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傅抱石

增加 3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https://img1.artron.net/artist/A0000266/fubaoshi.jpg 原圖鏈結]
[https://fubaoshi.artron.net/about 「傅抱石紀念網站」] ]]
| 图像说明 = | 出生名 = 傅长生| 出生日期 = 1904年| 出生地点 = 江西南昌| 逝世日期 = {{Death year and age|1965|1904}}| 国籍 = 中国| 籍贯 =江西新余| 母校 =湖北武昌美专| 别名 = | 职业 = 画家、美术史论家。| 活跃时期 = 1939-1965年| 知名原因 = 金陵画派之代表画家 | 知名作品 = 《江山如此多娇》<br>《琵琶行》}}
[[File:傅抱 石1石2.jpggif|thumb|right|[httphttps://imgstatic.polyappledaily.artron.nethk/videosimages/uploadapple-photos/attachedapple_sub/image20131006/20170508large/20170508141631_20967e0602a.jpg gif 原圖鏈結][httphttps://wwwhk.polypmlifestyle.appledaily.com.cn/newslifestyle/columnist/%E8%A8%B1%E7%A6%AE%E5%B9%B3/daily/detailarticle/338420131006/14 18451421 保利拍卖苹果日报] ]]
'''傅抱石'''({{bd|1904年||1965年|}}),中国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原名长生、瑞麟。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开启现代金陵山水画派一代新风,具有强烈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与[[钱松岩]]、[[亚明]]、[[宋文治]]等被称为“金陵画派”之代表画家。逝於文革之前,享壽62歲;文革間骨灰盒被挖出,打翻在地。其藝術造詣風格獨具,傳世作品拍賣價屢創新高。
===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刻 遇徐悲鴻===
二十多岁的傅抱石,中专毕业后即在中学任教,成为南昌教育界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但他的学养、篆刻和绘画艺术才能,在南昌逼仄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进一步提高,也是无庸置疑的。就在他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刻,[[徐悲鸿]]来到了江西南昌。徐悲鸿对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的傅抱石极为欣赏,于是满腔热忧、不辞辛苦地为傅抱石出国留学奔走,几经周折,傅抱石于1933年末东渡日本留学。1935年学成回国后,徐悲鸿又介绍他到中央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傅抱石于 1946 年回到南京,继续执教于中央大学,年末在南京徐、傅又 一同举办绘画联展; 1948年傅买地建房与徐比邻,徐宅为傅厚岗四号,傅宅为傅厚岗六号<ref name="山谷2003">{{cite book|author=山谷|title=傅抱石: 落笔世所稀|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60pAQAAIAAJ|year=2003|publisher=大象出版社|isbn=978-7-5347-3221-8}}</ref>。
===郭沫若熱心幫助 相交一輩子===
===人物畫借古寄情 着重眼神刻画===
[[File:傅抱石1.jpg|thumb|right|[http://img.poly.artron.net/videos/upload/attached/image/20170508/20170508141631_20967.jpg 原圖鏈結][http://www.polypm.com.cn/news/detail/3384/14 保利拍卖] ]]
 
以山水画名世的傅抱石,原来是不画人物的。有两个原因促使他开始兼攻人物画,一是爱史成癖的他为了"研究中国画上'线'的变化史" ,二是他"认为画山水的人必须具备相当的人物技术。他说“我为了山水上的需要,所以也偶然画画人物"就是这偶然的创作,亦使他在人物画领域占据了重要一席。因为对画史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对东晋与六朝、明清之际这两个时期的极为关注,使得他常常以这两个时期的故事为题材,如《赤壁沽酒图》、《东山逸致》、《兰亭图》等等。傅抱石非常尊崇[[石涛]],对石涛的研究颇深,有关石涛的故事亦成为他热衷表现的画材<ref name="裔萼2008">{{cite book|author=裔萼|title=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r8PAQAAMAAJ|year=2008|publisher=河北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34-6929-7}}</ref>。
9,113
次編輯