员 ==
叔曾祖:吴国龙
== 后世纪念 ==
===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城北郊走马岗,隔着襄河与吴敬梓故居"探花地"旧址相望。该馆于1986年建成对外开放,建筑仿明清风格,雕梁画栋,曲槛(回/之)廊。馆内珍藏众多吴氏家珍,名家著述和名人字画,是全国吴学研究重要基地;全椒对外窗口;人民群众休憩娱乐场所。
=== 吴敬梓故居修建===
2011年,全椒实施"文化兴县"战略,打造"儒林文化"品牌,投资2000万元,复建吴敬梓故居。故居占地面积7190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分主体建筑、花园景观、辅助用房三大区域,尽显"儒林风韵"。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中国古代人物]] [[Category:文学家]][[Category:作家]]
61,2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