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甫《别赞上人》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增加 3,990 位元組, 10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300/dufu.jpg" width="…”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300/dufu.jpg"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so.gushiwen.cn/search.aspx?value=%E6%9D%9C%E7%94%AB&valuej=%E6%9D%9C 杜甫]</small>
|}

《'''别赞上人'''》这首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在秦州所作。赞上人,即赞公和尚。当年,杜甫在天水西枝村想与赞上人共同寻置一处向阳暖和的地方搭建草堂毗邻而居,然而理想与现实难于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杜甫在西枝村与赞公和尚作邻卜居的愿望不但未能实现,就连客居秦州也无法继续下去了。到了年底,杜甫决定离开秦州前去同谷。临别前杜甫写了这首诗书留给赞公和尚。<ref>[https://so.gushiwen.cn/search.aspx?value=%E6%9D%9C%E7%94%AB&valuej=%E6%9D%9C 杜甫 古诗文网]</ref>

诗中抒写了自己面对漂泊不定生活的惆怅,对献身佛门的赞上人无辜受到迫害鸣不平,同时表露出一种钦佩以及此生不能与赞上人卜邻的惋惜与忧伤之情。

== 原文 ==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

我生苦飘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

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

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

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

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 注释 ==

苦:全诗校:一作“若”。

释门:佛门。放逐:谓赞公从京城长安被放逐到秦州。

世尘:佛家称世俗的事务为世尘。婴:羁绊,束缚。

“杨枝”二句:喻赞公禅行已成。《华严疏钞》:“譬如春月,下诸豆子,得暖气色,寻便出土。”雨:全诗校:一作“两”。

友:全诗校,一作“交”。初忻:初逢时的惊喜。忻:同“欣”。胸臆:心怀。

关塞:指秦州。寒:全诗校:一作“远”。冻:全诗校:一作“寒”。

征衣:旅人远行穿的衣服。曛黑:黄昏时。曛:全诗校:一作“昏”。

嘶:全诗校:一作“鸣”。枥:马槽。

宿昔:早晚,表示时间很短。

== 译文 ==

千百条川流每天都一刻不停地向东流去,客居他乡的人幽然离去也从来都没有停息过。我这一生困顿无依,总是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想起来就倍感惆怅,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固定的居所,结束流离。

赞公现在已是皈依佛门的长老,其实他原本是朝廷官员,是从京城[[长安]]被放逐到秦州这里的。他虽然身在佛门,却还是被世俗的事务羁绊,所以,看上去他的脸上依旧带有很多憔悴的面色。

赞上人就像晨曦中拿在手里的杨柳枝条,又像是春月里豆子般的雨水,唤起了大地的暖色。他的禅行已成身体如浮云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弋,怎么可能限制他走遍大江南北?

真的没想到,在这异县他乡能够与老朋友相逢,难以抑制初逢时彼此心中的欣喜,高兴之余不禁写下诗篇,直抒胸臆。漫漫长天,这秦州之地天气寒冷,尤其是这临近年末,更是粮食饥馑,天寒地冻,生活苦逼。

天地空旷,四野的寒风吹撩着旅人身上的单衣,彼此就要挥手辞别,向着黄昏的暮色中走去。即将远行的马儿仰头向着天空阵阵嘶鸣,那是在思念故乡的槽枥,归巢的鸟儿也都收敛了翅膀,安静地栖息。

自古以来聚散难以料定,或许注定离居两地,荒芜的山野早晚都要长满荆棘。现在看看我们两个,都已经到了老迈体衰的年纪,还望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出入平安,多多保重身体。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24,4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