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甫《兵车行》阅读理解

增加 3,846 位元組, 10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300/dufu.jpg" width="…”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300/dufu.jpg"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so.gushiwen.cn/search.aspx?value=%E6%9D%9C%E7%94%AB&valuej=%E6%9D%9C 杜甫]</small>
|}

《'''兵车行'''》本篇选自《杜诗详注》卷二。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西南)。杜审言之孙。唐诗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靠献赋始得官,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晚年居成都,后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死于耒阳。诗与李白齐名,宋以后称为“诗圣”,是唐诗发展的又一高峰。有《杜工部集》。杜诗注本较多,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是其中较著名的一种。<ref>[https://so.gushiwen.cn/search.aspx?value=%E6%9D%9C%E7%94%AB&valuej=%E6%9D%9C 杜甫 古诗文网]</ref>

《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乐府新题。[[元稹]]评曰:“即事名篇,无复倚傍。”(《元氏长庆集》卷二十三《乐府古题序》)此诗当作于天宝中,为明皇用兵吐蕃,托汉武以讽。

== 原文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注释 ==

辚辚:车轮声。

萧萧:马鸣声。

点行频:频繁点兵出征。点行,按名册顺序抽丁入伍。

防河:玄宗时,经常征调兵力驻守西河(今甘肃、宁夏一带),称为防河。

营田:士卒戍边,兼事垦荒,称为营田。句中“十五”、“四十”皆指年龄。

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与裹头:替他裹头。古以皂罗三尺作头巾,新兵年小,不能自裹头,故里正代为之。

武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山东二百州:泛指华山以东广大地区。

无东西:不成行列。意谓庄稼长得不好。

秦兵:指关中之兵,即这次应征出发者。下文“关西卒”亦同。

啾啾:象声词。表示一种呜咽之声。

== 导读 ==

自古以来,从古到今,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不是瞬间而是历史。杜甫所写的特定年代的特定的场景,是在历史大背景下劳苦百姓苦难的凝聚,所以有了历史的深刻性。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别列金娜选辑、梁真译《别林斯基论文学》,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杜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选择素材,通过形象、真实、深刻的画面的描绘,反映了人民的苦难,他是一位人民诗人,当之无愧的“诗圣”。杜甫在诗中体现的情感,是代表整个人类的最珍贵的崇高的情感!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24,4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